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功勞太大怕被皇帝忌諱,主動辭官卻換來保他性命的承諾
原標題:他因功勞太大怕被皇帝忌諱,主動辭官卻換來保他性命的承諾
人們常說,君王的心思猜不準,作為常伴君王身邊的臣子來說,一方面要想著如何建立功名,一方面還要考慮功勞不能過高,以免招來殺身之禍。因為功勞過高被君王處死的從古至今有很多。像劉邦身邊的韓信就是這樣,雖然他對於漢朝忠心耿耿,可是還是被劉邦給處死了。畢竟他的功勞太大,連君王都感覺畏懼。再比如秦朝時期的將領王翦,他因為感覺到自己的功勞比君王還要大,於是當他打仗回來的時候便跟秦始皇進行進言,要辭官回鄉。不過秦始皇並沒有答應他的要求。原因是什麼呢?
王翦在戰國時候的秦國是一位著名的將領,他和白起、李牧以及廉頗合稱為戰國四位著名的將領。秦始皇能夠平定六國他是立下很大的功勞的,甚至可以說只在始皇帝一人之下。就連秦始皇都將他當作老師。不過王翦此人的家庭並不是非常顯赫,他很小就對棍棒和兵法等比較感興趣,於是他爹跟叔伯們還專門將木頭做成了各式各樣的兵器讓王翦玩耍用。在這些武器中,他最鍾情於開天大斧。雖然是用木頭做成的,可是重量卻達到了二十多斤,對於八歲的孩童來說能拿起這麼重的武器是很困難的,不過王翦卻能夠提得動。從中就能看出王翦此人力氣過人。
在他稍長一些的時候,就學起了騎馬和射箭,就連他的射箭技術在同年齡段里都是非常出色的。他日日鍛煉,從未間斷,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本領越發的高強了。那一年,正好秦王在外巡遊,無意中知道了此事。於是便親自去拜見王翦,並封他為將軍,讓他領兵打仗。而王翦自幼就熟讀兵書,當然也是為了能夠上陣殺敵,彰顯英雄本色。可是只是在心裡想想而已,他還沒有領過兵出征過呢,於是他還是比較緊張的。而他不想讓秦始皇失望,於是日夜對兵書加以研究。而他對於軍事方面也是很有天賦的,沒用了多久的時間他便學成了。後來就開始領兵打仗,並且還立下了很多的功勞。
公元前236年,他領兵跟趙國的閼與進行交戰。只花了僅僅十八天的時間就將趙國給攻下了,連同將另外的九座城池也一併攻下了。公元前229年,他又一次向趙國出兵,這下碰上了趙國的著名將領李牧。兩軍進行了一年多的對抗,還是王翦利用反間計將李牧給打敗了,成功佔領了趙國。公元前227年,因為荊軻刺秦的事件,秦始皇又派王翦攻打燕國,他沒有辜負秦始皇的信任,將燕國的都城給拿下了。公元225年,王翦又領兵攻打楚國,一年後,將楚軍打敗獲得勝利。公元222年,秦王最終打敗了各諸侯國,將天下統一在自己手中。
秦王能夠滅掉六國,統一天下,王翦是第一大功臣。可是他卻並沒有覺得開心,反而深深明白功高震主的意義。原本王翦在對楚國出兵之前就是大將軍的職務。之後他將楚國和魏國給攻佔,功勞更是無人能比。此時的他覺得他功勞太大,沒有辦法再受到什麼獎賞了。他甚至擔心秦王會畏懼他的功勞,所以便下定決心要提出辭去官職,回鄉養老的要求。王翦借自己年事已高為由,想要回鄉安度晚年。可是卻被秦王給拒絕了。秦始皇是何人,他當然明白王翦心裡想什麼了。可是他並不認為王翦的功勞會對皇權造成脅迫,他早已將國家的權力都收歸到了他的手中。他想要將天下實現大一統,王翦是不可缺少的人才。於是當他回絕了王翦的請求外,還想要安撫王翦的心靈。專門告訴王翦,要是他能夠留在身邊,保證不會殺了他。而王翦聽了秦始皇的保證後,也再沒有提起辭官的事情,此後他便平安的度過了晚年。
※唐朝時期李世民對罪犯很是寬容,他的一個舉動令人敬佩
※原本被中斷的王朝,後來在此人手中又一次得到了復興,繁榮依舊
TAG:拇指論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