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何看待因明中的聖教量?

如何看待因明中的聖教量?

我是心理學的碩士,後來又讀了哲學的博士。原先我很喜歡西方哲學,把德國黑格爾的小邏輯,作為自己的指路明燈。但自從進入佛教因明這個世界後,有很強烈的一種親近感,並仔細研讀了《因明正理門論》和《因明入正理論》這兩部著作。

現在國內有些學者,尤其是學術界,只承認因明中的現量和比量,頑固地不承認聖教量的作用。對此我也寫了一些文章,對他們提出很多質疑,有些已經發表了。其實,如果細細研讀《正理門論》,就會發現聖教量一定是佔有很重要的位置,而且與現量、比量是一致的,不能分開來看。請問上師,對於聖教量,您的觀點是什麼樣的?

黑格爾

很好!你們這個國家教育部直屬的高等院校,還是很有特色的;大家研究佛教後提出來的問題,也是經過思考的,很有意義和價值。你剛才提的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我們思考!

一般來講,邏輯推理有勝義、世俗兩種。勝義的邏輯推理,就是龍猛菩薩的觀察方法,這跟你講的黑格爾的辯證法也有相似之處。前蘇聯的著名學者徹爾巴茨基(Th. Stcherbatsky,1866-1924),就曾說:「在黑格爾辯證法和龍猛菩薩的辯證法之間,可以發現親切的類似。」不過,我也喜歡翻黑格爾的一些書,發現他跟龍猛菩薩相似的,只是某個層面上的,他並沒有契入更甚深、更究竟的萬法本質,不可能達到龍猛菩薩《中觀根本慧論》的那種深度。

關於藏傳佛教的因明思想,歷來在藏地就特別活躍。其實,學習因明並不是為了吵架,也不是為了爭個我贏你輸,而是通過辯論來凈化人心,從根本上遣除內心的一些疑惑。現在漢傳佛教也好、南傳佛教也好,好多佛教團體若也能有因明的基礎,很多問題就不會模模糊糊了。

在學習因明的過程中,不少人認為只有比量、現量合理,卻根本不承認聖教量,這種觀點確實不對。其實聖教量是比量的一部分,但若想讓對方接受聖教量,就一定要學習《釋量論·成量品》。最近我正在傳這部論典,裡面一一論證了為什麼說釋迦牟尼佛是量士夫?為什麼說佛講的都是對的?怎樣證明佛是真語者、實語者、不誑語者?

當然,這個論證方式有兩種:一是格魯派大德阿拉夏丹達,他很早以前專門寫過一部論典,叫《證成世尊為量士夫》,先證明釋迦牟尼佛的佛法是真理,之後以此來成立佛陀為量士夫;或者也可像《成量品》中所講的那樣,先將釋迦牟尼佛成立為量士夫,然後推出他所講的完全是真理。但不管是哪一種論證,都將《集量論》的頂禮句「敬禮成量欲利生,大師善逝救護者」,作為成立釋迦牟尼佛為量士夫的依據。

所以,若想讓別人承認聖教量,先需要通過一些推理來論證。否則,你光說佛陀是真語者、實語者,信仰佛教的人可以承認,但不信佛的人就很難接受了。

敬摘錄於《陝西師範大學問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瑪妙林 的精彩文章:

這個法門很難懂,但殊勝無比
當我們正在感受家庭、事業等痛苦時,這樣觀想就能減輕罪業、增加福報!

TAG:達瑪妙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