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日軍自殺式的豬突玉碎衝鋒,到底是勇敢無畏還是膽小怯懦?

日軍自殺式的豬突玉碎衝鋒,到底是勇敢無畏還是膽小怯懦?

在二戰中,日本士兵有一種獨特的瘋狂衝鋒戰術:「萬歲衝鋒」。西方人稱這種衝鋒為「Banzai charge」,日本人稱為「萬歲突擊」,在衝鋒時,日本士兵都高喊「天皇陛下萬歲」的口號。

「萬歲衝鋒」是以「玉碎」為前提的自殺突擊。日軍通常在彈盡糧絕之後,由軍官帶領,包括傷員在內所有能動的士兵都會端起刺刀和手榴彈,向敵軍陣地做最後一次衝鋒,以求榮譽的「玉碎」。

在人們一貫的印象里,日軍的「玉碎」衝鋒總是被披上勇敢的外衣。殊不知這所謂「勇敢」背後是實實在在的怯懦。勇敢與怯懦,這兩種本應完全對立的性格行為,由於日本國民性中天然的矛盾性使然,使得其能夠同時出現在日本人的身上。

先說所謂的「勇敢」,日本人向來將死亡視為精神上的最高追求,對天皇有著高度地崇拜和認同,自古以來深受「恥感文化」的熏陶。這並不是個例,而是幾乎所有的日本人民所共有的意志,而這種意志,在軍隊中的呈現尤為強烈。在戰鬥的最後關頭,士兵個人的意志往往被集體性的意志所吞噬,那麼共同做出「為天皇玉碎」的選擇,就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那麼「怯懦」又從何而來呢?日軍的怯懦恐怕不僅僅存在於面臨死亡之時人性的使然,日本軍隊中從古代武士階層繼承而來的嚴格的等級制度和強烈的服從意識,天然地造就了日本士兵個體性的怯懦。在戰鬥的最後關頭,個人的怯懦往往被集體性的瘋狂所裹挾,進而便會表現出所謂「勇敢」的舉動。

圖片:1942年瓜島戰役中萬歲衝鋒的日軍屍體。

集體性的勇敢和個體性的怯懦,這是日本人的雙重性格在戰場上的映射。日軍士兵在戰場上作戰的過程,一定是集體性與個體性不斷切換的動態變化過程,也就是勇敢和怯懦這兩種心理行為相互博弈的過程。在團隊作戰中,集體性的意志發揮作用,帶有盲從性的「勇敢」就會佔據上風;在局部戰場中這種團隊作戰的形式一旦消失,個體意志當中的「怯懦」便會顯現出來。

1944年7月7日,塞班島,美軍第27步兵師第105步兵團的陣地前,日軍發動了一場數千人的玉碎豬突,美軍使用半自動步槍,衝鋒槍和機槍,在這次戰鬥中總共擊斃了3000多名日本士兵。通過事後的復盤,能看出日軍的這次豬突玉碎衝鋒毫無意義,純屬是一種癲狂的自殺行為。

在戰爭中,人的意志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強大的意志要想發揮作用,就必須要有一定的物質基礎作為支撐。經歷了集體性的瘋狂,經歷了被團滅的打擊,日本最後投降,雖然個人的生命暫時得到保障,但是英勇作戰所需依附的集體卻已灰飛煙滅。這樣一來,他們既缺乏團隊作戰的物質基礎,又喪失了集體性意志的助推,剩下的,只是個體意志當中的怯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羅廖夫 的精彩文章:

俄空軍太尷尬:800架戰機僅為中國一半,第五代戰機已流產
美國這麼威武強大,為啥被小國打的慘敗?有個東方大國做後盾

TAG:科羅廖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