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見證中國改革開放40年 搭建中意文化溝通橋樑——專訪義大利漢學家史芬娜

見證中國改革開放40年 搭建中意文化溝通橋樑——專訪義大利漢學家史芬娜

見證中國改革開放40年 搭建中意文化溝通橋樑——專訪義大利漢學家史芬娜

都靈大學東方學院教授史芬娜接受採訪

國際在線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記者 宋承傑)1981年,懷揣對東方古國的好奇和對中國文化的熱愛,23歲的義大利青年史芬娜踏上了中國的土地,由此開始了同中國近40年的不解之緣,也見證了中國從改革開放初期至今波瀾壯闊的歲月和翻天覆地的變化。近日,作為都靈大學東方學院教授和都靈孔院意方院長,史芬娜接受了記者採訪。

回憶起80年代初來到中國時的景象,令史芬娜印象最深的是一種萬物更新的感受和氛圍。她說:「毫無疑問,當時的中國非常貧窮。但是有一種什麼東西正在發生改變的感覺。我認為,上世紀80年代是中國歷史中非常美好的一段歲月,能感受到人們充滿著希望,國家正在發生重要的變化,開啟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儘管我是個外國人,非常年輕,之前也並不了解中國,但是能真切感受到有大事情正在發生。當時的中國處於開放之初,困難很多,但我同中國的首次接觸非常美妙。」

結束了在北京大學的學習後,史芬娜成為了一名漢學研究者。這份工作使她在接下來20年間與中國保持著密切的聯繫。2012年,史芬娜作為義大利駐華使館文化參贊常駐中國,這一經歷使她有機會從遠處和近處全方位觀察和感受中國。談及近四十年來中國發生的變化,史芬娜坦言這是她在80年代初所無法想像的。

史芬娜表示:「經濟方面的變化非常明顯,比如交通基礎設施,我記得1982年從北京到廣州坐火車最快也要36個小時,如今中國的交通設施十分先進,這不僅對於經濟很重要,對於國家的團結也是,四面八方的人能夠更方便地見面交流。還有就是中國在對外開放上做出了巨大努力,除了經濟方面外,還有科研文化上的,中國接收了越來越多的外國留學生,去國外深造的中國年輕人也越來越多。此外,中國在國際舞台也努力地呈現自己,這可能是最重要的變化。」

隨著中國的開放和發展,一同發生變化的還有外界對中國的看法和認識。近年來,中國和義大利兩國在文化領域的交流合作不斷增多,中國在義大利開設了近10家孔子學院。作為都靈孔院院長,史芬娜表示,從橫向角度來看,越來越多的義大利民眾開始知道中國,現在的任務是從縱向角度讓他們更深入地了解中國。

史芬娜說:「人們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些,現在需要讓他們更好地了解中國。義大利媒體對於中國的認識總有偏差,經常能夠讀到不準確的信息。孔子學院應該做更多、甚至可以更大膽一些,提出一些新的東西,中國有古老的茶藝、書法,但不僅僅只有這些,中國是個充滿新鮮事物的國家,有些會引起討論甚至爭議,但新鮮事物出現時伴隨著爭議不是很正常嗎?我認為應該展示中國最新的一面,否則可能會產生新的刻板印象,中國從文化角度來說有取之不盡的內容。」

從文化參贊到孔子學院院長,史芬娜一直致力於促成文化領域的交流。在她看來,經過四十年開放與改革,中國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就,但也引起了外界的一些誤解,在未來的進一步開放進程中,中國應加大同其他國家的人文交流。史芬娜表示,對於義大利的漢學工作者而言,除了教學和科研外,促進同中國的文化交流也是一項責無旁貸的任務。

史芬娜稱:「通過文化交流我們可以了解中國各種舉動背後蘊含的哲學,而中國也可以更好地掌握與外界,尤其是與歐洲進行對話時所用的語言和方式。經濟發展固然是最重要的,但如今的世界很難把經濟和文化議題徹底分開,我認為文化可以幫助經濟更加均衡地發展。我們這些同中國有關的學者,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促成這類文化交流,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在兩國文化機構間搭建起更多橋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香港特區政府嚴陣以待應對超強颱風「山竹」
澳門「千人計劃」助力青年開拓進取勇於擔當為澳門發展注入新活力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