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俑中出現一現代物質,疑似跨越2400年之物,引考古界轟動
中國作為有5000年歷史的民族,擁有眾多瑰寶,其中不乏一些享譽世界的文化遺產,如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秦始皇兵馬俑。
自1974年被發現至今,秦始皇兵馬俑出土了成百上千件身著盔甲、手握武器的陶佣以及戰車、戰馬、青銅兵器等文物。這些文物的出土,不僅展現了古代喪葬制度的發展歷程,對於古代歷史、軍事史、兵器史、藝術史(陶藝藝術和雕塑藝術)、科學史等還具有重要研究價值。
尤其,秦始皇兵馬俑2號俑坑於1994年出土的一批青銅武器,更是將秦朝兵器推向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此次出土的武器樣式繁多,包括矛、鏃、弩機和劍,其中青銅劍共計19把,把把保存如初。
史書記載,秦始皇享年50歲,於公元前210年逝世,該日期距離今時今日已有約2200多年。如此漫長的時間下,秦始皇兵馬俑中埋葬的青銅劍都未有所氧化殘缺,與當時的冶煉工藝水平不符。
無獨有偶,1965年出土於湖北的「越王古劍」也是歷經千年無損。這把劍的劍身刻有「鉞王鳩淺,自乍用鐱」字樣,考古學家根據刻字和檢測確定該劍鑄造於春秋晚期,為越國國君勾踐所屬。史書記載,勾踐於公元前465年逝世,早於秦始皇200多年,距今2400多年。因此,勾踐的佩劍應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歷經千年保存如初的青銅劍。
究竟秦始皇兵馬俑中的青銅劍和越王勾踐佩帶的青銅劍,是否因同一原因歷經千年無損呢?考古學家經過無損科學檢測,給出了肯定的答案,這兩把青銅劍上都發現了一種名為「鉻」的金屬,該金屬鍍身正是青銅劍保存如初的關鍵物質。
據悉,身為稀有金屬的鉻(Cr)熔點達4000℃,提取難度可想而知。有資料記載的最早發現時間是1797年,但當時法國化學家沃克蘭只是從礦石中發現了它,直到1937年之後,德國和美國的科學家才首次發明了提取冶煉鉻的方法。
但隨著秦始皇兵馬俑中的青銅劍和越王勾踐佩帶的青銅劍出土,上述資料的真實性被質疑。這兩把古劍中的鉻真實存在,但是在2400多年前古人就已經能夠利用冶煉難度大、具有一定毒性的鉻保存兵器嗎?
現代發明的金屬冶煉工藝早在春秋末年就已經被古人純熟運用,實在令人難以置信。由此不少人有「穿越說」的猜測,但該說法的可實現性微乎其微。因此,只有我國古代人民的金屬製造工藝超前的一種可能性,不由得佩服古人的智慧。
筆者:三體—小遙
※科學家:擱在面前的這道溝壑,導致人類永遠找不到外星文明
※目前我們的大腦僅開發到5%,如果開發到100%,將發生什麼?
TAG:科學宇宙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