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40歲後,我們很難擺脫的喜愛與憎惡

40歲後,我們很難擺脫的喜愛與憎惡

人生的各個階段

一個成熟的人從自己的生活經驗中所能獲得的,就是擺脫偏見;這樣,他發現世界與他兒時和青年時期所看到的迥然有別。他開始以樸素的眼光看視事物,客觀地對待它們。但對於少兒和青年人來說,他們頭腦中的奇特的想像、古怪的念頭和流傳的先入為主的觀點,共同拼湊成一幅歪曲和偽裝了真實世界的幻像。這樣,人生經驗的首要任務,就是擺脫那些在我們青春期紮根頭腦的幻想和虛假概念;但要防止人們在青年時代沾染這些東西卻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

在年輕時候,我們誤以為,我們生活中的重要人物和有影響的事件會大張旗鼓地露面和發生。到了老年以後,對生活所做的回顧和考察卻告訴我們,這些人物和事件都是悄無聲息、不經意的從後門進入我們的生活。

根據我們到此為止所作的考察,我們還可以把生活比之於一幅刺繡品:處於人生前半段的人看到的是刺繡品的正面,而到了人生後半部分的人,卻看到了刺繡品的背面。刺繡品的背面並不那麼美麗,但卻給人以教益,因為它使人明白看到刺繡品的總體針線。

一個人的高人一籌的智力,甚至最偉大的精神智力,也只有到了40歲以後,才會在言談之中顯示其明顯優勢,成熟的年齡和豐富的閱歷在許多方面無法跟高出一籌的精神智力相匹敵,但是,前者卻始終不能被後者所取代。

年齡和閱歷能使資質平平的大眾在面對具有卓越精神智力的人時,獲得某種的平衡彌補——前提是後者還處於年輕的時候。我這裡所說的是僅就個人情況而言,並不包括他們所創作的作品。

每一個出色的人,只要他並不屬於那占人類的六分之五、只得到了大自然可憐巴巴的賜予的人群,那麼,過了40歲以後,他就很難擺脫掉對人的某種程度的憎惡。因為很自然地,他通過自己推斷別人,而逐漸對人感到失望。

他看到人們無論思想(腦)還是感情(心),甚至在很多情況下這兩者兼而有之,都不是與他同處一個水平線上,而是遠遠遜色於他。他因而希望避免與這些人來往,因為一般來說,每一個人對獨處,即與己為伴的喜愛抑或憎惡,由他自身的內在價值所決定。

康德在《判斷力批判》一書中也討論了這種對人的憎厭之情。如果一個年輕人很早就洞察人事,擅長與人應接、打交道;因此,在進入社會人際關係時,能夠駕輕就熟,那麼,從智力和道德的角度考慮,這可是一個糟糕的跡象,它預示這個人屬於平庸之輩。

但如果在類似的人際關係中,一個年輕人表現出詫異、驚疑、笨拙、顛倒的舉止和行為,那反而預示著他具備更高貴的素質。我們在青年時代感受到喜悅之情和擁有生活的勇氣,部分的原因是我們正在走著上坡的路,因而並沒有看見死亡——因為死亡處在山的另一邊山腳下。當走過了山頂,我們才跟死亡真正地打了照面。而在此之前,我們只是從他人的口中了解到死亡這一回事。到了這個時候,我們的生命活力已經開始衰退,這樣,我們的生活勇氣也就一併減弱了。這時候,抑鬱、嚴肅的表情擠走了青春年少時目空一切的神態,並烙在了我們的臉上。只要我們還年輕,那麼,不管人們對我們說些什麼,我們還是把生活視為長無盡頭而因此揮霍時間。

我們年紀越大,就越懂得珍惜我們的時間。到了晚年,每度過一天,我們的感覺就類似於一個向絞刑架又前進了一步的死囚。

從年輕的角度看視生活,生活就是漫長無盡的將來;但從老年的角度觀察,生活則是一段極其短暫的過去。在人生的開端,生活所呈現的樣子,類似於我們把觀看歌劇的望遠鏡倒轉過來張望;在人生的末尾,我們則以慣常的方式用這望遠鏡視物。

只有當一個人老了,亦即在他生活了足夠長的時間以後,他才會認識到生活是多麼的短暫。在我們的青年時代,時間的步子慢悠得多,因此,在我們生命中的這最初四分之一時間裡我們不僅感到極其快樂,而且這段時間也還是最悠長的。所以,這段時間留給我們最多的記憶;一旦需要,一個人講起在這段時間的事情遠甚於在這之後的中年期和老年期。就像在一年中的春天,日子是令人難受的冗長,在生命的春天,日子同樣煩悶漫長。但在這兩者中的秋天,日子卻是短暫的,不過更加明朗、更加缺少變化。

一個人的性格看上去會跟他的某一個人生的階段特別和諧一致。這樣,到了那一特定的人生階段,這個人就顯示出他最好的面貌。某些人在少年時代招人喜愛,但這種情況隨著時間消逝而去;一些人在中年段特別活躍、能幹,但到了老年以後,卻變得一無是處;也有不少人到了老年才表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他們既溫和又寬容,因為到了此時,他們更富於人生經驗,為人處事更加泰然自若。這種情況多見於法國人。

這一切肯定是因為人的性格本身具有某些青年、中年或者老年所特有的氣質特點,這一氣質特點與人生的某一階段相當吻合,或者它對某一人生階段發揮著修正、調整的作用。猶如一個置身於一艘船上的人只能根據身後河岸景物的後退和縮小來發現船隻的前行,同樣,如果歲數比我們大的人在我們看來還顯得年輕,那麼我們就可以據此知道我們變老了。

節選自《人生的智慧》,原文有刪減

叔本華

翻譯:韋啟昌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4-1

配圖:插畫師鹵貓

薦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國平 的精彩文章:

一個人如果沒有他年齡的神韻,就會有他年齡特定的不幸
為了幸福,這兩件事情不能做

TAG:周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