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張法國老報紙上的中日皇帝

一張法國老報紙上的中日皇帝

原標題:一張法國老報紙上的中日皇帝


來源|木木文摘


作者|鄧康延


編輯|價值線 張名利


導讀

慈禧太后和明治天皇各執中日


權柄的時段,有40年是重疊的,


自國運的流變,與其性情和


作為密不可分。中日近現代的


盛衰密碼,藏在慈禧太后和明


治天皇的皺紋里、機里以及


墓地里。


慈禧曾有狠語:「寧贈友邦,


不予家奴。」而明治對日本國


內策略也有名言:「我們要

北海道山裡最窮的佃農小女


讀完小學。」


1


幾年前我第一次隨留學生雪非去了巴黎聖圖安舊書市場,當我在一堆百年前的法國巴黎《小日報》中信手翻出了一張中國畫面時,我就像個地質隊員在失地突然發現了一處礦苗,興奮又感到些許悲涼,一如五年前在美國國家檔案館看到大量的中國抗戰影像。那些老畫舊影記錄的多是些苦難。我的微博上有句個性簽名:「他鄉發現故國,歷史鏡鑒未來。」這也是我搜尋老影像、舊報刊的初衷。



【頭版漫畫】遠東事件——日本天皇給軍隊授旗


再次去巴黎,時光幾乎都花在了舊書攤上。你想想,在100多年後、9000公里外、法式文圖間,突然冒出一幫有辮子的清朝人,他們以漫畫的形式佔據報紙的重要位置,被世界俯視,你會是怎樣的心情?也就在那天,搜尋到第三個書攤上,我淘到了這張1904年3月6日的報紙。一瞥頭版和末版的瞬間,頓覺切進了一段歷史的剖面。當年以歐美新聞為要的法國報人,那天罕見地把東方兩個國家的事件,擱在同一天的頭版和末版。不論是有意識地對比,還是無意識地編排,這期《小日報》的天地頁碼袒露了中日兩國皇權的姿態。真實的發生、法式的解讀、未來的趨向、驚濤駭浪般的歷史激蕩,在這兩頁法蘭西新聞漫畫中,恰如兩個東方民族的縮影,瀰漫至今。《小日報》是巴黎第一份使用輪轉印刷機印刷的報紙,當時發行100多萬份,位列世界前茅。主辦者標榜觀點獨立,追求客觀,注重有刺激性的新聞報道。1884年增添了最新潮的套色石印版畫,報道國內外重要事件。繪畫風格以寫實為主,也有誇張的時局漫畫,極具視覺衝擊力。版畫中的中國情境依據前方法國記者的描述和素描以及報社職業畫家的描繪,顯現出百年前西方對東方大國的獵奇與虎視眈眈的野心。


我用10歐元買下這張100多年前的「清單」,查看兩國的百年恩怨如何在第三國的描述中鋪開。


2


對比總是帶來驚心。20世紀初,蕞爾島國日本已佔據這份報紙的頭版以及東方的朝鮮和中國台灣,而大清國已退居末版,伴隨著國家的自閉和官場的傾軋而沒落。漫畫的主觀隨意性一目了然——瘦削的慈禧可能被畫得胖了一倍,背景中的字,描摹得法國人不懂,中國人也不明白。


【末版漫畫】中國新的屠殺——慈禧給皇帝看那些因「偏袒」俄國而被殺官員的頭顱


昭然若揭的兩方朝廷,一個是雄心勃勃、殺氣騰騰地出征,一個是洶洶清黨、洋洋自得地平叛;一個是戰鼓激越、士氣澎湃、天皇授旗、開疆擴土,一個是風聲鶴唳、自清門戶、殺雞儆猴、死守祖訓。這相鄰相濡相纏相搏的兩國,何以不能造化得遠些,不至血污東亞版圖,又何以不能近則如歐盟通融,安穩東方的版塊?這中間東方的因果,百年前的法國人未必能看透,真實情形也未必能描述準確,但畫家在同是描繪黃種人的筆觸中,已將大相徑庭的兩皇意態表現得入木三分。


3


慈禧太后和明治天皇各執中日權柄的時段,有40年是重疊的,各自國運的流變,與其性情和作為密不可分。


慈禧太后(1835-1908),享年73歲,實控皇權47年;明治天皇(1852-1912),享年60歲,在位44年。


慈禧在1861年咸豐去世後,聯合恭親王奕等人發動「辛酉政變」,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執政初期,整飭吏治,重用漢臣和洋務派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發展軍用、民用工業,訓練海陸軍,一度出現「同治中興」。


日本明治天皇在1868年16歲時登基,從小練劍道和柔道,屢被摔打,漸生強壯。登基時宣誓:「廣興公議,萬機決於公眾;公卿與武家同心,以至於庶民,使各遂其志,人心不倦;破陋習,求知識於世界,立基於天地之公理正氣。」1882年,明治派遣伊藤博文赴歐洲考察制憲。1889年之後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教育敕語》等,實施富國強兵、殖產興業和文明開化三大政策,建立新式軍隊,引進西方科技與管理,發展現代教育,實施「明治維新」。


1889年,慈禧歸政於光緒,退隱頤和園。起初她左右平衡洋務派和保守派,見改革派動靜越來越大,威脅祖規,遂突發「戊戌政變」,囚光緒,斬「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1894年,慈禧六十壽辰擬在頤和園受賀,欲仿康熙、乾隆設彩棚經壇慶典,廣收貢獻。於是挪海軍經費,擴建頤和園。適逢甲午戰爭前夜,有人提出停頤和園工程,移作軍費,慈禧大發雷霆:「今日令吾不歡者,吾亦將令彼終生不歡。」


幾乎同時,明治下詔:「國防一事,苟患一日,或將遺百年之悔。朕茲省內廷之費,6年期間每年撥下30萬日元,並命文武官僚,除特殊情況外,在同一期間,納其薪俸1/10,以資補足造新式軍艦之費。」用這些錢,日本平均每年添置兩艘新艦,至甲午前夜,日本海軍的艦速及火炮已超過中國,以備侵略擴張。乘著慈禧祝壽慶典,明治向全日本下詔書:「朕茲對清國宣戰,百僚有司,宜體朕意,海陸對清交戰,努力以達國家之目的。」

1895年2月,北洋水師全軍覆沒,4月簽訂空前屈辱的《馬關條約》。慈禧權勢依舊,明治在日威望至高。


1900年,列強環峙,民生凋敝,大清國勢日危。義和團以「扶清滅洋」為口號,宣稱刀槍不入。慈禧欲藉助義和團「神術」,向各國宣戰:「我國赤子,仇怒鬱結,人人慾得而甘心。此義勇焚燒教堂、屠殺教民所由來也……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古,孰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未料很快大敗於八國聯軍,慈禧偕滿朝文武逃離京城。之後,她讓李鴻章等與列強和談,又下令對義和團「痛加剿除」。她曾有兩句狠語:「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寧贈友邦,不予家奴。」


回京城後她意識到時局不容再守「祖宗成法」,對西方態度也大變,接見外交使團的七位女士時,噓寒問暖。向各國公使送去照片,以改外界所畫的守舊、兇惡老太婆形象。1904年,中國在美國世博會參展後,將美國女畫家凱瑟琳所繪的雍容華貴的慈禧畫像,送給美國總統羅斯福,白宮舉行了莊重的接受儀式。後來,美國率先提出退還庚子賠款1000多萬美元,支持中國學生留美。


4


1904年,明治再度發動日俄戰爭,戰場卻在中國東北,清政府宣布中立。日本大勝,再掠中國領土權益。


此時,中國國內要求憲政改革、振興國家的呼聲高漲,慈禧做出立憲姿態,1905年派5名大臣出洋考察,1906年宣布預備立憲,1908年頒布《欽定憲法大綱》,容許推行多種新政:官制改定,懲治貪腐,廢科舉,禁婦女纏足,興辦新學和女學,允許滿漢通婚等。但為時已晚,改良未能跑過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清朝帝制頃刻翻船,民國誕生。


而此一時期,日本已走過脫亞入歐的重要階段,以巨額中國戰爭賠款加速發展,窮兵黷武,擴疆掠土。而明治對日本國內策略,也有兩句名言:「四海之內莫非同胞,茫茫人間相爭何為?」「我們要讓北海道山裡最窮的佃農小女兒讀完小學。」菊與刀,甚分明。


1908年11月,光緒駕崩,慈禧指令3歲的溥儀為帝,自己被尊為太皇太后,翌日病逝,享年73歲。臨終遺言:「此後,女人不可與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鑒。」1909年慈禧葬於定東陵,陪葬珍奇異寶。墓地20年後被軍閥孫殿英盜掘洗劫,遺骨受辱。後溥儀重殮。


1912年,明治天皇病逝,享年60歲。1914年,日本政府建明治神宮,明治天皇被神化。


中日近現代的盛衰密碼,藏在慈禧太后和明治天皇的皺紋里、心機里以及墓地里。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價值線 的精彩文章:

周其仁:越來越多的人另起爐灶,不和你玩了,那才叫最大的失敗!

TAG:價值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