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你還在罵孩子?一盆植物都能被罵死,語言的傷害到底有多大?

你還在罵孩子?一盆植物都能被罵死,語言的傷害到底有多大?

一提到語言暴力,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這句每個家長都熟悉的老話: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最近有人做了一項實驗,更是能充分驗證這句話。

這項實驗發生在阿聯酋的一所學校里,學校大廳被擺上兩株套著保護罩的綠色植物。

然後讓學生們可以對著植物說話,不同的是,一株可以給與充分的讚美:

另一株命運就比較悲慘了,只能承受著謾罵和惡語相向:

這項實驗為期30天,實驗人員將事先錄製好的語言音頻放在植物旁邊循環播放,上演著語言暴力,只聽見孩子們用言語羞辱著它:

「你真是廢物」

「你簡直一無是處」

「你根本連綠色植物都算不上」

各種各樣否定的話輪番上陣,讓這盆植物承受著最直白的羞辱,本來只是一個趣味實驗,沒有人知道結果,卻不想在30天後,實驗結束的那刻,兩盆植物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一株植物茂盛,綠油油的,而一株已經枯萎,葉子發黃,枯萎的那盆植物正好是被羞辱的那盆,被讚美的那盆生命力好像更頑強了,與旁邊的夥伴產生鮮明的對比。

實驗結束,兩盆植物的使命完成,同花不同命,讓這所學校的學生感慨到:「如果連植物都能被影響,人們肯定也會的。」

孩子對植物實驗最簡單直白的結論,卻讓人陷入思考,真的是這樣嗎?

植物不像人一樣,各類器官和觸覺都發達,能最直接的感受外界並作出反饋,植物在人們的眼裡只是簡單的生物,如果連它們都能因為謾罵或者讚美來呈現死亡和茂盛兩種生命狀態,那人類當然更是這樣。

當植物都能被罵死時,我們該思考的是:語言暴力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其實語言暴力時刻發生在我們周圍卻從來不被重視,孩子每天接收最多的語言反饋來自於自己的父母,也是語言暴力的重災區。

曾經看過這樣一項問卷調查,調查家長對孩子的家暴方式,調查結果一目了然,超過70%的家長都會對孩子發脾氣使用語言暴力攻擊:

這說明,家長對孩子的語言暴力行為絕對不是少數現象,它是普遍存在的。

這樣的畫面家長熟悉嗎?

孩子考試沒考好時,家長拿起試卷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罵:「你怎麼這麼笨啊!這麼簡單的題都能做錯?」

當孩子向家長展示剛做好的玩具模型想求得表揚時,家長不耐煩地說:「玩玩玩,整天就知道玩,怎麼不見你把這份兒心思用在學習上!」

當孩子不小心做錯事時,不問原因先脾氣暴躁的訓斥一頓:「再有下次看我不收拾你!」

還有很多場景一幕幕回放在我們眼前,中國的家長在面對孩子做出令自己不滿意的事時,第一反應通常都是指責和怪罪,指責孩子讓自己生氣,怪罪孩子達不到自己的要求。

全球兒童安全組織Safekids就曾發布過這樣一套公益海報來反應這一現象。

三個孩子手裡抱著不同的東西,分別是考了26分的試卷、打碎的花瓶和髒兮兮的足球,他們的眼神或布滿畏懼或充滿膽怯或是戾氣,就是沒有孩子該有的天真稚氣和開朗。

他們的身上刻著這樣的話:

「你腦子被豬吃了嗎?考成這樣還有臉回家?」

「天天毛手毛腳的,闖禍精啊!家裡有你真是倒大霉了!」

「沒見過你這麼髒的孩子,垃圾堆里撿來的嗎?」

這套孩子直面家長語言暴力的海報一公布出來,孩子的表情就令萬千人心碎和沉默,原來被家長罵的時候,孩子是這麼的無助和害怕。

央視法制頻道花費10年,關注問題少年、探討家庭教育所拍攝的紀錄片《鏡子》引起轟動,其中有一個案例就是關於父母對孩子的語言暴力。

高中生張釗因為輟學被父母送進了特殊學校,當記者採訪他與父母的相處方式時,他說道:爸爸經常會恥笑我,罵我膽小,這個標籤從小就打壓著我。所以長大了就把被爸爸嘲笑過不敢做的事一 一做出來以示反抗,比如早戀和輟學。

當向父母訴說著學校壓力過大時,得到的回應是媽媽的批評:「學校那麼多人?別人都受得了,為什麼你不行!」

沒有關懷和安撫,冷漠和指責從來伴隨著他,於是他選擇用自己的方式去反抗父母,最終成了別人口中的「問題少年」。

成龍的《新警察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裡面吳彥祖詮釋的角色讓人印象深刻,不只是因為帥,更是因為他身上的矛盾性。

一個虐殺警察的惡魔,最渴望的卻是得到警察父親的關注和誇獎。他的父親是一個冷麵形象,從小對阿祖的教育就很嚴苛,阿祖說無論自己做什麼都無法得到父親的讚賞,於是只能與警察對著幹才能引起爸爸的注意,一切的崩壞只來源於一個孩子對父愛的渴望,於是他變得十惡不赦。

最後在頂樓的時候,阿祖深陷警察的包圍圈,他滿臉寫著無所謂 ,這時他的父親急匆匆上來了,當大家以為父親勸阻孩子回頭是岸感化孩子的溫情一幕即將上演時,誰能想到父親一開口就對他破口大罵:「混蛋!廢物!我怎麼會生出你這樣的兒子!」

阿祖聽到後臉上的表情從無所謂變成了絕望:直到這個時候爸爸還在罵我。

他的人生徹底崩塌了。

曾經看過一句話:中國的孩子在家長的眼裡沒有獨立的人格,反而更像一個容器,承載著家長的喜怒哀樂。

高興的時候給表揚,惹家長不高興的時候就發脾氣,沒有人願意蹲下來與孩子平視,也不願意溝通,就像他們常說的口頭禪:小孩子,懂個啥?家長把孩子當做自己的所有物,口不擇言對孩子惡語相向,還覺得孩子不會記仇,畢竟「我都是為你好。」

孩子不懂得分辨大人世界話術中的潛規則——越陌生,越禮貌客氣;越親密,越無所顧忌。孩子只會直白的接受你所有指責和奚落,然後一 一當真,變得內向和自卑,對自己產生懷疑。

「原來我在父母的眼裡這麼差?」

「原來我這麼糟糕。」

中國的父母總是吝嗇於表現對孩子的愛覺得丟臉,好像指責這種直白的言語更能激發孩子,但是愛不表達孩子不會知道,指責卻會變成日積月累的刀子刺向孩子稚嫩的心。

你沉著臉,對孩子就是陰雲密布;

你發飆,對孩子就是打雷下雨;

只有你開心,對孩子才是雨後放晴。

你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在影響著孩子,如果整日讓孩子活在語言暴力下,讓他覺得生活陰雲密布,那他的心靈怎麼可能充滿陽光。

清代教育家顏元說,「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

不要執著於嚴苛的語言才能讓孩子長記性,把讚美的話語沒收,可是就連植物都能在人類的誇獎之下變得生機勃勃,更可況是孩子呢?

少些打壓、苛責、怪罪

多些溝通、安慰、表揚

你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孩子,即使不是最優秀、永遠不惹你生氣的,也會是一個內心充滿陽光和自信、勇敢面對生活的好孩子,有了這兩點的孩子,無論是學習還是做人,都更能成功。

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驛站 的精彩文章:

不要那麼自私,關起門來不想做事 凈宗法師

TAG:驛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