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獨特的三螺旋DNA

獨特的三螺旋DNA

兩條相互纏繞的長鏈

我們長成什麼樣子,是由體內的基因決定的,而基因位於細胞內的DNA(即脫氧核糖核酸長鏈)上。

DNA的雙螺旋結構像兩條鐵鏈組成的雲梯扭曲成螺旋狀,盤旋而上。這個結構是1953年英國生物學家克里克等人提出來的,他們當時提出這種結構,也是思索了很長時間。

當時人們根據實驗,已經知道生物的遺傳是靠一種大分子進行的,組成這種大分子的成分有4種「磚塊」——核苷酸,4種核苷酸由磷酸和脫氧核糖組成,不同之處在於它們連接的鹼基不同:鳥嘌呤、腺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還有,當時的科學家用X射線照射,得到了不很清晰的DNA晶體圖像。

DNA晶體的圖像雖然不是很清晰,但是可以看出是一種螺旋的結構,至於到底是雙螺旋,還是三螺旋,還是四螺旋,一時還無法確定。

開始克里克等人設計的DNA分子是一種三螺旋結構:磷酸被包在裡面,鹼基裸露在外面。但是經過分析,這種結構無法在細胞液中存在,因為磷酸是最親水的,根據物質溶解的特性,最親水的部分應該是在最外面,例如磷脂組成的細胞膜就是親水的磷酸在最外面的。因此,對於DNA分子來說,如果是以螺旋結構存在,就應該是磷酸在最外面。

於是克里克等人重新考慮DNA各「磚塊」之間的關係,設計出了磷酸與脫氧核糖連接形成的長鏈,作為螺旋外面的鏈條,鏈與鏈之間靠各個鹼基之間的氫鍵連接,這樣剛好兩種嘌呤鹼基各自與兩種嘧啶鹼基配對咬合在一起,不容許第三條鏈的鹼基插進來。於是,克里克等人得出DNA應該是兩條鏈組成的螺旋結構。DNA的雙螺旋結構就是這麼來的。以後的觀測和數據都驗證了DNA的這種結構是正確的。

DNA靠「磚塊」之間的氫鍵連接以兩條鏈的形式存在,我們現在可以理解,但令人不解的是,它為什麼要形成螺旋的形狀呢?這個問題可說是問到了微觀粒子的本質!

其實不只是DNA分子是螺旋結構,幾乎所有的生物大分子都是以螺旋的形式存在,例如蛋白質、澱粉、纖維素等。據科學家對微觀粒子的行為的分析,微觀粒子在不受外力影響時,除了會不停地「自轉」,還會繞著某個軸線、以一定的速度和旋轉半徑不停地「公轉」。粒子本身朝某個方向還有一定的直線運動,自然就形成了一種螺旋式的運動。考慮到每個核苷酸分子也是微觀粒子,它們都是以螺旋式運動的,那麼,由這些成對結合的核苷酸分子所組成的DNA大分子,就必然具有雙螺旋的結構了。

第三條鏈插了進來

那麼DNA的雙螺旋結構就是DNA不變的形象了嗎?未必。

1957年就有人提出過,RNA(核糖核酸)可以形成一種三螺旋結構。但這種三螺旋結構並不是上述克里克等人初步設計的那樣。這種三螺旋也是以磷酸骨架作為外部的鏈條,只是三個鏈條咬合在了一起。

由於當時DNA的雙螺旋結構已經能夠完美地解釋各種生物學現象,而且最主要的,當時自然界發現的DNA或RNA中還沒有以這種三螺旋存在的。因此RNA三螺旋結構的提法也就沒有人理睬了。

三十年後的一天,生物學家發現,線粒體DNA在微酸性液體中竟然真的可以形成一種三螺旋結構:原本的雙螺旋鏈又繞上了一條鏈!這三條鏈相互間隔還很均勻,就好像3條鐵鏈連成的梯子一樣盤旋而上!這個發現就像在生物學領域投了一顆手榴彈,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很多科學家投入到了對三螺旋DNA的研究,他們認為,DNA既然在細胞中會出現三鏈螺旋,肯定大有玄機。

三條鏈如何「和平相處」

經過實驗研究,科學家發現,能夠形成三鏈的DNA,其三條鏈的組成非常有特點,這個特點稍後介紹,先說說組成DNA的鹼基。我們知道,組成DNA的鹼基有4種:腺嘌呤(A)、鳥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A只能與T配對,G只能與C配對,由此組成DNA雙鏈螺旋。一般情況下,每條鏈上4種鹼基是混合在一起的,假如把所有的嘌呤都染成紅色,把所有的嘧啶都染成綠色,那麼一般的雙鏈DNA,它的每條鏈上就會紅的綠的都有。

而組成DNA三鏈螺旋的每條鏈獨特之處在於,中間一條鏈全部都是嘌呤組成,假如染色後,整條鏈會清一色的紅,沒有一點綠色。兩側的鏈,其中有一條鏈全部由嘧啶組成,一條鏈清一色的綠,沒有一點紅色。還有一條鏈有兩種情況,在酸性環境中,它可以是與那條嘧啶鏈組成完全一樣的綠色鏈,非酸性環境中,也可以是與那條嘌呤鏈組成完全一樣的紅色鏈。也就是說,組成三鏈DNA的每條鏈,不僅要求全部由同類鹼基組成,還要求有兩條鏈的鹼基組成完全一樣。

由此可見,三鏈DNA螺旋出現的機會比較小,所以DNA的三螺旋結構難以在自然界被觀測到。不過,科學家可以輕易拼接,在實驗室里製造出這種特點的DNA三螺旋。而在生物體內,這種三螺旋結構只是出現在DNA的局部部位,比如說DNA的摺疊部位。

「狗皮膏藥」能治病

雙螺旋結構存在已經可以完成生物體遺傳和變異的任務了,為什麼還會出現三螺旋結構呢?

三螺旋DNA的第三條鏈的來源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來自分子內,就是雙鏈DNA分子摺疊過來時,有4條鏈擠在一起,當鹼基的組成符合條件時,其中的3條鏈就很容易抱在一起,形成三螺旋結構。這種三螺旋結構比較牢固,就像給DNA的摺疊部位夾了一個夾子,讓DNA穩定地摺疊起來。

另一種可能是,外來的一段鹼基序列與DNA的某個部位緊緊纏繞在一起,這種情況並不是出現在DNA的摺疊部位,這種三螺旋結構的作用不可小覷。雙螺旋結構的DNA是正常的,三螺旋結構是無法正常複製的,哪個部位出現三螺旋,那個部位的基因就無法被複制和遺傳下去了。由此可見,DNA內局部的三螺旋結構起到了掩蓋基因,以防其起作用的功能。

這個掩蓋基因的功能讓科學家很興奮,也許這意味著許多致病的基因可以通過給它貼上一塊第三條鏈的「狗皮膏藥」,就可以防止它發作了。

三螺旋DNA的研究起步較晚,相信以後有關它的研究,將為我們展現這種獨特結構的更多有趣之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艾滋病毒 「狡兔三窟」
夜半鐘聲怎麼到客船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