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國有2萬個梵高,卻沒有一個是真正的畫家!這部無人問津的國產紀錄片,道出了生活的殘酷真相…

中國有2萬個梵高,卻沒有一個是真正的畫家!這部無人問津的國產紀錄片,道出了生活的殘酷真相…


「沒有梵高,就沒有今天的趙小勇。」




梵高畫了一輩子的畫,卻只賣出一幅,窮困潦倒一生…離世後才被賞識。



趙小勇,這位被稱為「中國的梵高」,畫畫20餘年,臨摹了數十萬張梵高畫,全都售出,並靠著這些畫,養活了全家老小。




我們常言:

這是個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在他,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人生的無限可能,

即使生活在塵埃里,也有仰望星空的權力。



在深圳的大芬村裡,有無數像趙小勇一樣的「中國梵高」,作畫只為謀生。





大芬油畫村畫工群像




上個世紀80年代末,一位香港畫商到此來,搞起「仿製世界名畫」的生意,他帶著20幾個畫工,租用了一間民房,開始培養他們作畫。




與此同時,他還招募學生幫助自己完成與外商簽訂的訂單,沒想到這裡後來竟漸漸發展為

「中國油畫第一村」







要知道,在這裡,哪怕是目不識丁的農民、務工者,拿起畫筆來,瞬間就化身為「達·芬奇、拉斐爾、梵高、莫奈」……




所謂高手在民間,說的就是他們了。






在大芬村擁擠繁雜的巷子里,密密麻麻都是畫廊,滿街可見畫室,畫工有兩萬人,而每年能產生百萬張莫奈、梵高、達·芬奇等「名畫」,銷往世界各地。




可以說,他們都曾是離「大師」最近的「藝術家」。








在這一間間作坊(狹窄的出租屋)里,我們可以看到,一群男子赤膊上陣,流著汗,叼著煙,輾轉在梵高、達芬奇…這些畫作間臨摹。




汗流浹背每分鐘都在上演,密閉、潮濕又燥熱,但任其汗如雨下,手中的畫筆不曾停歇。






工作,吃飯,睡覺,聊天,養育子女,都是在這個密閉的畫室里進行。




「畫工們的生活,與這些西方經典名畫,緊緊交織在一起,形成強烈的反差。」




這就是生活,繁重又充滿期待,艱苦且不斷向前,家人就是唯一的慰藉。







不僅如此,據說,一個熟練的畫工,可以用兩隻手畫畫,左手畫風景,右手畫花卉。




而至於一邊畫畫一邊看電視,一邊畫畫一邊聽收音機,是幾乎每個畫工都具備的基本能力。




業務能力真的很強,但這何嘗不是日積月累的結果,熟稔於心。






曾經,因為一個契機,他們從全國各地來此謀生,但最終堅持下來能留下來的卻換了一批又一批。




二十多年前的夏天,趙小勇從老家湖南邵陽第一次來到深圳,他說,「剛開始給樹脂廠上色,早上六點一直做到晚上八點,一個月工資六百,看不到明天是什麼樣子的」。







終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一位湖南老鄉跟他說,有位在大芬村畫油畫的工友,靠著畫畫月入3千。




這無疑對於當時月入六百的他,是一個賺錢的門路。






趙小勇就像那些在一線城市「漂」著的人,大概每天都會有這樣的厭煩,

「活是不想活了,死又不敢死」。




他回憶自己第一次進大芬村的情景,「就好像是劉姥姥進大觀園」般,這裡的一切充滿新奇又豐富。







從此,在這紮根,開始了自己漫漫人生路。就這樣,他每天從十點到深夜,都是光著膀子揮汗如雨地作畫,有時連抽三、四包煙提神。




彷彿一個機器人般,腦海里只有畫畫。







可謀生不是想像那麼容易,整整兩年零四個月,趙小勇沒有賣出過一幅畫,這兩年多的時間裡,他連房租飯錢都是找別人借的。




為了生存,他一次次在各大畫廊前駐足徘徊,如何能賣出畫,一遍遍的琢磨著。







最終得知,梵高的畫作賣得最好,於是趙小勇開始專攻梵高畫。




漸漸,他有了第一筆訂單、第二筆訂單……而這幾年,趙小勇更是看著身邊的人不堪重負,走了一批又一批,能堅持下來的,大概覺得自己總會有「出人頭地」的那天。








「大芬村是個好地方,市場就這麼大,你畫得好就有飯吃」有飯吃有錢賺,在小勇看來是衡量好壞的唯一標準,很樸素也很直接。





來自雲南的畫工與達·芬奇名作 《最後的晚餐》複製品




然而,要想能多賺點,僅畫得好還不行,還得畫得快,才能接更多訂單。




而趙小勇已練就28分鐘內畫好一幅《向日葵》,22分鐘完成一幅《自畫像》。







畫了20年的趙小勇直言,他大概比梵高還了解自己。




因為,這些年間,梵高所有的作品他都臨摹過,畫作超過10萬張,但畫得最多的還是最著名的那幾張:向日葵、星夜、梵高自畫像…








儼然,深圳大芬村成為世界最大的油畫複製工廠,萬名畫工年產複製品超過100萬件,覆蓋全球複製畫領域的60%。




在這裡,

畫畫不是為了藝術,而是一種單純的謀生方式。





一位專畫達·芬奇《蒙娜麗莎》的女畫工




有的三三兩兩,各自負責一個部分,流水線式作畫,如此很快就能完成一幅畫作。




有的則來自同一個家族,組成「家庭式畫室」,同樣各司其職。







這些我們所看到的,均是紀錄片 《中國梵高》里展示的。




這是一部記錄了大芬村畫工個人理想與現實生活的碰撞與妥協,苦難、掙扎,絕望和希望的生活之路。







並非借梵高名而大肆宣揚,而是講述他們與「梵高」的緣分,正如大師梵高

「在自我的困頓中試圖喚醒自身」。







而趙小勇作為忠實的梵高迷,在他長達20年的臨摹生涯中,梵高不知不覺成為趙小勇生活的一部分。




趙小勇曾在夢中與梵高「相遇」,夢見梵高同他講話,還跟他握手,可當他伸手去觸碰時,梵高突然不見了。




他說,「我一下就醒了,滿腦子都是梵高」。







那天之後,他便想著一定要去荷蘭看梵高的真跡,可當他站在梵高美術館門前,卻有點失落,因為趙小勇看見自己的畫,就這樣張貼在旅遊紀念品商店前。




不僅如此,這些標價幾百上千歐元的畫作,其實,他只收到了幾百塊人民幣的酬勞。








落魄的他,到快要閉館,才走進去,靜靜地欣賞著眼前的畫作,不覺悵然……







他把臉湊近梵高的畫一看,聲音沒了之前的底氣,「不一樣,和我畫的完全不一樣。」








回程途中,趙小勇又去了法國,在梵高的墓前他按中國人的習慣,恭恭敬敬地為偶像敬了3支煙。




這一刻,他醒悟了……







當看到梵高的真跡、梵高的墓地和故土後,趙小勇明白了自己10萬幅梵高臨摹作品,不如一幅梵高原作的價值。




所以,這一次,他決定要畫自已的作品,原創才是他真正想要做的。







當趙小勇回到大芬村,他重新拿起畫筆,開始創作自己的原創作品。




他畫農村的留守老人,畫家鄉的泥濘小路……雖然筆觸沒有梵高那般流暢,色彩可能沒有這麼明耀,但這一次,他終於踏上了自我實現的旅程。







誠如他言:

「我想成為一名藝術家,不為了吃飯的那種。」







紀錄片《中國梵高》花絮




編輯/朦朧的美少女


本文系創意果子原創文章




轉載須知


轉載時後台回復「轉載」二字,


無授權圖片的童鞋會被舉報的哦!


朋友圈隨便轉發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意果子 的精彩文章:

70歲張老太爆紅網路,自學7年卻畫誰不像誰,生活如此艱難,她仍負重前行
1994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她。

TAG:創意果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