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馬培童,用古老的焦墨將中國石窟藝術鐫刻在世界文化長卷上

馬培童,用古老的焦墨將中國石窟藝術鐫刻在世界文化長卷上

【前言:中國焦墨畫,以純墨來描繪自然之萬象,展現宇宙的演變與發展。作為中國最古老的繪畫方式,其藝術的本源性,筆墨的原始性,作畫方式的獨特性,無不彰顯出中國焦墨畫獨一無二的藝術價值與文化價值。

近代焦墨畫大師當首推黃賓虹。經過多年的實踐,從加墨到減墨,直到晚年,黃賓虹終於形成了密集疏筆小寫意的焦墨畫風格。六十年代末,張仃成為了中國焦墨山水畫的領軍人物。張仃擅長用長線條來營造筆勢,形成了細筆寫生的焦墨畫風貌。今天,馬培童的佛像焦墨畫,既傳承了黃賓虹密集疏筆小寫意技法,又展示出了張仃細筆寫生的風貌,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繁線密點互通互溶的風格,把最具中國元素的焦墨畫推向了一個新境地,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中留下了精彩的篇章。】

馬培童,用古老的焦墨將中國石窟藝術鐫刻在世界文化的長卷上

馬培童,一個憑作品質量說話的當代焦墨畫大師

馬培童,用古老的焦墨將中國石窟藝術鐫刻在世界文化長卷上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

馬培童,用古老的焦墨將中國石窟藝術鐫刻在世界文化長卷上

(馬培童,著名畫家,藝名馬雙焦,筆名守一,1956年生於漢高祖「沛公」劉邦故鄉江蘇徐州沛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者之一、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畫壇一代繪畫大師張仃的學生,中國美術出版總社總編輯、人民美術出版社總編輯、中國國家畫院程大利導師山水畫工作室畫家,曾在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攻讀山水畫專業,以獨創的「雙焦皴」法、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廟宇群「柬埔寨吳哥窟焦墨組畫」、「中國四大石窟焦墨組畫」而享譽國內外。)

去年,在吳哥窟採風寫生的馬培童從柬埔寨給我發來了他在吳哥窟的寫生稿,讓我非常震驚,當即給他打去電話:「中國最古老的焦墨是表現吳哥窟藝術最合適的形式。我相信,中國焦墨畫與吳哥窟藝術,這兩個世界級文化遺產,在你的筆下一定會碰撞出驚艷的火花。」感謝偉大的吳哥國王,給馬培童送來了一個通向藝術神殿的天梯。馬培童創作的一組吳哥窟焦墨組畫,令人嘖嘖稱讚,大開眼界,眾人評說,這真是一組嘆為觀止、極具震撼力的藝術作品。當馬培童邀請我為他即將出版的畫集《世界文化遺產·吳哥窟》作序時,我乾脆就用大家讚美的話做了標題,並用抒情散文的筆調,寫出了《令人不得不服的一組作品,震驚畫壇,讓馬培童名揚天下!》這篇藝術評論文章。

伴隨著這篇藝術評論文章的發表與傳播,馬培童的焦墨組畫《世界文化遺產·吳哥窟》獲得了國內外畫壇的高度關注。中國焦墨畫,被公認為是再現石窟藝術最適合的表現形式,馬培童也被業界公認為是史上將石窟藝術表現的最好的一代繪畫大師。

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剛剛完成「柬埔寨吳哥窟焦墨組畫」創作的馬培童,又背起畫板,輾轉於中國四大石窟。 馬培童,再一次以他卓爾不群的藝術才氣和激揚澎湃的創作熱情,用最古老的焦墨藝術, 將1500年前的北魏石窟藝術,鐫刻在了世界文化的長卷上。

馬培童,用古老的焦墨將中國石窟藝術鐫刻在世界文化長卷上

(圖為馬培童正在創作石窟藝術焦墨畫)

在世界石窟藝術史上,發源於北魏時期名聞遐邇的中國四大石窟,代表著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它們分別是甘肅的莫高窟、山西的雲岡石窟、河南的龍門石窟、甘肅天水的麥積山石窟。

當中國歷史進入到公元2世紀到5世紀時,「北方蠻族」開始凸起,先後建立了一些國家,史上稱為十六國。其間,一支彪悍的游牧人鮮卑族脫穎而出,成為了北方最強勁的力量。鮮卑人在拓跋家族的率領下,一路攻城略地,自北向南,用血肉之軀鋪墊了一條尋找中原文明的寬闊甬道。公元386年,拓跋珪建立了北魏王朝。年輕的北魏王朝在與強大漢文化的博弈中,選擇了一條以漢文化為尊的民族融合之路。鮮卑人在給漢人帶來戰爭的同時也改造了漢文化舊有的文明基因。中國歷史,在新血液的輸入下,發生了新制度、新文明的變革。中國文脈,在北魏的衝擊中,得到了提振,成為了一個歷史支點。它撬起了唐朝幾百年的輝煌,撬起了華夏文明的新征程。北魏的文學藝術和佛教文化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一個值得永遠仰望的「制高點」。

馬培童,用古老的焦墨將中國石窟藝術鐫刻在世界文化長卷上

(圖為馬培童創作的石窟藝術焦墨畫)

馬培童,用古老的焦墨將中國石窟藝術鐫刻在世界文化長卷上

(圖為馬培童創作的石窟藝術焦墨畫)

以雲岡石窟為文化標誌,北魏在其一百多年相對穩定的統治里,將佛教文化推到了歷史的高峰。那些代表著北魏文明史的壁畫、石雕、佛教造像和石窟寺建築,已成為人類文明史上最珍貴的文化財富。而北魏石窟藝術造像「佛的微笑」,更化作了百姓心中的希望。這是宗教信仰的感召力,更是藝術表現的魅力。

馬培童,用古老的焦墨將中國石窟藝術鐫刻在世界文化長卷上

(圖為馬培童創作的石窟藝術焦墨畫)

馬培童,用古老的焦墨將中國石窟藝術鐫刻在世界文化長卷上

(圖為馬培童創作的石窟藝術焦墨畫)

焦墨畫,是用枯筆蘸一種不加任何水份的極濃原墨汁作畫, 畫面的虛實、濃淡、乾濕的層次變化都必須用純濃墨來實現。焦墨畫,以 書法為本,用 皴擦替代渲染,畫面的全部構建由 一筆一筆的線條隨意書寫而成,不得塗改與復加。 焦墨技法的運行訣竅,在於畫家駕馭筆墨的嫻熟程度,筆鋒含墨量的多少和下筆輕重緩疾只仰仗於畫家的筆墨功底。石窟藝術主要是通過石刻方式表現細針密鏤的線條,與用毛筆表現線條的焦墨畫是異曲同工之妙。

馬培童的石窟藝術焦墨畫,從書法的筆形與筆法介入,以中鋒運筆為本,儘可能地調度運腕,讓筆尖、筆肚、筆根都發揮出功能,用「八面來峰」的逆順化變傳達筆墨的運勢和轉折,使筆與宣紙的每一次碰撞都迸發出火花。從簡古淡遠到精巧縝密,從動中見靜到鬧中有定,從有形到有神,從神行並重到神行兼備,筆與墨的每一次融合都情投意合,運筆爽利俊邁,落墨枯渴清潤,讓繁而不亂的線條剛柔並進、陰陽調和,疏密之中有通達,精微之中透意境。

馬培童,用古老的焦墨將中國石窟藝術鐫刻在世界文化長卷上

(圖為馬培童創作的石窟藝術焦墨畫)

馬培童,用古老的焦墨將中國石窟藝術鐫刻在世界文化長卷上

(圖為馬培童創作的石窟藝術焦墨畫)

黑與白是焦墨語境中的主幹,充滿著佛教禪意的北魏石窟藝術,在馬培童焦墨畫的黑白世界裡,黑色莊嚴而穩重,白色高尚而純潔。馬培童筆下「佛的微笑」,無論是「褒衣博帶、秀骨清像」的北魏佛像,還是「風韻綽約、豐腴為度」的唐代菩薩,參靈酌妙,動與神會,在寧靜之中透著百般慈愛和無盡溫和,將佛教思想的聖潔肅穆、慈悲仁懷錶現得淋漓盡致。「知白守黑,神明自來。」人們在馬培童純粹、樸實的黑與白中,看到了人性中最原始的本源,在泛濫而浮躁的色彩中尋到了一種安寧而深邃。

馬培童,用古老的焦墨將中國石窟藝術鐫刻在世界文化長卷上

(圖為馬培童創作的石窟藝術焦墨畫)

馬培童,用古老的焦墨將中國石窟藝術鐫刻在世界文化長卷上

(圖為馬培童創作的石窟藝術焦墨畫)

從柬埔寨吳哥窟藝術焦墨組畫,到北魏石窟藝術焦墨組畫,無論從佛教上講,還是從世界經典石窟藝術上講,都是藝術創作領域裡的重大題材。馬培童以一個藝術家的胸襟與情懷,展示出了獨具慧眼的創作思路,大膽勇敢的審美追求,靈光一現的藝術天賦,駕輕就熟個性鮮明的筆墨語言,以及一發而不可收的創作激情。

馬培童用自己熟悉的焦墨藝術語言和獨特、精湛的形式與技巧,創作出的系列佛像焦墨組畫作品,是對石窟藝術的拓展,是對佛教藝術的弘揚,是對中國畫的傳承與發展,是對中國焦墨畫的創新與升華。

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