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蔣介石的野望:民國海軍的超級造艦計劃!

蔣介石的野望:民國海軍的超級造艦計劃!

原標題:蔣介石的野望:民國海軍的超級造艦計劃!


「我們預料在15年後建成軍艦60萬噸,成為世界上第一等的海軍國家!」


這句話是蔣介石在1928年,剛剛取得北伐成功後的講話。他在一次新艦下水儀式上放出了這樣的豪言。只是在當時的人看來,這樣龐大的造艦計劃未免有些異想天開。但這還不是民國歷史上最瘋狂的造艦計劃。

袁大頭誓與日本爭高下


早在1913年,袁世凱剛剛從滿清皇室手中接過天下大位,便急不可耐的就提出一個以日本聯合艦隊為假想敵的海軍擴充計劃。由於時人多半認為是北洋海軍的覆沒,導致大清帝國的偉大復興毀於一旦,所以對海軍將士頗多微詞。

承襲了清朝海軍傳統的民國海軍,始終想以日本聯合艦隊為對手,試圖一雪前恥。這份1913年的造艦計劃也因此顯得雄心勃勃。



總體來講,1913年造艦方案是清朝末年海軍建設方案的繼承和增強版。該方案要求建設兩支能夠獨立作戰的艦隊,即巡洋艦隊和區域防衛艦隊。


巡洋艦隊的主力將是30艘裝備356毫米口徑主炮的26000噸級戰列巡洋艦。在一戰前的海軍建設熱潮中,具備巡洋艦速度和戰列艦火力的戰列巡洋艦,被認為將取代戰列艦成為未來海戰的主角。30艘戰列巡洋艦的規模,能夠給以薩摩級戰列艦為核心、擁有22艘戰列艦的聯合艦隊製造不少威脅。除此之外,還預備建造10艘3500噸的高速偵察巡洋艦。



防衛艦隊的主力是100艘千噸級驅逐艦和20艘大型潛艇。如果算上其他輔助船隻,1913年造艦計劃將預備建造的軍艦總數超過160艘,總噸位在100萬噸以上。總耗資達12億銀元!


那麼,當時政府的財政收入有多少呢?非常不幸,1913年的北洋政府年入僅僅超過了2000萬法定銀元。對於這份志向高遠的計劃,案財政部表示無能為力。



在袁大總統的親自干預下,海軍部修改後提出的正式方案就略微「理智」一些。新計劃中包括了8艘28000噸級戰列巡洋艦、8艘3500噸級快速巡洋艦、40艘驅逐艦和40艘潛艇。縮水後的造艦計劃,準備建造艦船的總噸位是30萬噸,預計花費3億銀元。但即便是這份已經砍掉了四分之三經費的新方案,仍需要北洋政府不吃不喝16年才能將其全部完成。


事實上,新成立的北洋政府來不及做任何實質性復興海軍的動作,就陷入了軍閥壟斷地方稅收、中央財政無以為繼的尷尬局面。就連清朝遺留下的艦隊也很快被幾個地方勢力瓜分殆盡。

蔣公的畫餅充饑


1928年北伐成功後,蔣介石在名義上已經完成了統一。他的下一步目標是利用公開的中央政府權威,逐步削平仍舊割據一方的各種地方勢力。這些地方勢力中也包括了閩系海軍集團。


閩系集團是伴隨著清朝近代海軍一起成長起來的海軍軍官團體,在民國的海軍界可謂根深葉茂。1929年全國軍隊編遣會議上,蔣介石拒絕了閩系海軍合併東北海軍、廣東海軍的全國海軍統一計劃。反而決定由中央財政撥款支援東北海軍的發展。其目的在於扶持地方海軍,來牽制名義上擔任中央海軍位置的閩系集團。



為了緩解中央海軍方面的憤怒情緒,蔣介石不得不承諾在全國進入和平發展階段後,大力扶持海軍建設。1928年,他就在新建「咸寧」號炮艦的下水典禮上說道:我們要挽回國家的權力,建設很大的海軍,建設我們的國家,成為世界上第一等海軍國......我們預計在15年後就有60萬噸的海軍,做了第一等的海軍國家!


1929年1月27日蔣介石又為自己提防的海軍畫出了可口的大餅:我們曾說過15年以內,有建設60萬噸的希望。照這樣看來,在五年以內或者即可完成.....



既然蔣公敢這樣開口,閩系海軍也不會再謙虛什麼。海軍署長陳紹寬隨即在報紙上發表文章稱,世界各國天天擴充海權,年年增添海軍艦數、噸數,不知耗費了幾萬金錢。沒有海軍,簡直是國家門戶無人把守。別的國家任可趁其不備來侵略它了。所以國家沒有海軍,簡直不能立國。


隨著文章的發表,海軍署遞交給中央的是一份為期二年的短期造艦計劃。準備在兩年時間裡建造或購買1艘航空母艦、4艘驅逐艦、3艘巡洋艦和2艘潛艇。顯然,這是閩系海軍對老蔣的一次投石問路.60萬噸的海軍夢裡到底包含多少真實的成分,一試便知。


果然在計劃書呈遞之後,立刻被中央政府否決。儘管理論說,在內戰基本平息後各國已經開放了出口武器的限制。只要有足夠的外匯,即使是航空母艦也不難買到。但中央政府的財政比北洋時代也好不到哪裡去。財政的負擔甚至比北洋時代還要沉重一些。畢竟北洋時代所謂吃光了全國財政的超編大軍也僅有50萬左右。而北伐成功後的中央政府,到抗日戰爭爆發為止,都一直維持著200多萬的龐大陸軍。


為了縮減軍費,就必須首先精簡陸軍。這就需要在早期投入大量經費。在老蔣推進陸軍現代化改革的過程中,耗費大量外匯從德國購買了陸軍武器。外匯耗盡後,就採用鎢和豬鬃等戰略軍備物資,以貨物交換的辦法來支付購買款項。海軍自然分不出多少款項用於發展艦隊。



閩系海軍集團自然懂得這個道理,但姿態也不能不做。在方案被否決後,陳紹寬隨即提出辭職,為「海軍建設必不可緩」的方案被否承擔起責任。蔣介石急忙出面安撫閩系海軍,並許諾一旦國家財政稍有餘力,即執行60萬噸海軍計劃。並允許海軍建造航空母艦3艘,分別部署在膠州灣、象山和大鵬灣,從北中南三個方向形成犄角之勢。


當時還有一種「小艦主義」的提法。即認為既然國家貧弱,不能負擔大型主力戰艦的購買建造。不如多建造小型艦艇,專門防守海岸要地。陳紹寬後來在1934年國防計劃中的提案,即以小艦主義為指導方針。這份新的造艦計劃包括有1艘2400噸級的驅逐艦領艦(輕巡洋艦)、16艘800噸級的驅逐艦、4艘800噸級的佈雷艦和8艘600噸級的掃雷艦。還有水上轟炸機150架。合計編成1個魚雷艦隊、2個潛艇艦隊、1個水雷部署隊和2個水上轟炸機戰隊。



這個方案,是當時國際上非常流行的魚雷、水雷及航空支援並舉的區域防禦思想。基於這種思想建設的沙俄波羅的海艦隊,在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將強大的德國公海艦隊拒之門外,成為弱勢近海海軍抵抗強大來犯之敵的經典戰例。


但這項計劃也需要投入3億元左右的資金造艦資金。另外需要水上飛機採購款項2700萬元。當時海軍的經費,每年卻僅有1000多萬元。所以這份計劃實際上也沒有完成。到1937年為止,民國海軍在十年內僅增添了屈指可數的幾艘艦船。即便從德國買來了潛艇與水雷母艦,也因為戰爭爆發而無力接收。


一直到抗戰結束後的1945年,被美國龐大海軍兵力刺激的蔣公,又拿出一份讓人瞠目結舌的計劃。海軍準備用25年時間,建造18艘航空母艦、20艘戰列艦、30艘重巡洋艦、70艘輕巡洋艦、100艘驅逐艦、120艘潛艇、200多艘輔助艦艇。全部艦艇總噸位為187萬噸!


且不說這支龐大艦隊連和平時期的美國也難以支撐,在世界大戰已經結束的環境下,保持這樣一支艦隊的戰略目標又是什麼?



二戰結束後,除了蘇聯急於完成被戰爭耽誤的造艦計劃外,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在收縮海軍規模,保留精幹力量。目的就是縮減軍費開支,重建因戰爭而被破壞或耽誤的國民經濟。蔣公卻突然拋出這樣一份驚人的提案,只能說明是中央政府和閩系海軍的矛盾再一次浮出水面。但海軍界的人士再蠢,也不至於在同一個謊言上3次上當。


果然在隨後爆發的內戰中,中央海軍多名高級將領及重要艦艇或陣前起義,或避而歸隱。為蔣介石政權的倒台,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


理想與現實


1911-1946年,民國海軍總共提出三次大規模造艦計劃。但無一不是脫離實際情況的大膽空想。


在實際操作層面,1911年後的海軍建設遠不如晚清時期。北洋時代從國外引進的新艦艇,絕大多數都是前清已經訂購,還未來得及交付的。只有1艘測量船是北洋政府自己撥款採購的。


蔣介石的國民政府的成績要稍微好一些。在國防計劃的撥款支援下,陸續向日本購買了2500噸級的寧海號訓練巡洋艦,並在此基礎上仿製了平海號巡洋艦。同時自建了1500噸級的逸仙號大型炮艦,並將之命名為巡洋艦。此外,還陸續下水了4艘500噸級的炮艦。但所有艦艇和同級別的國外艦艇相比,都存在速度較低、火力較弱的弊病。


制約中國海軍發展的問題在於本國造艦技術落後,無法建造能夠和國際先進戰艦相匹敵的先進戰艦。要解決這個問題,通常會有兩條路徑可以選擇。一是購買國外先進裝備,二是引進國外技術自製戰艦。



但長期以來,看重自製而貶低引進的思維都佔據主流。其實如果長期不引進國際先進裝備,進而獲得第一手的學習材料,就很容易陷入閉門造車的怪圈。要想保持本國艦艇製造水平的不落後,就需要與國際同行保持暢通無阻的技術交流。包括能向國外直接購買先進艦艇,能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定期和先進海軍進行交流。第二是擁有比較雄厚的外匯資金。更多好看的小說www.59too.c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史海 的精彩文章:

亞歷山大大帝為何會在印度選擇撤軍?
滅亡前的明朝為何連像樣的僱傭軍都找不到?

TAG:縱橫史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