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你學不會斷舍離,是因為不知道背後的秘密在……

你學不會斷舍離,是因為不知道背後的秘密在……

編者按:前幾年,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的《斷舍離》曾一度引發熱議,書中的斷舍離主要是指捨棄對物品的執著。而我們一般在假期,都會整理、打掃衛生,斷舍離物品等,這是斷舍離的第一個層次。有的人會出行或者在家學習一個新的技能等,利用假期修養、滌盪身心,這是斷舍離的第二個層次。那麼最究竟的斷舍離是什麼?是斷除煩惱,捨棄貪嗔痴,走出我執。如何才能做到呢?讓我們一同來聽如孝法師有關的開示。

| 1 |

「我們一般所理解的斷舍離斷的是外境,並不是斷了貪嗔痴的種子,這在佛法上有一個比喻,叫作「蒸砂擬作飯」。《楞嚴經》里說:「如蒸砂石,欲其成飯,經百千劫,只名熱砂。何以故?此非飯,本砂石成故。」砂怎麼可能變成飯呢?這是枉費心力。

我們只要有貪嗔痴的種子,遇見了對境一定會起現行。要想不起貪嗔痴的現行,除非你沒有種子,這是很科學的。

貪嗔痴慢疑都是我執。如果有自我,一定會落入這個圈套。」

| 2 |

「我們一生起起伏伏的原因,都是因為心對外境的追逐。如果追逐負面能量過多的話,心就會越來越受到慣性的控制,不能自主。

這種慣性離不開感受,讓我們像喝鹽水一樣,追逐喜歡的感受,嗔恨不喜歡的感受;越喝越渴,越來越背離初衷,不斷製造煩惱。貪嗔痴的力量,讓我們陷入生活的泥潭,在不斷加重的貪嗔痴中無法自拔。

如果我們想讓心剝離外境獲得獨立,就要明白這種情緒和心理,會讓我們生命的空間越來越小,煩惱習性則越來越猛烈的道理。當貪嗔痴不斷沉澱,日益強大時,我們會對一切外境產生分別,一切外境反過來又讓我們形成新的貪嗔痴。」

| 3 |

「如果心在正道上,我們生命當中的黑暗就會被照破。每個人生命的大數據,雖然自己看不到,但還是可能預測到的——無非是生老病死的結局。所以我們不可以苟安,更不可以貪著。這並不是一種壓力,只需中道而行,融入大眾,帶著歡喜給人以歡喜,你自然就得到歡喜。」

| 4 |

「用真心觀察人生的前提是我們想了解人生真相,而想了解真相的前提是知道生命按照習性走會產生不好的結果,這是覺的第一個層面。知道習性有可能從毛毛細雨變成河流,這就是警覺、敬畏。從敬畏心中不再全心投入到習慣的感受中,這就是對感受開始有了少許的觀察。有這份觀察,就有了契入真相的因緣。

在這樣的大因緣下,我們會提起覺照:感受是沒有自性的。為什麼我對某一個問題執著,別人卻對它沒有感覺呢?由此我知道,自己鑽牛角尖了,思考得太過了。這樣逐步從過去的自以為是到現在能夠商量的狀態,就是進步。」

長按小程序,隨喜讚賞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Copyright 2018 Ciyuanhai

Powered by: 慈願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如孝法師 的精彩文章:

總是情緒失控,或許你需要禪修一下
發願可以激發我們的潛能

TAG:如孝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