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19歲少女直播人格切換瞬間:為了讓你不分裂,腦子有多努力?

19歲少女直播人格切換瞬間:為了讓你不分裂,腦子有多努力?

本文轉載自:看理想

這陣子,估計大家都注意到了這一系列視頻:

視頻中的韓裔美國女孩Jess,稱自己患有「解離性身份識別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DID),也就是我們熟知的人格分裂

因童年的心理創傷,在成長的過程中,她逐漸分裂出6個人格。每個人格的性格、性別和年齡迥異,但幾乎都是為了「治療」Jess的內心創傷:

幼年受到傷害,遂出現了哥哥型人格Max,Max也帶走了她的創傷記憶;

青春期社交困難,便產生活潑愛化妝的女孩Alex;

無法很好地料理自己的生活,因此出現媽媽型人格Jade。

更不可思議的是,Jess曾不止一次在視頻中上演人格轉換:突然進入斷片狀態,神態、語氣乃至說話方式大變。

Jess的副人格之一

Jess的視頻隨即引來大量質疑。畢竟,DID實在太神奇且複雜了。但可以肯定的是,DID的確存在,且大多誘發於心靈創傷。

為了更好的生存,人類的大腦總是在維持一種「自我感」。然而,為了保護個體,「自我」有時也會打散拆開的。為什麼會這樣?

同時,我們所謂的「自我」和「身份」又到底是什麼意思?

想要理解這些問題,或許,我們應該從「神經的邏輯」中尋找答案。

01

DID患者的大腦,是什麼樣子?

人格分類症,影視作品的鐘愛元素,編劇們的萬精油。有了它,眾驚悚片的戲劇衝突有了、邏輯也能自洽了,可謂是方便又吸睛。

以小李子為代表的眾演員們,更是願意挑戰這樣的角色。畢竟,還有什麼比同時演繹多個人格,更能考驗演技?

小李子有意出演電影《24個比利》飾演史上著名的人格分裂患者

在影視的世界,人格分裂症撲朔迷離、陰暗危險。而在現實世界中,DID同樣疑點重重、爭議不斷。

因為,DID患者的大腦並沒有明顯的損傷,難以確診。歷史上,曾有殺人犯試圖通過偽裝DID患者逍遙法外,並且差點成功。

就像Jess在視頻中說的那樣,她產生人格分裂的誘因是可怕的童年創傷。

人格分裂患者,一般都有一個完好無損的大腦。

可是,既然大腦完好無損,為什麼Jess會分裂成好幾個自我,而且各人格間無法共享記憶,就連筆跡也不盡相同?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荷蘭的一組研究者曾召集過11位DID患者,通過激發患者的不同人格,觀察他們腦部的一切變化。

根據PET 掃描儀,當被試處於平常的人格時,他們的腦部的活動十分遲鈍。當人格發生切換時,幾個腦區卻突然活躍了起來,尤其是杏仁核——腦的情緒中樞。

也就是說,在平常狀態下,DID患者的有害情緒得到了抑制,使他們大致能夠平靜地面對過去。然而,一旦防禦失守,他們的情緒系統就變得脆弱。

從不同角度看杏仁核體

此外,每一次人格轉換,患者腦中的海馬(腦中的情節記憶中樞)也出現了不同的行為。

當患者出現不同的人格,他們海馬的活躍部位也隨之不同。

就好像患者的每個自我都只能接觸一部分記憶,而對記憶的其他部分沒有察覺似的。

海馬體

不同的人格,甚至對無意識刺激中的威脅都有不同的反應。

在2013年的一項研究中,神經科學家用逆向遮蔽的方法向DID患者呈現了幾張憤怒的面孔。

逆向遮蔽,指的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向被試者呈現圖像,被試雖然不能有意識地看見它們,卻在無意識中受了它們的影響。

通過 fMRI,研究者發現每當向患者的反常人格呈現這些憤怒的面孔時,他們的海馬旁回就會一下活躍起來。海馬旁回的功能是和海馬共同提取「自傳式記憶」。但是,如果向平常人格閃現這些面孔,他們就沒有這樣的反應了。

因此,神經科學家提出了一個假說來解釋這個差別:

當反常的自我出現時,那些憤怒的面孔會在無意識中激起患者的創傷記憶。

而當平常的自我出現,患者就接觸不到這些記憶,他們的腦也不會對這些面孔產生任何聯想。

根據這幾項研究,我們基本可以認為:

DID,並不是單純地將心靈隔離成幾個部分。為了阻止不穩定記憶和情緒侵入患者的自我認知,人腦真的將神經元的加工活動做了分割。

02

DID為什麼會出現?

某種程度上,大腦也是一個免疫系統。當我們遭遇心理創傷時,大腦會竭盡所能地防止我們被其摧毀。

但是,當大腦試圖疏遠那些使人痛苦不堪的感情或記憶時,卻產生了一種副作用——解離。

這就像當身體遭遇細菌感染時,免疫系統會隔絕感染、形成膿腫,將細菌與周圍的組織隔離開。

同樣的道理,解離隔開了心靈創傷。將我們從痛苦上引開,並把有毒的想法同有意識的自我隔絕。

這些可怕的想法和記憶也形成了「膿腫」,即人腦的「情緒區塊」。

就像身體的膿腫不應破裂,在理想情況下,腦中的情緒區塊也應該和正常區塊始終隔離,絕對不能互通。

然而,事實並沒有那麼理想。心靈的受損區域雖然受到隔離,但它總是有再度蘇醒的危險,並造成人格分裂。

把不同的記憶包起來,不同的人格讀取不同的記憶,在邏輯上並不新鮮。

因為,正常的人腦本身就存在兩個系統:習慣系統和非習慣系統。

這兩套系統,讀取的是不同形式的記憶(程序性記憶和情節記憶),它們的儲存和提取也發生在不同的腦區(紋狀體和海馬)。

舉個例子,對老司機來說,即便是放空大腦,也能正常開車。開車,靠的就是從習慣系統讀取的程序性記憶。然而,習慣系統無法讀取情節記憶,所以,回家之後,他才突然想起本想在路上買瓶牛奶。

既然對於一個沒有創傷經歷的人,腦中的兩套系統尚且無法共享某些記憶,那麼在DID患者中,不同自我之間無法共享記憶,也就不足為怪了。

不過,關於這些問題的研究才剛剛開始,紮實的數據十分有限。但是,我們還是可以謹慎地說:

解離性身份障礙的病因,是曾經潛伏的記憶和情緒迴路重新激活,是曾經休眠的神經元再度蘇醒。

為了保護自我不被過去的痛苦所困,人腦命令這些區域退休,然而新的情緒壓力卻使它們恢復了活動。

Billy Milligan 因患DID免受刑法

03

DID其實是一種自我催眠?

對DID好奇的朋友們應該知道,治療DID的常用方法是催眠術。

因為,催眠術能創造出一個受控環境,激發反常人格。它幫助患者平靜,找到創傷的源頭,甚至能使不同的自我融合,重新構造出單一人格。

然而,也正是催眠術,讓許多人懷疑DID是否真的存在。有些精神病學家認為,正是由於治療師慫恿病人承認這些不同的人格,才使得病人產生了「我擁有不同人格」的想法。

但是,也有一種解釋認為,DID確實是一種從內部產生的疾病,它的神經機制與催眠非常相似:

催眠術的原理是將對象的注意集中在一個特定的觀念或意象上。在催眠師的引導下,專註於特定思想,忽略其它知覺。

解離不也是這樣么?發生解離時,人腦將注意焦點從創傷的記憶和情緒上移開,轉而沉浸於較為愉快的冥想。

這樣的推測,也有科學依據。使用 fMRI 的研究表明,當患者處於解離狀態,他們腦部的前扣帶皮層顯得十分活躍。這塊區域,在催眠狀態下也會十分活躍。

前扣帶皮層的功能是幫助我們找出錯誤,阻止我們不加批判地接受某個事物。

而在催眠的狀況下,催眠對象的前扣帶皮層無法與額葉溝通,於是它便更加努力地發送信息,卻毫無用處,只能乖乖地接受催眠師的指令。

不過,催眠和解離有著本質的區別:

在催眠中,催眠師利用外部的暗示來引導被催眠者的注意,並集中他的想像。

而在解離性身份障礙中,這種暗示卻來自患者內心,由腦中的無意識系統發動。

因此,許多心理學家都主張DID是一種「自我暗示」的疾病,一種自我催眠的綜合征。以這個眼光來看,我們也可以說,Jess自己的潛意識就是她的催眠者。

04

為了讓你是你,你知道腦子有多努力?

乍一看來,大腦還蠻令人失望的:說好的與四肢同甘共苦、升級打怪呢?怎麼能一言不合就把「自我」給解體了?

其實,大腦也有自己的冤屈與無奈。畢竟,為了保存我們的自我感,大腦在修補我們的思想、直覺漏洞上,可謂是鞠躬盡瘁。

正如前文所說,在我們的體內存在著意識和無意識兩個系統。其中,無意識系統的唯一使命就是維持我們身份的穩定。

就連大腦受到物理傷害時,這套系統也仍在費力地工作。

舉個例子,在醫學上,有種神奇的病症叫「裂腦症」。這種病症多半是治療癲癇的後遺症:

因為,為了治療嚴重的癲癇,醫生會使用一種「胼胝體切開術」。胼胝體,左右腦之間的那條粗壯神經束。醫生將它切斷,大腦也一分為二。而「裂腦綜合症」,就是兩個半球斷裂之後的後遺症。

胼胝體

許多人都知道,我們的左右腦有著不同的功能,並交叉控制我們的視覺和肢體: 右腦控制左手、識別左側視野,而左腦負責控制右側。此外,左腦還控制著語言的產生。

當左右腦分開之後,人會有什麼反應?神經科學家邁克爾·加扎尼加,曾做過一系列有趣的實驗:

他向一個裂腦病人的左側視野(即右腦)出示「行走」字樣,病人隨即起身走了起來。後來,他問病人為什麼要走,病人解釋說 :「我想去買瓶可樂。」

想出這句解釋的,是負責語言的左腦。然而,一臉懵逼的左腦並不知道右腦看見了「行走」的指令。右腦接收指令,左腦只好編出一個有點自欺欺人的理由。

在另一個實驗中,他向另一名裂腦病人的右腦顯示「微笑」的字樣,並向他的左腦顯示「臉」的字樣。然後,他吩咐病人把看見的東西畫出來。於是,病人畫出了一張微笑的臉。

他問病人,為何要畫笑臉。病人卻反問 :「難道我要畫一張悲傷的臉嗎?」可見,病人的左腦始終沒有看見「微笑」兩字,但卻強編了一個理由來解釋為何要畫一張笑臉。

這兩個實驗都表明,負責說話的左腦根本不知道右腦看見了什麼。然而,它還是會為行為提出一個符合邏輯的解釋。

就算是兩側的大腦失去了溝通能力,它們還是會設法調和彼此的行為,並努力維持一個統一的自我感。

遇到相互矛盾的信息時,腦中的無意識系統甚至會努力編造故事來調和它們。可見,為了維護我們的「自我」,大腦是多麼的努力呀。

「看理想,用文學與藝術,關懷時代的心智生活與公共價值。」

酷玩實驗室經授權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分享給朋友或朋友圈請隨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酷玩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全季酒店被曝用毛巾擦馬桶,顧客被特殊備註、張學友演唱會現場又抓仨逃犯!Facebook數據再次泄露 | 蛋蛋科技日爆
每日一冷:渣男為了與網戀女友乾淨利落的分手,居然發來一份清單,條條「致命」……

TAG:酷玩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