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拉多國學者:推動中拉合作轉型升級
9月2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巴西亞馬孫聯邦大學和聖保羅州立大學共同主辦的第七屆中拉學術高層論壇:「全球化發展新時代與中拉合作新機制」在巴西亞馬孫州首府、熱帶雨林腹地城市馬瑙斯舉行。中國駐巴西大使李金章向論壇發來賀信。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副總編輯李紅岩、中國駐巴西大使館文化參贊石澤群、聖保羅州立大學孔子學院院長路易斯·保利諾及副院長馬科斯·科爾特羅、亞馬孫聯邦大學校長希爾維奧、亞馬孫聯邦大學國際處負責人萊達出席論壇開幕式。此外,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河北大學、智利安德列斯·貝略大學、巴西ABC聯邦大學、秘魯太平洋大學、阿根廷拉布拉塔國立大學、西班牙瓦倫西亞大學等中外知名研究機構和高校的專家學者也應邀出席此次論壇。
經濟全球化發展步入新階段
李金章在賀信中指出,此次論壇主題「全球化發展新時代與中拉合作新機制」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當前,中拉都面臨著推進經濟結構轉型、促進社會發展進步、增進人民福祉的重大發展任務,都有維護多邊主義和全球化進程、推動國際秩序更加公正均衡發展的強烈意願,共同的發展訴求將中拉緊密團結在一起。李金章認為,面對新時代、新任務和新挑戰,中拉學術機構和研究人員應進一步密切交流與合作,圍繞「一帶一路」倡議同拉美髮展戰略對接這條合作主線,深入研究平等互利、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新路徑。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所長吳白乙認為,當前,在全球經濟和政治不確定性以及內外關係轉型的推動下,中拉合作將開創新階段。在新一輪經濟全球化悄然開始的歷史時刻,中拉雙方不僅是推動南南合作的重要力量,也是全球治理改革的重要力量。中拉雙方互為彼此外部資源的重要提供者,對雙方的發展產生影響。
在聖保羅州立大學教授杜魯·維也瓦尼看來,未來一段時期,拉丁美洲的發展將面臨著不確定的挑戰。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勢力的抬頭,反映了美國社會深層次的矛盾。由於目前拉丁美洲國家對於未來發展缺少清晰規劃,美國左右搖擺的貿易政策將對拉丁美洲國家的發展走向帶來不確定性。當下拉丁美洲和中國都面臨著貿易保護主義帶來的挑戰,應當加強對於拉丁美洲、中國和美國之間關係的研究。
對於拉美地區城市化轉型的問題,南開大學拉丁美洲研究中心教授韓琦談到,拉丁美洲是世界上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區之一。拉美地區城市化始於19世紀末,在進口替代工業化的高級階段(20世紀50—70年代)得到加速發展,形成「城市爆炸」。但自20世紀80年代起,拉美地區城市化進入轉型期。拉美地區城市化模式轉型的特徵主要表現為:人口流動模式由城鄉流動逐漸轉向城市之間的流動以及國際移民的增加、不同類型的城市發展呈現多元化趨勢、城市體系趨向平衡、城市內部空間發生了由兩極分化現象向「碎片化」趨勢的轉變、城市非正規經濟成為常態,以及社會和環境問題突出等。韓琦認為,這種轉變的原因主要在於城鄉人口結構的變動,經濟增長長期低迷以及受到新自由主義改革和經濟全球化效應的影響。
結構性改革為中拉合作「提質增效」
吳白乙表示,長期以來中拉雙方都從務實合作當中受益,隨著時間的推移,中拉合作的結構模式也應與時俱進,為中拉新時期全面合作作出更大貢獻。為提高合作水平,實現在經貿、金融、生產能力、資源、基礎設施、科技等方面的連接與共同發展,雙方不應局限於在單一市場領域的「重新平衡」政策,需要提出新理念,制定高度一體化的改革發展戰略,促進位度融合與深刻互動,並及時對企業等市場經濟參與者做出反應,以加強所有生產要素的充分流動性。因此,中國和拉丁美洲未來的發展戰略必須側重於降低合作政策的重心,使雙方中小企業和私營實體更多地參與進來。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楊建民看來,當前中拉關係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他建議,首先,要加強對各自基礎研究機構、政策、理念和發展路徑的研究,加深相互了解和信任,凝聚合作共識。從經貿務實合作的應用研究入手,加強對彼此政策體系、合作模式、區域一體化和區域治理的研究。其次,加強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推動中拉合作。「一帶一路」建設項目大多涉及鐵路、公路、機場、港口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大、周期長、收益低,需要中拉雙方特別是在項目所在國促進政治和社會共識。再次,中拉雙方智庫應建立合作,實現資源共享。中國和拉美國家的企業或學術機構在參考現有評級的基礎上,結合雙方實際的投資評估,將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時,中國政府應儘快加入相關國際公約,推動中拉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相互承認雙方的技術標準。最後,中國應儘快同所有拉美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得到同中國建交國家的理解和支持,更好地促進雙方全面合作。
聖保羅州立大學教授馬科斯·科爾德羅·皮雷斯提醒,在經濟全球化發展新時代的背景之下,推動中拉合作發展需要考慮以下幾方面的因素。第一,研究長期以來美國對於拉美地區的控制和影響力。第二,關注拉美地區政治體系的不穩定性。政治模式的不穩定可能導致國家戰略的突然改變。第三,拉丁美洲區域關係陷入停滯。20世紀80年代,拉美地區國家正式開啟民主化進程,當下由於拉美各國合作意願不明朗,區域一體化進程中斷,地區政治聯盟陷入危機。第四,新工業革命帶來科技的突破性進步,中國正在這一技術浪潮中迅速發展。可以拓展雙方在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新材料、生物技術等方面的合作空間,為雙邊聯合創新技術提供合作機會。
河北大學研究生學院副院長、中國國際經濟關係學會常務理事閆屹表示,投融資、金融服務和風險管理是驅動中拉資金融通蓬勃發展的三大動力。目前,中國與拉美地區的投融資體系建設有所發展,政府間的金融合作以及金融產品的合作也在不斷深化。對於進一步促進中拉間資金融通良性互動,閆屹建議,解決資金缺口,加大股權投資,開展多邊金融合作,擴大綠地投資,支持實體經濟,鼓勵中國企業在拉美地區進行差異化、互補化的直接投資,構建區域性金融風險預警系統。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巴西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周志偉認為,雖然美國仍然是拉美最大的貿易夥伴,在拉美的投資也遠遠超過其他國家。但在經濟互補性和強勁供求關係的推動下,中國與拉美國家的經貿合作比域外其他國家的經貿合作發展更快,並在貿易增量上享有優勢。中國應當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發展新時代的窗口期,充分利用政策工具的多樣性加強與拉美國家的合作。
氣候變化是中巴共同面臨的難題。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段忠橋表示,氣候正義理論屬於分配正義的理論,它的核心問題是如何確立公平分配各國溫室氣體減排量的原則。段忠橋對《巴西提案》指出的全球氣候變暖主要是發達國家長期以來累積排放的溫室氣體所致深表贊同。他認為,在追訴各國溫室氣體排放責任時,各國歷史排放責任和累積排放量是兩個重要的指標。中國學者提出的人均累積碳排放是對《巴西提案》中這兩個指標的進一步深化和發展。
充分發揮中拉關係紐帶作用
希爾維奧表示,論壇的成功舉辦標誌著亞馬孫聯邦大學從西方走向了東方,是亞馬孫聯邦大學近100年建校史上的重要分水嶺,對於包括亞馬孫聯邦大學在內的整個亞馬孫州社會具有獨特且重要的意義。此次論壇的成功舉辦象徵著亞馬孫聯邦大學和東方,尤其是與中國開啟了一段值得信任的友誼,未來通過雙方的共同合作可以創造更多的可能。
巴西外交部財務政策處專家盧卡斯·德布里托·利馬、巴西ABC聯邦大學教授喬治·羅馬諾、秘魯太平洋大學教授奧馬爾·雅科夫·納瑞亞·里瓦斯、智利蒙特斯州立大學教授馬科斯·法比奧·馬丁斯·奧利維拉等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會議。會議閉幕時,李紅岩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邀請拉美學者明年到中國參加第八屆中拉學術高層論壇。
原標題:推動中拉合作轉型升級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馬小淇 排版編輯:馬小淇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