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果沒有鴉片戰爭,中國封建制度會不會自行轉變為資本主義制度?

如果沒有鴉片戰爭,中國封建制度會不會自行轉變為資本主義制度?

原標題:如果沒有鴉片戰爭,中國封建制度會不會自行轉變為資本主義制度?


從中國封建社會同西歐封建社會的比較研究可以了解到:由於西歐封建社會中存在著體制外的權力中心,形成了體制外的異己力量,從而使得封建社會逐漸解體,並由封建制度轉變為資本主義制度;而在中國封建社會中,無論在剛性體制下的前期還是在彈性體制下的後期,都不存在體制外的權力中心,也沒有形成體制外的異己力量,所以中國不可能像西歐那樣產生原生型的資本主義。對這個問題還可以換一個說法:在西歐封建社會的城市中,聚集了大量一心想擺脫封建領主的束縛,爭取自治和獨立的市民,他們所要求的是權利,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民權」。民權思想在西歐城市中的滋生與發展,使城市成為封建社會中的體制外的權力中心。西歐資本主義的起源與此有直接的關係。然而在中國封建社會的城市中,民權思想是不存在的。「在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可以說沒有什麼真正的『民權』的,只有絕對的『君權』。……而所謂『民為貴』也無非是說『老百姓很重要』,如果沒有老百姓的『勞動』,那麼『治人』的人就無法『食於人』了。因此,我們雖然可以說孟子的『民為貴』的思想在當時社會條件下是有意義的,甚至是難能可貴的,但它確實不是我們今天所要求的『民權』。」正由於民權思想在中國封建社會中不曾存在過,當然也就談不到歷史上有什麼體制外的異己力量和體制外的權力中心為爭取實現民權的鬥爭。中國封建社會的長期歷史只出現過推翻舊的皇權,換成新的皇權的鬥爭,或者要求聖明天子「為民作主」,使人民過上好日子的願望和呼聲。由此只能得出中國不可能像西歐那樣產生原生型的資本主義。


1841年虎門海戰


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對中國封建社會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從這時起,中國封建社會日益走向衰敗,封建制度的瓦解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於是便出現了一種論點:如果沒有鴉片戰爭,中國的封建制度未受到外來的沉重打擊,皇朝的統治(不管是什麼人建立的皇朝)會繼續存在下去,因為在中國封建制度下,缺少可以推翻這種制度的政治力量。甚至連鴉片戰爭發生11年後,農民起義所建立的太平天國,不仍是另一個封建皇朝么?這種論點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但卻忽略了兩個重要的因素:



漢陽鐵廠

第一,19世紀中葉,原生型的資本主義已經在西歐產生了,西歐資本主義國家通過產業革命已經建立了近代工業,在技術上和經濟上都處於領先地位,即使它們沒有同中國發生直接的軍事衝突,即使不發生像鴉片戰爭之類的侵略戰爭,但它們的近代工業的發展和技術經濟的領先難道不會逐漸影響中國的封建社會和經濟嗎?封建皇朝基本上閉關自守的狀態能維持多久呢?這樣,難道中國的封建皇朝統治能同以前那樣一直不變嗎?中國的最高封建統治者中那些希望有所作為的皇帝,並不是絕對不想變革的,如果變革可以使自己的統治更加鞏固的話。問題在於變革總得有一個可以學習、模仿的對象。比如,俄國的彼得大帝到西歐考察回來,就以西歐為藍本,進行改革。然而在清朝康雍乾盛世,中國已自認為是天下最強盛的國家了(因為這三位皇帝都不了解18世紀西歐正在發生的變化)。向誰學習?以什麼作為榜樣?模仿它們什麼?他們不知道,下面的大臣也不知道,因此就談不到變革問題。但只要同工業化的西歐接觸多了,中國的封建皇朝為了保全自己的統治,是會逐漸進行變革的。雖然不能認為這樣的變革就一定會把中國帶入資本主義階段,但現狀的改變仍是不能避免的。


第二,到19世紀中葉,在西歐,像英國、法國這樣的原生型資本主義國家都是通過資產階級革命而從封建制度過渡到資本主義制度的,美國的資本主義是從西歐移植過來的,但也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性質的獨立戰爭而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英國、法國、美國在資產階級革命前和革命過程中有關民主、自由、人權的思想和學說,這些國家在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後所建立的資本主義政治制度以及與此相應的關於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思想和學說,都可能以各種方式傳播到東方國家,包括中國在內,因為這些思想和學說是沒有國界的。不管中國的封建皇朝採取何種禁錮人們思想的手段,也不管它採取何種措施來禁止外來學說的傳入,但傳播的途徑太多了,所以最終還是禁止不了的。久而久之,難道不會引起中國封建社會內部一些有識之士的深思,引起思想界的震動,並進一步引起社會的震動?



魏源與《海國圖志》


上述這兩個重要因素的逐漸發揮作用,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而只要它們發揮了作用,遲早會導致中國封建社會的變化。

換言之,不管是否發生鴉片戰爭,只要西歐已經產生了原生型的資本主義,只要西歐的資本主義國家顯示產業革命以後經濟和技術的巨大進步,只要這些國家在資產階級革命前後有關民主、自由、人權的思想和學說向外傳播,中國封建社會必定會在這些影響之下逐漸發生變化,使中國的封建皇朝再也不能按照傳統的模式統治下去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彈性體制曾經使中國封建社會長期存在,但那是產業革命以前很久的事情,產業革命一旦發生,工業文明同傳統農業文明之間在世界範圍內的衝突就不可避免。原生型資本主義一旦出現,資本主義制度同封建制度的優勝劣汰也就成為不可抗拒的事實。所以即使沒有發生鴉片戰爭,19世紀中葉以後的中國封建社會也會逐漸發生變化。


但必須懂得,正因為中國封建社會自宋朝以後實行的是彈性體制,所以中國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轉變必定是一個非常艱難和緩慢的過程。要知道,封建社會中體制外權力中心和體制外異己力量的形成,對西歐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具有關鍵性的意義,而中國長期封建社會中,無論是在剛性體制還是在彈性體制下,權力中心只存在於體制之內,異己力量也只表現為體制內的異己力量。因此,即使不發生鴉片戰爭,而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產業革命以後的近代工業、技術和經濟的影響下,在西方資產階級革命前後產生的思想和建立的學說的影響下,中國封建社會也會逐漸發生變化,但這決不意味著體制外的權力中心和體制外的異己力量就會自動形成。封建社會彈性體制與剛性體制相比,最大的不同點之一在於社會流動性大和多種社會上升渠道的存在,這就往往化解了矛盾,使得體制外權力中心難以形成,使體制外異己力量難以聚集。中國封建社會的變化可能表現為:商品經濟會進一步發展,採用僱傭關係的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場的數目會增加,並會進一步更新技術,擴大規模;在知識界中間,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各種渠道接觸到西方資產階級革命前後關於民主、自由、人權的思想和學說,但這距離中國封建社會中彈性體制下體制外異己力量的形成還有相當大的距離。有了上述這些變化,變革中的中國封建社會還必須經歷巨大的社會震動。不經歷巨大的社會震蕩,中國封建社會彈性體制下不會出現可供體制外權力中心產生和發展的裂縫,不會產生可供體制外異己力量成長的土壤。但這還不夠,對中國封建社會的彈性體制而言,一次巨大的社會震蕩還達不到使整個架構發生動搖的目的,還必須連續發生巨大的社會震蕩,這樣,體制外的權力中心和體制外的異己力量才得以壯大,並對封建皇朝的專制統治進行有力的衝擊,中國封建社會賴以生存的基礎也才會真正發生動搖。這顯然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歷程。至於中國封建社會在這漫長的過程中,究竟是自上而下地變革,還是自下而上地變革,那很難說。一切都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總之,由於中國封建社會與西歐封建社會的不同,原生型的資本主義只可能產生於西歐,而不可能產生於中國。但原生型資本主義產生於西歐之後,在其影響下,即使中國不曾發生鴉片戰爭,中國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的轉變仍是必然的,只是這個轉變過程將會漫長和艱巨。當然,歷史是不可能假設的。鴉片戰爭畢竟發生了。那種假定中國封建制度不受到鴉片戰爭的衝擊也會自行轉變為資本主義制度的論點,即使有學術研究的價值,但無論如何是不符合實際的。我們對中國封建社會晚期發展過程的分析和對社會經濟演變的研究,只能從鴉片戰爭的炮聲打碎了清朝妄自尊大的錯覺和割地賠款、被迫五口通商開始。中國封建制度的解體並不是一場鴉片戰爭就使之完成的,緊接而來的是太平軍起義以及為鎮壓起義而形成的湘軍、淮軍的崛起,接著又是英法聯軍、洋務運動、中法戰爭、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同盟會建立、辛亥革命、袁世凱篡權、雲南起義、軍閥混戰、中國共產黨成立、國共第一次合作、國民革命軍北伐、土地革命、紅軍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從1840年到1949年,中國經歷了長達110年的政局動蕩,外國侵略和國內戰爭不斷進行,最終建立了人民政權,這才使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前期,儘管中國始終未能建立資本主義制度,但中國資本主義的確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這主要不是清朝中葉國內各地已經出現的資本主義性質的僱傭關係的延續,也不是民間存在已久的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場規模的單純擴大。



唐廷樞,曾任怡和洋行總買辦,後創辦開平煤礦並主持修築唐胥鐵路。

在中國封建制度解體過程中所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資本主義,在性質上屬於非原生型的資本主義。可以說,在中國這塊土地產生的資本主義企業不是單一的,其中既包括官僚資本所建立的資本主義企業,又包括買辦資本所建立的資本主義企業,還包括民族資本所建立的資本主義企業。國民經濟命脈部門的企業掌握在官僚資本和買辦資本的手中,而民族資本的企業多數只是中小型企業,而且受到各種限制,發展緩慢。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結束了這一非原生型資本主義發展的進程,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了。從此中國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這就是中國自鴉片戰爭爆發以後110年歷史的總結。


摘自《資本主義的起源——比較經濟史研究》第八章】



《資本主義的起源》

厲以寧 著


商務印書館2015年7月出版


商務印書館學術中心下設哲社、文史、政法和經管四個編輯室及威科項目組,主要承擔文史哲及社會科學領域學術著作的編輯出版工作。出版物包括以《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中華當代學術輯要》、「大師文集」等為代表的多種學術譯介和學術原創著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務印書館學術中心 的精彩文章:

作譯者言|閻小妹:美術與國家

TAG:商務印書館學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