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剛滅亡時吳三桂忠奸難辨,南明皇帝認為他是忠臣,還加官進爵
吳三桂,留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漢奸」、衝冠一怒為紅顏、三藩之亂、反覆小人,但是他的人生一開始並不是這樣的一條路,他出身將門,雖然談不上貴族,但是也是官二代,而且年紀輕輕的就得到歷練,成了軍界的一顆新星。但是,1644年春天的那一場變故,卻讓他的人生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吳三桂
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稱帝,然後率領大順軍東征北京,結果一路上勢如破竹,短短兩個月時間就從西安打到了北京,最終崇禎皇帝在煤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而遠在遼東的吳三桂雖然於三月初接到了回師勤王的命令,但是還在半路上,北京城就被李自成攻破了,吳三桂於是在山海關附近觀望。
山海關
然而,李自成在進入北京城之後,依然施行「追贓助餉」的運動,對於明朝舊官僚絲毫沒有手軟的意思,於是吳三桂決定引清兵入關。這件事情,在今天看來是引入一個外來民族來對付自己的民族,但是在當時的吳三桂看來,卻沒有這麼複雜。因為那個時候,「國家」的概念並不如今天這麼嚴格,而且在古代,藉助國外的力量實現自己的目的的事情也並非沒有發生過,例如戰國時期就經常發生請求其他國家救兵的例子,比如著名的申包胥哭秦庭,申包胥就請求秦國出兵幫助楚國抗擊吳國。
申包胥哭秦庭
在吳三桂看來,他自己也是這麼乾的,他就是申包胥,清兵不過是他請求來的救兵,來對付李自成這個反賊,以恢復大明江山。雖然清朝與明朝多年交戰舊仇,但是李自成卻是殺了自己君父的新恨,所以吳三桂寧可聯合清朝消滅李自成。
雖然,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們都知道吳三桂此舉並不是為了國家,而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罷了,他只是想利用手上的關寧鐵騎和山海關在亂世之中撈取利益,甚至置民族大義於不顧。但是,作為身處那個時代的當局者來說,並不容易看透這一點,甚至是後來在南京繼承明朝香火的南明弘光朝廷都看走了眼。
吳三桂劇照
1644年五月,崇禎皇帝的堂兄朱由崧在南京登基稱帝,是為弘光帝。弘光帝登基後,封賞功臣,而吳三桂也被當做功臣進行了封賞,弘光朝廷認為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為先帝報仇,是「仗義購虜」,並且為其晉爵,從平西伯晉為薊國公,一下子晉陞了兩級,可見弘光朝廷是認可其「功勞」的。而且,在後來弘光朝廷派使團與清朝和談時,除了帶給清朝皇帝和多爾袞的禮物之外,也帶去了給吳三桂晉爵的詔書和賞賜的金銀財寶,但是都被吳三桂拒收了。
儘管如此,我們也不能苛求古人,一方面他們不能預判之後形勢的發展,另一方面他們也不能跳出時代的局限。還好,日久見人心,是非功過,後人自由評論。
※清初剃髮令有多嚴?孔子不是擋箭牌,戲子更不是
※襄王被殺,楊嗣昌畏罪自殺,平定農民軍不成反成崇禎的替罪羊
TAG:漫談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