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說明朝滅亡是必然的,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為什麼說明朝滅亡是必然的,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原標題:為什麼說明朝滅亡是必然的,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數百年來,無數人哀痛於明代的滅亡,在他們看來,清朝的一統,意味著漢民族的又一次徹底淪陷。人們或想到,先於明代數百年的北宋王朝,也經歷過與晚明相似的繁榮,儘管明朝最後的永曆政權為留住殘山剩水,與過去的勁敵——農民軍余部攜手抗清,但畢竟大勢已去,十餘年後便宣告徹底失敗。


不少人對明代的滅亡怨天尤人,耿耿於懷。殊不知,正是晚明盛行的病態政治、賦役苛擾與民心的喪失決定了明代的覆滅乃是歷史的必然。在崇禎年間,清軍五次入關,席捲直魯,如入無人之境。明亡後清軍自山海關長驅直入,迅速控制了北方,次年又揮師南下,數月內佔據江浙,數年內進抵廣州。除了揚州等少數地方稍有抵抗外,清軍可謂勢如破竹,所向披靡。


說到晚明的病態政治,人們自會聯想到宦官專權,然而宦官專權其實不過是病態政治的種種表現之一。病態政治的根源在於政體。明太祖創立了前所未有的集權專制,廢除丞相職務,由所謂的「內閣」秉承聖意處理政務。但內閣的意見「票擬」往往是君主施政的主要依據,因此說「內閣」仍具有一定的權力,只不過它的權力完全依附於皇帝的「批紅」。對於勤於政務的君主而言,內閣作為其行政秘書,不難予以駕馭;而一旦君主怠於政事,則內閣的權力便會急劇上升,為權力所誘惑的官員也會為了內閣的執掌權而明爭暗鬥,互相傾軋。



對於一個專制君主來說,天下的地土民眾都是其家產,而將這份財產經營得當,傳與子孫,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各級官員則如他的管家與僕人,負責管理家業,維持家中的開支用度。一個善於治家的主人,不僅要選擇勝任的僕人,也要密切監督考察,規範其行為操守,還要善於培養僕人們的忠誠度。明太祖支給官員們難以接受的低廉俸祿,但其嚴苛的監管與殘酷的刑罰遏制了官吏的瀆職腐敗。


病態政治與苛捐雜稅帶來的是官民的離心離德,最終將明王朝推入了萬劫不復之地。當民生難以為繼之時,民眾自然而然地將生死置之度外。崇禎年間,明王朝沉痾已極,又逢旱災、蝗災、瘟疫齊襲,官府疏於賑災而急於苛斂,導致民變蜂起。加入起義隊伍的除了農民,還有過去的明軍士兵和一些文人。內外交困的明廷,為籌措軍費支出,加派「三餉」,無異於飲鴆止渴,促使越來越多的民眾加入了反抗隊伍,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不僅是民眾,明朝眾多的官僚也最終拋棄了明朝。崇禎末年,明廷內憂外患,財政捉襟見肘,明思宗動員朝臣獻產助餉,內閣首輔魏藻德竟表示家無餘財,群臣亦多虛與委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味歷史君 的精彩文章:

清朝歷史老照片:官員作威作福,窮人窮困潦倒
皇帝竟然封自己為總兵帶兵打仗,最後竟然還打贏了

TAG:趣味歷史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