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嘉慶皇帝的四大奇事

嘉慶皇帝的四大奇事

原標題:嘉慶皇帝的四大奇事


嘉慶皇帝,乾隆第十五子,母令貴妃魏佳氏。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建為皇儲。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為嘉親王。六十年(1795年),被正式宣布立為皇太子。第二年正月,受乾隆帝禪位繼帝位。其後,朝政仍被太上皇乾隆帝控制,顒琰暫時居住在毓慶宮。嘉慶四年(1799年),乾隆帝駕崩,開始親政。


面對乾隆末年危機四伏的政局,嘉慶帝打出「咸與維新」的旗號,整飭內政,整肅綱紀。誅殺權臣和珅,罷黜、囚禁和珅親信死黨。詔求直言,廣開言路,祛邪扶正,褒獎起複乾隆朝以言獲罪的官員。詔罷貢獻,黜奢崇儉。要求地方官員對民隱民情「纖悉無隱」,據實陳報,力戒欺隱、粉飾、怠惰之風。但其對內政的有限整頓,未能從根本上扭轉清朝政局的頹敗。二十多年中,嘉慶勤勤懇懇,然而卻絲毫於事無補。腐敗問題沒有絲毫好轉,政令出不了紫禁城。政府工作作風昏庸懈怠至極,種種離奇之事一再出現。


嘉慶皇帝



清朝全圖

一、遇刺


據《清史稿》記載:八年閏二月戊寅,上還駐圓明園。乙酉,還宮,入順貞門,奸人陳德突出犯駕。定親王綿恩、額駙拉旺多爾濟及丹巴多爾濟等擒獲之,交廷臣嚴鞫。獎賚綿恩等有差。丁亥,祀先農,上親耕耤田。己丑,詔曰:「陳德之事,視如猘犬,不必窮鞫。所慚懼者,德化未昭,始有此警予之事耳。即按律定擬。」是日,陳德及其二子伏誅。


這次遇刺事件簡直駭人聽聞,紫禁城層層守衛,竟然讓一個無業游民闖進去好好的「玩」了一把。嗚呼!大清的八旗兵竟然如此不堪。更可笑的是兇手自供行兇的理由是生活貧困,無處謀生,所以欲尋短見,但是又想了斷之前必須做點驚天動地的大事,所以才來行刺皇上。雖然一場虛驚,行刺者被制服,但有清以來,這種怪事從未曾發生過。


不過時人也對犯人的供詞持懷疑態度,犯人的供詞太說不過去了,如果沒有內應,他是怎麼混進去的,於是人們進行了猜測:其中之一是和珅黨羽所為。和珅是乾隆時炙手可熱的權臣,嘉慶初年,乾隆退為太上皇,嘉慶登基,但和珅把持朝政大權,遍置黨羽,不把嘉慶帝放在眼裡,屢次與嘉慶帝發生矛盾。乾隆死後,嘉慶立即將和珅處死,查抄其家產。但和珅黨羽遍布朝野上下、宮廷內外。仁宗處死和珅,給自己樹立了大 批敵人。不管兇手是誰,上述傳聞都反映出嘉慶面臨的政局是不太穩定的。


嘉慶遇刺影視劇圖


二、宮變


嘉慶十八年(公元1803年),天理教徒竟然衝進清帝國的統治心臟紫禁城。據《清史稿》記載:是日,奸人陳爽數十人突入紫禁城,將逼內宮,皇次子用槍殪其一人。一賊登月華門牆,執旗指揮,皇次子再用槍擊之墜,貝勒綿志續殪其一。王大臣率健銳、火器營兵入,盡捕斬之。當天晚間,北京人心惶惶,鎮守紫禁城的王公大臣們更是草木皆兵,鬧出不少笑話。此時身在外地的嘉慶皇帝得到奏報後,連忙趕回北京。並下詔曰:「朕紹承大統,不敢暇逸,不敢為虐民之事。自川、楚教匪平後,方期與吾民共享承平之福,乃昨九月十五日,大內突有非常之事。漢、唐、宋、明之所未有」。


這次天理教起事的規模雖然不大,但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夥不到百人的「烏合之眾」,居然順利地攻入了由八旗禁衛軍層層守衛的皇宮。這還不算,攻入之後還分成小隊搜索,在皇宮裡大肆「掃蕩」了一番。不僅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在世界歷史上也極為罕見。如果起義軍攻入皇宮是因為有內應,守軍猝不及防,也還勉強說得過去,但起義軍在攻入皇宮後分成小隊「掃蕩」,宮內的侍衛居然還無法將其剿滅,就實在貽笑大方了。如果火器營當時沒在紫禁城內,真不知道還會有什麼嚴重的後果。這件事充分暴露出「八旗禁衛軍」乃至整個清王朝腐朽衰敗、不堪一擊的事實,更是當時社會矛盾急劇激化的真實寫照。


如今,紫禁城隆宗門上的那個箭鏃,像一個無言的證人,向人們講述那段歷史......


紫禁城



理教徒攻入紫禁城


三、丟印


清朝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三月初八日,嘉慶皇帝從北京出發前往清東陵拜謁乾隆皇帝的陵寢。走到湯山行宮的時候,突然接到兵部的奏報,說「行印」丟失了。按照清朝的制度,各部都有兩枚大印。一枚稱為「堂印」,在衙門辦公時使用,一枚稱為「行印」,隨皇帝出巡時使用。兵部「行印」有調動軍隊、撤換將領、批發軍需之權,竟然丟失,嘉慶皇帝自然十分惱怒。


據當時奏報,三月初七日兵部負責看管大印的吏員鮑干去取「行印」時,發現印匣中並沒有行印,於是趕緊上報。嘉慶皇帝立刻下令,將兵部負責看管藏印庫房的人員監押審訊,涉案官員分別降級處理,同時命庄親王綿課主審此案,大學士曹振鏞、吏部尚書英和作為副審,刑部左侍郎王鼎也全程參與。四月初,嘉慶皇帝謁陵回京,此時距離案件發生已經過去約一個月,而綿課等人的審訊卻毫無頭緒。嘉慶皇帝嚴厲斥責綿課、曹振鏞、英和等人,並將他們和刑部堂官均罰俸半年,承審此案的其他人員罰俸一年。要求綿課、曹振鏞、英和等從次日起,每天必須赴刑部審案,不許拖沓懈怠。蹊蹺的是,綿課等人並沒有積極審理案件,反而於四月十七日上奏,請求對自己議處,實際上是想讓皇帝另派他人審理。


嘉慶皇帝更加生氣,再次訓斥綿課等人,將綿課、英和等先行拔去花翎,曹振鏞降為二品頂戴,王鼎降為三品頂戴,要求到五月初五日必須破案。綿課等人意識到,如果再拖延推諉,恐怕會出現更嚴重的後果,於是開始嚴加審訊。到四月二十六日,案件終於告破。原來,兵部的「行印」早在上一年「木蘭秋獮」的時候就已經丟失。嘉慶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八月二十八日,負責保管兵部「行印」的書吏俞輝庭,因在帳中熟睡,以致「行印」被人偷走。俞輝庭當時並未報告,反而給備用印匣加封,冒充真印匣。回京後,俞輝庭賄賂兵部吏員鮑干,把備用印匣當作真印接收。兵部值班人官也沒有開匣驗視,糊裡糊塗就入了庫。半年後要用行印,鮑干又買通人員,在庫房製造一些痕迹,做成「行印」被竊的樣子。嘉慶皇帝得知案件真相後,派人在上一年「木蘭秋獮」的路上明察暗訪,最終還是一無所獲。無奈之下,只得讓兵部重新鑄一枚「行印」,與丟失的那枚有所區別,以防造成更嚴重的後果。鑄造費用由兵部尚書和兵部侍郎承擔。兵部的官員,分別受到降級、枷號、流放等處理。


這一次兵部大印失竊案,主審官員推諉拖沓、不願擔責,涉案人員編造謊言、串通作弊。作為九五之尊的嘉慶皇帝也只能草草處理。這充分暴露了清朝官僚機器的鏽蝕程度,這個王朝也不可避免地衰落下去。



四、暴死


據《清史稿》記載:秋七月壬申,上巡幸木蘭。方受疇等疏呈嘉禾。戊寅,駐蹕避暑山莊。己卯,上不豫,鄉夕大漸。宣詔立皇次子智親王為皇太子。日加戌,上崩於行宮,年六十有一。


按照清史稿的記載,好像也看不出什麼問題,嘉慶不豫,立太子,崩。但是據其他史料記載:七月二十五日,年屆六十的他在毫無任何預兆的情況下,猝然離開了人世。仁宗死後,熱河行宮立即封鎖消息,避暑山莊大門緊閉,限制人員出入。二十七日留京王公大臣才得悉噩耗,延至八月初二日,道光皇帝向內閣發布上諭,才告知朝廷上下。當時 朝鮮國官員在盛京中江地方見清官員皆著素服,頭帽拔去花翎,驚問其故,才曉知皇帝已逝。好好的皇帝為何會突然駕崩呢?宮闈之事向來保密,清廷當然不會對民間公開解釋死因,於是民間就產生了各種推測和傳聞。野史傳說他是遭雷擊而亡,且說法不一,第一種說法是:嘉慶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木蘭秋狩時遇疾,卧床調養,並無甚大礙,精神尚佳,照常處理政事。一日,熱河上空驟變,雷鳴電閃,頓時寢宮即遭雷擊,致使嘉慶帝「觸電」身亡。第二種說法似乎浮躁,說嘉慶帝到達承德避暑山莊後,稍事歇息,即全副武裝,率領滿漢大臣和八旗勁旅,大隊人馬直奔木蘭圍場。他們追蹤圍獵多日,虎熊全無,只獵獲一些野兔,連平常遍地覓食的麋鹿也甚少見。嘉慶帝非常掃興,決定提前結束秋狩。回來路上恰遇變天,雷電交加,大地震撼,忽然平地一聲雷,那麼多人中,惟獨皇帝被擊中落馬。凱旋迴營變成護喪返京,滿朝驚恐呆然。 當然這是野史記載,不能全信,但是這雷劈之說也並非空穴來風。嘉慶的死確實很突然,使請朝廷陷入暫時混亂,不得已才封鎖消息。


嘉慶年間發生的這些怪事,看似偶然,其實也是必然的。嘉慶皇帝肅清吏治,懲治了貪官和珅等人。但他為了維護政權穩定對統治階級的肅貪力度有限,以致於收效不大。終嘉慶一朝,貪污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倒更加嚴重。從嘉慶帝個人來說,他始終開不出一個根治日趨嚴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藥方,對一大批「尸祿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嚇,最終徒呼奈何而已。他在位期間也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期。這時期發生了白蓮教之亂,八旗生計、河道漕運等問題也日益凸顯,鴉片亦流入中國。嘉慶時期,清朝中衰。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發生的那些奇事也就不足為奇了,大家說呢?



吸食鴉片



鴉片戰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郎聊歷史 的精彩文章:

看南明滅亡始知奢靡享樂之風不可漲

TAG:阿郎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