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清三百年,若是沒有這個制度支撐著,它早就亡國了

大清三百年,若是沒有這個制度支撐著,它早就亡國了

明中葉以後,女真各部互爭雄長,經常征戰,形成互相殘殺的混亂局面,女真人民遭受了極大的痛苦。清太祖努爾哈赤是建州左衛猛哥帖木兒的六世孫,具有卓越的政治和軍事才能,他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開始了統一女真各部的戰爭。

但是,在此期間,努爾哈赤之所以最後能統一女真各部落,這跟滿清延續了三百多年的一種制度脫不開干係——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的過程中,採取了一系列發展經濟的措施,「八旗制度」就是其中的典型。

滿族創製八旗制度,這是一種軍政一體的管理形式。可以說,這種制度的職位體系非常特別,其內部的各級官員,不僅是軍事將領,而且,還是執官一方的行政人員,並且,各級官員還得負責管理其下旗人的戶籍乃至於日常生活等方面。

其實,早在滿族仍處於氏族制時期之時便有了八旗制度。當時,這個族群在進行狩獵或軍事活動之時,普遍採用以家族或村落構成的「牛錄」(譯為「箭」)構成基本組織單位。那時候一個牛錄僅由十人構成,其內會通過投票,選舉出一位牛錄額真,作為這十人的小頭目。

努爾哈赤舉兵之後,就沿襲了這個牛錄製度,將麾下軍民重新整編,以三百人組成一個牛錄。之後,努爾哈赤勢大,各部均歸附其下,一六零一年,他下令:組建四旗——紅、黃、藍、白,之後,在四旗的基礎上又加以擴充,演變為八旗,即:由最初的正四旗加以鑲邊,黃、白、藍旗鑲以紅邊,而紅旗鑲以白邊,組建為四鑲旗(也有的將「鑲」字譯為「廂」)。

對於八旗究竟是依何制定顏色,至今,流傳有多種說法:

其一、稱其是以五行相剋學說而制定,兩黃旗——正黃旗,鑲黃旗處於正北,取土勝水;兩白旗——正白旗,鑲白旗處於正東,取金勝木;兩紅旗——正紅旗,鑲紅旗處於正西,取火勝金;兩藍旗——正藍旗,鑲藍旗處於正南,取水勝火。

水本應取黑色,但是,旗幟本質上乃是指揮軍隊之用,黑色難免在夜間難以分辨,於是,便以藍色代之。據傳,八旗大軍在進軍作戰或休整駐紮之時,均會依此規定確定其所處的位置。

而在編製方面,進而細化為三級組織形式,從大到小依此為:固山,甲喇,牛錄。並且,規定:一位甲喇額真(譯為「節主」)負責統領五牛錄,而一位固山額真(譯為「旗主」)負責統領五甲喇,每位旗主身邊還會設立兩名梅勒額真(譯為「翼主」,職能大概等同於副官)。

在此制度之下,沒有了族群之分,只有各旗之分,所有女真族人均分歸於各旗之下,旗人們實現了「出則為兵,入則為民」,即:安定時照常生產,而戰時便披甲出征,最終,各旗常備軍數量達七千五百人。八旗創製之初,戰利品一律論功封賞,而軍費開支也由旗人分攤。

由於,在戰爭中不斷掠獲人口,因此,各旗的包衣(意為「家人、僕人」)這一階層的人口日增,而這些人乃是隸屬各旗旗人的私有。在戰時,這些人往往會跟隨主人一同出征,因此,八旗軍隊遠遠不止規定的數量。

清廷入主中原之後,順治執政時期,對八旗制度之下的官職名稱做了一次較大的改動,由上及下幾乎完全重新定名,例如:固山額真更名為都統,梅勒額真即為副都統,甲喇額真更名為參領,牛錄額真更名為佐領... ...

經過此次名稱大改之後,此後,八旗主要官職名稱便再未更改,依此沿用至清朝滅亡。

後金時期,由於勢力不斷壯大,引得各方勢力,包括蒙古各部族及眾多漢人歸附其下。為了加強對這些人的管理,一六三三年,皇太極下令將漢人組建為一旗,之後,又進行了多次擴增,一六四二年,漢軍八旗組建完成。

一六三四年,皇太極將麾下蒙古各族也進行了改編,將之組建為蒙古八旗。新組建的漢八旗及蒙八旗,採取與滿八旗相同的建制,他們共同構成了清八旗。事實上,八旗中不僅僅只有滿蒙汗三個民族,還有諸如:朝鮮、錫伯、赫哲、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等其他民族。

史料顯示,康熙時期,隸屬鑲黃旗之下的滿洲都統,其下第四參領麾下第十七佐領,便是由之後歸附的俄羅斯人構成。在滿清的壯大過程中,不僅只存在滿人的漢化,還存在蒙漢及其他民族的滿族化。研究發現,清朝初期之時,各民族融合的現象就極為明顯,民間曾流傳一句俗語:「不分滿漢、但問民旗」,便充分說明了這一現象。

而且,朝廷在委任各旗都統之時,往往不會過於重視民族,滿人可以任職蒙漢八旗的都統,而漢人、蒙古人也可以任職滿八旗的都統。甚至於,到了光緒年間,非旗人也有可能被任職為都統。入主中原之後,清廷為了使得兵源能夠得到保證,在各方面給予旗人優待政策:

「劃撥旗地,免其稅賦,分發糧餉。」

但是,這些政策也使得駐北京或關內其他地區的旗人被牢牢束縛,只能生活在較小的圈子裡。由於,八旗兵丁長時間的脫離實際生產,其原本尚武樸素的風氣慢慢消失,很多旗人開始變得懶惰懈怠。之後,清廷雖然多次提出扭轉風氣和籌劃生計等命令,但卻難以起到實際作用。

在此期間,雍正帝一再說:「八旗為本朝根本,國家莫有要於此者。八旗滿洲 ,乃我朝之根本,根本不可不固。八旗兵丁,乃國家之根本... ...」

但之後,隨著人口的增加,旗人的生活水平也是逐漸降低。甚至,到了清朝中期之後,由於國家財政狀況不佳,自咸豐,同治年間起,北京旗兵的餉銀和祿米分發已經出現了減成發放的現象,到光緒年間,甚至只按照七成發放。

一九零六年,清廷創建八旗工廠,鼓勵八旗軍民投身生產,謀生立足,但是積重難返,一時已難以扭轉。辛亥革命後,八旗制度就與清王朝一起退出了歷史舞台。可以說,八旗制度與清政權相始終,它既是清王朝取勝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使清王朝最終走向衰敗沒落之路。

參考資料:

『《清史稿》、《八旗制度》、《努爾哈赤統一女真戰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本是一代大富豪,卻因不會「站隊」一夜傾家蕩產,最後竟然窮死了
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本打算處死7個人,結果李鴻章站出來求情了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