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軍自製潛艇計劃,為什麼找了個「直布羅陀皮包公司」?
【文/紅色槍騎兵】
台軍「自製常規潛艇」是「國艦國造」系列的重中之重,同時也是台軍建設「不對稱戰力」中十分關鍵的一環。自「自產獵雷艦」引出「慶福弊案」,損失上百億新台幣之後, 台灣島內輿論對於「國艦國造」的其他項目也是提心弔膽。結果,「潛艇國造」果然「不負眾望」地出了大新聞。
島內媒體近日發現「自製潛艇」設計方台灣造船國際(台船)的「設計技術顧問」居然是一家從沒人聽說過的「加福龍有限公司」(Gavron Limited,簡稱GL)。其合同金額高達6億新台幣,而台船設計階段的總預算也不過25億新台幣。
慶富案,還是拉法葉案?
GL公司2017年6月才註冊於伊比利亞半島南端的英國領地直布羅陀,2018年1月就中標台船顧問。在領英網站上,GL公開職工只有5人,規模顯示11-50人。活脫脫就是個「皮包公司」。此事一出,頓時引得島內一片嘩然。
輿論為何對台船的這個「設計顧問」如此敏感?台船方面此前坦陳,島內對常規潛艇的大部分關鍵技術沒有研製能力。如作戰指揮系統、聲吶外罩、潛望鏡、柴油機、魚雷、導彈等都需要外援才能獲得。也就是說,台灣「國造潛艇」變成什麼樣,頂重要的是與台船合作的外國軍火商。
借用台船自己的表態,紅色部分是島內完全無法解決的
以島內的心理期待,總覺得台船「潛艇國造」要想搞成,合作方肯定要找個實力雄厚的歐美大廠。何況今年5月份,台軍方面彈冠相慶,聲稱美國已經放開對台常規潛艇技術的輸出許可。媒體一度盛傳「潛艦國造」的合作方定是洛克希德·馬丁。結果卻突然冒出一個直布羅陀皮包公司GL,讓人怎能不對「潛艇國造」心裡沒底呢?
這個皮包公司GL公司究竟在台灣潛艇計劃中起到什麼作用?它這6億新台幣究竟花在何處?台軍,台船方面對於這個招標過程未經公開,全部是秘密洽淡。如今對於GL公司的具體作用,也是閉口不談。
於是媒體各顯神通,試圖追查GL與台船合作的詳情,結果就讓《新新聞》給打探出了猛料:島內負責GL代理的公司叫新華荷,2017年3月才成立,其董事長柴美娟原系台軍負責維修劍龍級潛艇戰鬥系統的左營「戰鬥系統工廠」一女工,明顯是用來掩人耳目的招牌。新華荷通過其幾位股東與其餘6家公司有複雜的交叉持股關係,其中3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前台軍軍官郭璽。
郭璽的名字並不出名,但尹清楓想必大家都熟悉——就是那位在「拉法葉軍購案」中喪命的台軍上校。
台軍「康定」級「武昌」號
1993年9月尹清楓以台海軍「武獲室」成員身份赴法考察引進「拉斐特」級護衛艦(台譯「拉法葉」級,後來的「康定」級),三個月後被發現浮屍宜蘭外海。而郭璽當時同為「武獲室」成員,在案件偵查中被發現有重大幹系,然而指向他證據卻全部離奇消失。在「拉法葉案」中台方8人,法方7人離奇死亡,而干係纏身的郭璽卻全須全尾地退役,成為了一名軍火商。
台灣媒體試圖就新華荷公司業務與GL公司情況採訪該公司,而新華荷員工只是連連回答,「不曉得」,「不好說」。
順便一提,郭璽在經商之餘,還一度醉心於藝術創作,通過上述7家公司之一的「安卓雲藝術中心」(聽上去像個IT企業,其實是個賣畫的),大賣其墨寶。
經歷了「拉法葉案」而全須全尾,確實值得感動
郭璽大作有如下:
《別有洞天》,標價25萬新台幣
《壯闊》,標價80萬新台幣
眼看台軍「潛艇國造」項目「合約設計」階段將在明年3月到期。在10月1日上午台灣立法機構就潛艇案預算進行審查時,「皮包公司」GL中標台船設計技術顧問一事自然成為爭論焦點。國民黨籍「立委」江啟臣表示「國艦國造」機密太多,實在擔心「潛艇國造」會成為下一個「慶富案」。
對於立委的和輿論的懷疑,台軍方面的態度則是且戰且退、嚴防死守。台海軍參謀長李宗孝3日在立委會上被問到「GL公司到底起什麼作用」的時候,立即聲色俱厲地叫嚷,外界媒體報道都是胡說八道,內情涉及機密,「絕對不能曝光」。潛艇自製計劃困頓多年,如今終於「殺出一條血路」,如果因為泄密計劃沒了,「對不起海軍,對不起2300萬同胞」。
聽上去,彷彿「潛艇國造」的希望全都寄托在這個秘不示人的GL公司上。
同時,台軍也稍微放出只鱗片羽的消息,試圖讓民眾放心:GL公司具備輸出許可,在應標台船公司對潛艇設計技術顧問的7家外國公司里是獨一份,規模雖小,絕非「草台班子」。與台軍關係密切的台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梅復興也出來打圓場,表示這個GL公司主要工作並非實際設計潛艇,而是為台船的技術人員在工作上提供指導,諮詢和斧正。「與當年IDF的美方技術指導人員類似」。並且其人員「精幹」、「稱職」。
但是,跟IDF一樣……那不就是說「自製潛艇」要跟這個「直布羅陀皮包公司」聯合研製嗎?
不過,在台灣《新新聞》的報道中則稱,台船潛艇設計中心技術人員中傳出抱怨,說GL專家們水平明顯有問題,感覺好像被騙了。
事已至此,在島內民眾看來,直布羅陀皮包公司GL後面隱藏的真相,無非三種可能
1,「潛艇國造」是又一個IDF案,潛艇名義上由台軍研製,其實設計是與外商聯合,大部分部件依靠外來輸出,而GL公司就是這個聯合研製的「馬甲」。然而GL公司的規模和實力,似乎與這個推測不符。
2,「潛艇國造」是又一個「慶富案」,台船其實沒有能力造潛艇,GL公司完全是騙局,顧問合同是他們私分民脂民膏的幌子。
3,「潛艇國造」是又一個「拉法葉案」,GL公司在台灣「國造潛艇」項目中起著一個灰色的作用,同時也隱藏著驚天的黑幕。
那麼,真相到底如何呢?
上頭有人
雖然GL公司在官網http://www.gavron.one/上拒絕透露其CEO和股東的身份,也沒提其公司的具體規模,但對公司的技術能力,顯然頗為自信。它在子頁面中宣稱,其顧問「有不少」都是皇家海軍的潛艇軍官,並舉例稱,它的「一位顧問」曾經指揮過攻擊型核潛艇,負責過英國核潛艇的全球部署行動,並且參與過一艘機敏級核動力潛艇的建造,他剛剛從英國直布羅陀駐軍的「總負責人」位置上退下來。
其顧問團隊還懂得造船學,海軍建築潛艇推進和電氣分配,感測器核武器系統,潛艇建造技術,複雜設計集成的各個方面,潛艇設計、建造,調試,操作和退役的所有安全問題。潛艇從搖籃到墳墓相關的要素。擁有「幾個世紀」的潛艇經驗。
GL公司官網截圖
以上這番話描述很難與領英上登記的「11-50人規模」的公司相對應那麼這個擁有「幾個世紀經驗」的GL公司,其官網上線了多久呢?
——兩個月不到。
有一個號稱互聯網博物館的網站Archive,它的功能就是保存各個時期所有公開網站的頁面快照。通過查詢Archive可知,GL公司官網出現在互聯網上,是在2018年的8月9日。之後再無任何更新和修改。
Archive截圖
尤其妙的是,GL公司對其介紹顧問團隊的「服務項目」頁面設置了反爬蟲協議——換句話就是說,通過搜索引擎只能搜索到GL公司官網,而不能搜索到該公司子頁面的內容。無疑,GL公司是暗人不裝明逼,一方面想吹噓自己的能力,一方面又不想被大眾發現。「幾個世紀的潛艇經驗」,「從搖籃到墳墓」等等,都不足為外人道也。
GL公司是今年1月中標的,其專家應該早就在台灣為台船提供服務了,為什麼官網8月才上線呢?或許可以從GL的那位首席顧問的身份中得到答案。
在介紹中,GL稱他「剛從直布羅陀英軍總負責人的職務上退下來」。今年8月剛從英國直布羅陀駐軍司令上退下來的是英國海軍准將麥克·維林柯Mike Walliker。
此人1999年8月曾就任特拉法爾加級核攻擊潛艇「不倦」號的艇長。2003年,他作為潛艇軍官參與過「機敏」號核潛艇的建造。他的經歷與正巧與GL公司的描述一致,他作為直布羅陀駐軍司令官履職正與GL公司在直布羅陀註冊重合,他退役的時間也正好和GL公司官網上線的時間接近。
維林柯准將(當時還是上校)與「機敏」號的合影,其在就任直布羅陀駐軍司令前的履歷在此:https://www.yourgibraltartv.com/society/12058-jul-01-commodore-mike-walliker-is-the-new-cbf
8月才卸任的維林柯准將不太可能參與台灣潛艇的設計工作,不過此人的存在似乎可以解釋為什麼GL公司註冊在直布羅陀,也可以解釋為什麼GL公司擁有其他公司都沒有的輸出許可——人家上頭有人嘛。
五湖四海
維林柯准將不可能親自指導台船設計潛艇,那麼GL公司的技術實力就得看它的其他顧問了:
台灣媒體發現,GL公司曾在2017年8月1日在eurojob網站上發帖招募員工,職務為「潛艇作戰系統工程師」、「潛艇結構工程師」、「潛艇生存能力(隱蔽能力)工程師」。工作時間為2017年9月中旬至2019年6月——正和「潛艇國造」計劃的設計階段基本重合。
招募頁面截圖
8月招人,9月就上工——原來「從搖籃到墳墓」的顧問團隊是用一個月時間從網上招聘湊合出來的。
在招聘條件中,GL公司明說:他們招募的工程師不參加潛艇的實際設計工作,只是評審潛艇設計方案的性能,技術平衡和安全性,並在適當情況下他基礎建議。這倒和梅復興的描述相符。
對於各崗位工程師的要求,則普遍是要求1,有潛艇設計經驗。2,有相關係統的專業知識。3,熟悉現役潛艇相關係統的運作情況,最好是西方國家的潛艇。如果這些能力全都滿足得了,也不失為一個靠譜的顧問團隊。
那麼,GL招來的顧問們究竟是否符合他們的預期呢?
GL官網在維林柯准將之外,還介紹了「另一位顧問」,是曾在兩艘前衛級彈道導彈核潛艇上服役的皇家海軍軍官,從皇家海軍退役之後,一直在給英國宇航系統公司(BAES)提供設計評估建議。
我們查詢領英網站可知GL公司有6名公開的員工,有一位其實屬於同名的另一公司,還剩下5個。其中一位文森特·奎格利Vincent Quigley是作戰系統工程師, 曾有兩次在皇家海軍核潛艇上服役的經歷:一次是擔任指揮系統工程師,另一次是武器系統工程師,都沒透露具體服役的戰艦——彈道導彈核潛艇的服役情況自然是保密的。隨後他加入RB安全顧問公司當了高級工程師,向BAES正在建造中的「無畏」號彈道導彈核潛艇(之前曾被稱為「繼承者」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提供了顧問服務。
奎格利是2017年9月入職的,有理由相信他就是GL在17年8月招募的那位作戰系統工程師。不過,此人顯然沒有任何的潛艇設計經驗,實際上也沒再在BAES工作過。
GL在領英上公開的首席系統工程顧問Darryn Ambage,專業是電氣工程和經理,曾在英國皇家海軍潛艇上服役10年,此人也沒有任何的潛艇設計經驗
另外,在台灣成功大學海洋科技與工程實驗室的公開信息中,筆者發現了這樣一張照片:
查詢公開資料可知,這位屬於Martin Renilson是曾是澳大利亞海事大學,阿聯酋高等工程學院的教授,專業方向包括流體力學,建模與模擬計算等。有著作《潛艇流體力學》,同時,他也是皇家海軍造船學會澳大利亞分部主席。
然而,這位 Renilson教授是搞理論研究的,不但沒有潛艇設計經驗,甚至還不像前兩位那樣有實際操作經驗。
優良血統
GL招募的工程師中還有兩項:「潛艇隱蔽能力工程師」主要顧問方向是控制潛艇的水聲和其他各種信號,而「潛艇結構工程師」,是顧問潛艇的耐壓殼和主艙壁設計,潛艇的外部結構和內部結構。
在GL的五位公開員工中,符合這一特點的是西班牙工程師Juan Herrero Valero,他也是2017年9月入職的,他的工作內容既包括自己的老本行「耐壓殼設計和驗證」,也有此前從來沒涉及過的「振動和雜訊技術規範」。
好么,原來一個人頂倆,把兩個職務的活全乾了,大概潛艇降噪專家實在招不到,就拿他頂缸了。怪不得2018年5月,這位西班牙小哥由潛艇結構工程師榮升GL在高雄的技術團隊帶頭人。順便也透露了這個團隊的規模:超過12人。
尤為難得的是,Juan Herrero Valero也是GL公司公開的顧問人員中唯一一位真的有潛艇設計工作經驗的人。從他在領英上公開的履歷看出,他從學校畢業之後就曾經參加了西班牙S80+潛艇的結構設計,負責非耐壓殼體。
西班牙的S-80+潛艇——說多了都是淚啊
——西班牙的S80級系列可能是本世紀最失敗的常規潛艇,沒有之一。該級潛艇只建造了一艘,還沒有服役過,但卻已經發展出了兩個型號。別的潛艇無非是性能有問題,它是沉進水裡就浮不起來——因為工程師算錯了一個小數點,導致總噸位2200噸的潛艇超重100多噸,浮力不足。
西班牙不得不將已經造好的S80首艇進行重新設計改造,把艇體加長了10米,是為S80+。
然而,S80+倒是能浮上來了,西班牙軍港的碼頭卻不夠長了——原本78米的碼頭比S80長7米,加長了10米之後正好短3米。於是西班牙海軍又不得不投資1400萬歐元加長碼頭。
為了這唯一一艘S80潛艇,西班牙從2004年開始折騰,花了40億歐元,服役也得等到2022年。而作為對比,新加坡從德國買的兩艘218SG級潛艇單價也不過9億美元。心灰意冷的西班牙海軍宣布S80項目失敗,取消了後續的建造計劃,打算靠給現役的S70潛艇延壽來對付一下。
筆者很有理由相信,正是因為S80後續計劃取消, Valero小哥在西班牙無用武之地,所以才會投入GL門下。
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們祝 Valero小哥能把台灣「國造潛艇」的長度控制在左營軍港碼頭的尺寸之內,順便讓它下了水照樣能浮起來。
見光死的「國艦國造」
通過對有限的幾個公開成員的分析,大概也可以一窺GL顧問們的情況了:以拉關係走門路的維林柯准將為首,以英國海軍退役潛艇技術軍官為主,湊合點理論專家和因為項目取消而掃地出門的初級設計人員。就組成了這隻「精幹稱職」的顧問團隊。而為其代理的,則是更加詭秘,籠罩在「拉法葉案」陰影下的新華荷公司。
無怪乎台船會感覺上當受騙。也無怪乎台軍對GL公司的情況諱莫如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GL的保密確實關乎「潛艇國造」的成敗——如果島內民眾拆穿了GL公司這個草台班子的實情,恐怕會對「潛艇國造」更沒自信,對「國艦國造」更加失望。
※「四萬萬人欠夏文運一句感謝?」 我看是李宗仁欠作者一句感謝
※俄羅斯:已向敘利亞交付S-300防空系統
TAG: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