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神經時鐘」,可對經歷和記憶做時間標記
圖中展示了4小時滑雪之旅經歷的人腦記憶,從一個陡峭山峰,經歷長達4小時的滑雪之旅,圖中包括了滑雪者對時間的感知變化。該觀點是有經歷的時間依賴於事件過程,並且可能被認為比時鐘時間更快或更慢。最新發現有經歷的神經記錄位於大腦內嗅皮層外側(LEC)。在LEC旁邊是大腦內嗅皮層內側(MEC),大腦的空間位置(圖沒有描繪)。在大腦內嗅皮層內側旁邊是海馬體,這個結構中來自時間和空間網路的信息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情景記憶
博士生喬根?休格說:「實驗中的時間信號的獨特性表明,在實驗持續的兩個小時之內,老鼠對時間和時間序列的記錄非常好,我們能夠使用時間編碼的網路信號精確跟蹤實驗中發生各種事件的確切時間。」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目前,研究人員發現我們的大腦是如何跟蹤記錄時間的,他們指出,大腦細胞的一種特殊網路表達了經歷和記憶中的時間感。
它本質上是為事件提供時間標記,並對時間順序進行跟蹤,就像一個歸檔系統一樣。挪威科技大學凱維利系統神經科學研究所工作人員表示,經歷時間的大腦區域被發現位於大腦空間編碼區域旁邊。
諾貝爾獎得主、挪威科技大學(NTNU)負責人愛德華·莫澤(Edvard Moser)教授說:「這個大腦網路提供了時間標記,並在經歷體驗中記錄事件順序。」
莫澤教授稱,這項研究表明通過改變你從事的活動,你的經歷內容,你實際上可以改變「大腦內嗅皮層外側(LEC)」的時間-信號過程,從而改變你感知時間的方式。
挪威科技大學凱維利系統神經科學研究所艾伯特·曹(Albert Tsao)和同事們認為,他們已精確發現在體驗過程中記錄時間的「神經時鐘」。
通過記錄一組腦細胞,研究人員發現在大腦深處有一個較強的時間編碼信號。艾伯特說:「我們的研究揭示了大腦在經歷事件時是如何感知時間的。」
艾伯特指出,我們測量的是來自持續體驗的一個主觀時間。通過將我們的體驗流組織成一個有序事件,從而操作運行這個「神經時鐘」,這種活動會產生大腦主觀時間時鐘。
莫澤教授說:「現今我們對大腦空間進程有一個非常好的理解認知,而之前我們對大腦時間記錄的認知並不連貫有序。大腦空間是相對比較容易研究的。」
該區域是由從事特定功能的特殊細胞類型構成,它們構成了該系統的具體細節。2007年,艾伯特開始破解神秘的「大腦內嗅皮層外側(LEC)」,這是一個大腦區域,緊鄰著大腦內嗅皮層內側,在這裡發現了網格細胞。
艾伯特說:「我希望找到一個類似的關鍵操作細胞單元,可以揭曉這些神經網路的功能特徵。這些細胞的活動似乎沒有什麼規律可遵循,但是信號始終在變化著。」
直到最近幾年,研究人員才開始懷疑信號確定在隨著時間發生變化。此時,重新編碼數據變得更有意義。莫澤教授說:「時間是一個非平衡進程,是獨一無二、不斷變化的。如果這個網路確定是編碼時間,那麼這個信號就必須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改變,才能將經歷記錄為獨特的記憶。」
莫澤教授指出,這些神經網路的活動是非常分散的,其機制本身可能就存在於網路內部的連接結構之中。事實上,它可以被塑造成各種獨特模型,暗指較高等級的可塑性。
我相信分散式網路和活動結構的結合,可能未來會獲得更多的關注。基於這項研究工作,我們發現與事件或者經歷的時間密切相關的一個大腦活動區域,它可能會開啟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
2016年,博士生喬根·休格(Jorgen Sugar)加入了凱維利系統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研究項目,執行一系列科學實驗,用於測試大腦內嗅皮層外側網路如何對情景時間進行編碼。
在一項老鼠實驗中,實驗老鼠被引入廣泛的行動體驗和選擇。它能夠自由奔跑,在一系列開放空間環境里自由跑動、尋找巧克力塊。休格說:「實驗中的時間信號的獨特性表明,在實驗持續的兩個小時之內,老鼠對時間和時間序列的記錄非常好,我們能夠使用時間編碼的網路信號精確跟蹤實驗中發生各種事件的確切時間。」
在第二項實驗中,任務將執行更狹窄的體驗,其行動選擇範圍更小。這隻實驗老鼠被訓練在一個8字形迷宮中向左轉或者右轉尋找少量巧克力。
艾伯特教授說:「通過這種活動,我們看到時間編碼信號從獨特的時間序列轉變為重複、部分重疊的模式,另一方面,時間信號在重複性任務中變得更加精確和可預測。」
數據表明,在每一輪實驗中,老鼠對時間的理解都很精確,但對從一輪實驗至另一輪實驗、從開始到結束的整個實驗過程中,時間的理解性都很差。(葉傾城)
※地球自轉軸偏移為啥會偏移?與人類產生氣候變化有關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似乎遺漏了一位華人科學家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