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復旦大學刷屏演講:我用盡畢生力氣,只是抵達了生活的平凡

復旦大學刷屏演講:我用盡畢生力氣,只是抵達了生活的平凡

回復

晚安

送你一句晚安心語





有一句話是「遍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月亮」。意思是人要剋制對唾手可得的實際利益的誘惑,要有一種超越性的、更寬闊的眼界。另一句話是:「我用盡了畢生的力氣,只是抵達了生活的平凡」。這句話中包含的力量,正好與前一句形成互補。本文節選自陳先發在復旦大學2018新生開學典禮的演講《不做「空心人」》。




作者:陳先發


來源:復旦大學2018年開學典禮







在一個人內心


真正不可消逝的是什麼



尊敬的焦揚書記、許寧生校長,尊敬的各位老師:謝謝母校喊我回家,給了我這珍貴一刻。




親愛的同學們:祝賀你們從世界各地匯聚於此,成為新一代復旦人。希望在你們身上。



今天凌晨五點多鐘,我獨自在校園走了很久,感受到一種特別而久違的寧靜、肅穆。




我知道

這寧靜和肅穆,在世上任何別的地方,都永不可被複制,它封存於我心底,瞬間被這熟悉的一草一木激活了。




站在3108階梯教室前、在當年的七號樓如今的任重書院樓前,真是百感交集。




上世紀80年代中期,物質條件相對匱乏,好友聚會也就在當年的干訓餐廳請喝一杯酸奶而已。




有時,我帶著兩塊乾麵包一頭扎進圖書館,深夜才會出來。



但那些年復旦濃厚的理想主義氛圍,一個窮學生心中的萬丈豪情,穿透時光的鐵幕,仍時常叩擊我的內心。







彷彿也是在警醒我,在一個人內心,真正不可消逝的,到底是些什麼。




錢穆先生曾說,對自己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對傳統,應懷有溫情和敬意。對我們的個人史,又何嘗不是如此?




離開復旦的三十多年中,每當我苦悶、矛盾、彷徨之時,復旦時期的無數細節,先生們給我的種種教誨時時浮現。




可以說,母校對我靈魂的滋養、對我內心的教育從未中斷、從未停止,也永遠不會終止。





不做「空心人」



同學們,你們生於本世紀初,是嶄新的一代人。




持續深入的改革開放,給中國社會帶來了數千年未有的巨大進步,物質生活和人本身生存狀態的豐富性、多樣性,哺育了你們。




你們是在信息時代出生並成長起來的第一代人。

整體上看,這一代人視野開闊,聰慧敏銳,自信而獨立。




我的兒子是這一代人中的一個。我有個保持了十多年的習慣,在他讀書和生活的每一個關鍵時刻,會寫一句話送給他,讓他去反覆體味。




在他赴國外讀書時,我寫了五個字送給他,叫:不做「空心人」。




為什麼有這麼一句呢?我是在警示他,

對這一代人高度信息化的生活方式,要保持足夠清醒的審視和反省。




曾有一個你們的同齡人,這樣對我描述他的狀態:睡眠之外,時時刻刻在刷屏,明知絕大多數信息無聊無趣,甚至扭曲、有害,仍止不住地去刷。




但越刷屏,就越有信息飢餓感。一旦手機離手,就會失魂落魄。




信息的海量堆積不僅沒有帶來內心的充實,反而總覺得內心空蕩蕩的。







我知道這已經是個常態。這個時代對信息消費的依賴性,正在逼近一個危險的臨界點。但真正讓我擔憂的,還不是這個。




我發現,即使是面對難得一見、瑰麗雄奇的自然奇觀,面對渴盼親情的家中長輩,面對他人的痛苦遭遇,

很多人表現出來的,是一種無動於衷、一種超然的淡漠、一種對現實的疏離感,甚至是麻木。




高度的信息化,有著把這個星球每個角落的人都有效聯通起來的神奇能力,但同時,它本質上也加劇了每個個體內心的「孤島狀態」。




所以我告誡兒子:

不要被物質和消息的過度消費「空心化」,成為「空心人」。






世界上所有的美


都需要高度的專註和漫長的淬火



我當然不是在否認信息化對人類發展的的澎湃推動力。這種推動力是無與倫比的,是無法被顛覆的。




我在想,

在高度信息化的生存中,人本身如何不淪為一種快速消費品。




越是在眾聲喧嘩中,越需要一顆真正安靜下來的心。越是快速變化的時代,越需要一顆真正慢下來的心。




我期待同學們能夠成為這樣的自覺者。




世界上所有的美,都需要一種高度的專註和漫長時間的淬火。讀書、求知,當然更不例外。




有過鄉村生活經驗的人知道,長得過快的樹,是空心的,其材質不堪大用。




在信息時代,整個社會的「速生、速成」的心理慣性,事實上得到了強化。我期待同學們從這種強悍的慣性中,掙脫出來。








在時代的屏幕上瞬間自生自滅的文字,越是淺陋粗鄙,就越需要有人能以「坐得十年冷板凳」的勇氣,捨棄眼前之利、螢火之光,創造出能昭示一個時代良心和品質的精神產品,穿透這個時代流傳下去。




越是有人覺得心裡空蕩蕩的,就越需要另一群人懂得,應該往這種空蕩蕩中填補些什麼。




越是有人不再確信什麼,覺得「愛」、「理想」、「信仰」成了過時的、陳舊而虛張的概念,就越是需要另一群人把這些詞,高高地舉在頭頂。




對內心貧乏的人來說,這些詞是空的。而對內心豐富的人來說,它們永遠是有血有肉的,是新鮮的。




對大自然、對現實的變遷、對世間的悲歡離合,我們內心的觸角都要敏感地、密切地去感受它們,催生清新的生命感,

不必去過度轉述網路上蒼白的「二手人生經驗」。




只有這樣,明確的信念才會產生,生命的內在熱度才不致流失。






什麼是教育的根本?


有所學,有所成,有所愛



教育的根本要義是什麼,今天在場的老師們遠比我有權威來作出闡釋。




我對它有九個字的個人解讀,叫:

「有所學,有所成,有所愛」。




同學們根據個人興趣、能力結構和社會需求,選定了自己的專業,這是有所學。




最終,在一些專門領域形成獨到見解,有了貢獻,成就了更好的自己,甚至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這是有所成。




這一步,在大師林立、治學傳統根深蒂固的復旦,也是能做到的。




最困難也最要緊的是,要「有所愛」。

一個人,對求知、求真理沒有非同一般的執著,沒有一種內心的灼熱,沒有百折不撓的堅忍,自然匹配不了一個愛字。







沒有固守社會良知正義、突破一己局限的家國情懷,自然也難以體察到這個境界。




有所愛,意味著獻身精神、一種信仰;意味著可能需要放棄很多,也需要有深刻的自省能力時時喚醒自己。




這一定是個長期的、艱苦的錘鍊過程。




在今天世界上,一些大學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她的校園裡,有更多的學生懂得:

要把求知、求學上的懷疑精神,與對生命價值的確認和信仰的形成融為一體。




把對科學的「冷眼」觀察、冷靜探索,與做人做事的古道熱腸融為一體。




把探求真理的堅韌不拔,與生活中憐小憐弱、恤殘恤孤的生命柔情融為一體。




只有這樣一顆「有所愛」的心,才不會空掉。我們才不致淪為一個「空心人」。






從平凡中,汲取智慧



在這裡,我還要把英國小說家毛姆在名作《月亮與六便士》的兩段話,送給同學們。




一句話是「遍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月亮」。這句話的意思是,人要剋制對唾手可得的實際利益的誘惑,要有一種超越性的、更寬闊的眼界。




有時候,抬頭看月亮,是多麼奢侈的一件事啊,因為利益的羈絆,不是那麼容易破掉的,尤其是生活在承受重負之時。




另一句話是:「我用盡了畢生的力氣,只是抵達了生活的平凡」。這句話中包含的力量,正好與前一句形成互補。




平凡,是每個人都想著要去突破的。但平凡的真味、深味,又恰恰是在人生絢爛至極、歸於平淡之後。







人光有超越的一面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從平凡中汲取智慧的能力,也要有一種自知平凡的謙卑。




同學們,四年之後,當你們從復旦畢業之時,

一定會有某種強大的心靈共性,在你們和我之間形成。也唯有如此,一所偉大學校特有的精神氣質才會永恆地存在。




作者簡介:

 

陳先發

,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當代著名詩人,新華社安徽分社總編輯。曾獲魯迅文學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十月詩歌獎、中國桂冠詩歌獎、詩刊年度獎暨陳子昂詩歌獎等國內外文學獎項數十種。2015年獲得 「百年新詩貢獻獎」。主要著作有詩集《寫碑之心》《九章》、長篇小說《拉魂腔》、隨筆集《黑池壩筆記》等十餘部。作品被譯成英、法、俄、西班牙、希臘等多種文字。




周刊經授權轉載 | 歡迎分享朋友圈










發現中華之美,為華人發聲



提供有廣度的知識,有溫度的立場和有深度的思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華人周刊 的精彩文章:

每天睡6小時和每天睡8小時,5天後的變化,讓人震驚!
為什麼美國66號公路收到全世界年輕人的矚目?不僅是美景,背後還有這些故事

TAG:世界華人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