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英雄孫權:不能正確處理子女問題後果很嚴重

英雄孫權:不能正確處理子女問題後果很嚴重

原標題: 英雄孫權:不能正確處理子女問題後果很嚴重


英雄孫權:不能正確處理子女問題後果很嚴重


三國時期,群雄並起,其中三個人最為突出,一是曹操,二是劉備,三是孫權。而在這三個人中,曹操、曹孟德歷來被稱之為奸雄,劉備、劉玄德則被稱之為梟雄,唯有孫權、孫仲謀被冠以英雄之名。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在他的多首詞中就表達了對英雄孫仲謀的景仰,其中一首《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是這樣寫的:「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也正是這個英雄孫仲謀,在處理國事時,高招迭出,得心應手;可在處理家事上,尤其在對待子女的問題上,卻昏招頻頻,十分糾結。正是這個一團糨糊般的糾結,最後把一個雄據東南的孫氏吳國給斷送了。


魏正始二年(公元241年)五月,吳國太子孫登去世了。正始三年正月,孫權立了他的另一個兒子孫和為太子。八月,又封了另一個兒子孫霸為魯王。孫霸是新太子孫和的同母弟弟,特別受到孫權的寵愛,在待遇上與太子沒有差別。正因為與太子在待遇上的無差別和孫權的寵愛,孫霸產生了與孫和爭奪王位的野心,這也讓朝中一些看風使舵的小人找到了投機鑽營的空子。孫霸的老師尚書僕射是儀,看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便向吳王孫權上奏章勸諫,奏章說:「臣私下認為,魯王天生美德,文武兼備,當今最好的辦法,是派魯王去外地鎮守,使之成為國家的屏護。用以傳揚美德,廣耀威儀,這才是有利於國家的良策,也是海內士人所期盼的。應該降低魯王的待遇,以保持與太子之間的上下等級秩序,這才是闡明教化的根本。」這樣的奏章,孫霸的老師是儀連續上了三、四本,但孫權根本不聽。看來,英雄為了自己所偏愛的兒子,也真是糊塗了,連社稷的安危也不顧了。


孫權不但沒有聽從是儀的勸諫,反而讓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同居一宮,並且,讓兩人的禮儀等級也完全相同,這是一個不好的政治信號,致使群臣人心浮動,議論紛紛。因為下面反應太大了,正始六年(245年),孫權又讓兩人分宮居住,各自的屬僚也各隨其主。於是,兄弟倆的隔閡便由此而產生。孫權一手造成的兄弟之間的間隙,讓投機取巧的人找到了鑽營的機會。衛將軍全琮派他的兒子全寄到魯王手下去做事;為了表示光明正大,他還將此事寫信告訴了太子的老師丞相陸遜(就是火燒劉備八百里連營的那位爺),陸遜回信說:「子弟們如果有才能,就不用擔心他們將來得不到重用,不要通過私人關係以求榮利;如果子弟的才能不理想,終將會為此招來災禍。而且聽說二宮勢均力敵,雙方必有間隙隔閡,這是古人最忌諱的事情。」全琮在對待兒子的問題上同樣犯渾,完全聽不進陸遜關於不要捲入王室矛盾中的告誡,讓兒子全寄依附了魯王孫霸。全寄不但對魯王阿諛奉承,還挑撥魯王和太子本來就有隔閡的關係。陸遜又寫信給全琮說:「你不學習金日磾(歸順漢朝的原匈奴王子,漢武帝的託孤大臣)的品德也就罷了,為何要放縱全寄依附魯王,挑撥離間?這樣下去,終將會給你全家招來大禍的。」全琮不但不聽陸遜的忠告,反而由此對陸遜懷恨在心。


如此一來,太子與魯王手下的侍從以及往來的賓客,便分成了兩個派系,相互猜疑,結成仇黨。此風蔓延至大臣中,全國也為此分為兩大派別。孫權知道後,就借口太子和魯王要集中精力學習,禁止賓客來往。督軍使者羊道覺得這樣做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產生新的問題。於是向孫權上疏陳述利害:「陛下頒布明詔剝奪太子與魯王二宮的防衛士兵,禁絕賓客往來,使得各地對二宮的禮敬不再能夠通報,這會讓遠近之人由之害怕,大小人物為之失望。現在就有人說這是因為太子和魯王不遵守禮製造成的,就算真的如其所言,也要及時彌補,仔細斟酌處理,不能讓遠近之人都聽信這樣的謠言。臣擔心,疑慮積聚起來,就會成為誹謗,誹謗一久,就會到處流傳。包括西北邊的魏、蜀,也會認為這是對二宮不遵禮數的懲罰。不知道陛下將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孫權沒有理會羊道的上疏。

孫權不僅在對待兒子的問題上十分糾結,就是在對女兒的管教上也十分不力。孫權的長女叫孫魯班,早年嫁給了當時的左護軍全琮;小女孫小虎,嫁給了驃騎將軍朱據。因孫魯班和太子的生母王夫人不和,當孫權想立王夫人為皇后時,全公主孫魯班就堅決阻攔。故而全公主擔心太子即位後會怨恨自己,心中十分不安,便多次在孫權面前說太子的壞話。


孫權生病卧床,派太子到長沙桓王廟去祈禱。太子妃的叔父張休就住在桓王廟附近,便邀請太子到家中做客。全公主派人一直在窺探太子的行蹤,於是就向孫權打小報告說:「太子不在廟裡,而是專門到太子妃家商量計議。」孫權還真信了他這個寶貝女兒搬弄是非的話,由是發怒,孫權一怒,居然嚇得王夫人憂懼而死。從此,太子所受到的寵愛也日益衰減。趁機落井下石的人接踵而至,魯王的黨羽楊竺、全寄、吳安、孫奇等,共同在孫權面前詆毀太子,「三人為虎」,說的人多了,孫權就對太子產生了疑惑。陸遜上疏勸諫道:「太子是正統,應該有磐石一樣穩固的地位;魯王是藩臣,應當使寵愛和禮遇的等級有所差別。只有各得其所,才能使天下安定。」陸遜上疏三四次,言辭激烈,情感懇切;還想親自來京,面陳區分嫡庶的意義,孫權很不高興。太常顧譚是陸遜的外甥,也上疏說:凡有國有家的人,一定要明確嫡庶之界線,區別尊卑之禮節,使得上下有差異,等級不逾越。只有這樣,才能保全骨肉的恩情,斷絕非分的野心。諸侯權勢太重,必有叛逆禍害;諸侯權勢減弱,便能保全國祚。他還列舉了漢朝的很多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並且說,讓太子安定,就是給魯王方便。這樣的上疏,不但孫權聽不進去,還引起了孫霸對顧譚的懷恨。


在芍陂之戰中,顧譚的弟弟顧承和另一將領張休都立有戰功;而全琮的兒子全端、全緒卻出來爭功,於是便向孫權讒毀顧承、張休。孫權聽信讒言,把顧譚、顧承、張休流放至交州,又追賜張休自殺。太子太傅吾粲請求孫權派魯王孫霸出京去鎮守夏口(今漢口),調出魯黨楊竺等人不得留在京師。吾粲還把這些消息數次通報給陸遜。孫霸就和楊竺一起在孫權面前誣陷吾粲,孫權又發怒了,先把吾粲關進了監獄,接著就處死。然後,孫權多次派宮廷使者去責問陸遜,致使陸遜憤恨而死。


當初,會稽潘夫人得寵於孫權,生了小兒子孫亮,孫權特別喜愛這個小兒子。全公主因為與太子有隔閡,就在孫權面前每每稱讚孫亮好。孫權這時候也因為魯王孫霸結朋黨陷害太子孫和,心裡也開始對他產生了厭惡。便有了廢孫和而立孫亮的意思,只是因為廢立之事很糾結,方才猶豫了數年。孫權在兒子之間這樣糾結的後果是可想而知的了。


魏嘉平二年(公元250年)秋,孫權不聽諸大臣的勸諫,囚禁了太子孫和,後又廢太子為庶民,並遷徙到故鄣。魯王孫霸因結黨陷害其兄被賜死。殺楊竺,拋屍於江,又誅殺全寄、吳安、孫奇等,都是因為依附孫霸,誣陷孫和的原故。嘉平四年(公元252年),孫權病故,孫亮繼位。由於孫權在對待子女問題上的種種糾結,使得原本雄據東南的孫氏政權,在孫權死亡前後的孫氏子弟們的相互殘殺中走向了滅亡。

孫權因為在對待子女問題上的糾結而產生的悲劇後果,恰好給現代社會溺愛孩子的現象,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反面教材。

(全文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蕭家老大 的精彩文章:

千古第一村:流坑村建於五代南唐年間,董氏先人一貫倡導耕讀之風
「朕」成為秦始皇專稱後,為何又棄之?

TAG:蕭家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