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女孩矽谷創業歸來:不想做女強人 只想做自己
受訪者:栗子27歲 重慶人
本科南京大學廣告專業、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碩士學位。畢業後在矽谷創業並拿到國內某投資基金百萬美元融資,兩年後因項目結束開始了人生新階段,目前在某電商創業公司任產品經理。
漂亮、自信、聰明,這是我從栗子的經歷中感受到年輕人應有的狀態。她很有內心力量,即使曾經的她身上比同齡人多了很多標籤:90後創業者、美女CEO、留學生。
前一段的創業經歷,也許是她人生里最刻骨銘心的一段,雖然失敗,其中的成長印記卻已牢牢落在了心底。聊天過程中,她談及這段經歷已淡然成熟了許多。
我想,年輕時有些不能到達的彼岸,但並不意味著從此擦肩而過。只要她潛心成長,一定會爆發出比現在更大的力量。
學生時代,把書讀好是唯一的目標
我爸爸是位大學教授,為人很學術,對我的管教很嚴格。每天都會指導我看書、背詩、練毛筆字,就連見我看電視都會很嚴肅地批評。
爸媽喜歡拿我和朋友家的孩子比較,別家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會如數要求我來做。他們聚會時還經常念叨,「我們家孩子很自覺學習,不用我們催」,把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和成績當成一種談資。
這些,無形中給了我壓力,所以我從小對待學習都非常主動認真,更讓我養成了一個不願認輸的性格。我不願意讓爸媽看到成績差的我,每次考試成績出來後都會暗自在心裡對比那些考得比自己好的人優勢在哪裡。
大學時,我開始有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加入了校辯論隊和學生會外聯部。選我進辯論隊的學姐和我講:「當時選你的時候,大家都覺得你氣場很足,但邏輯差了很多」。
於是,我開始在辯論隊里學習邏輯表達和思辨能力,也許這也為我之後的各種商業談判奠定了些基礎。
當時,家裡為我未來做的唯一規劃就是畢業後出國讀研,大二時我努力爭取到了學校的出國交換機會。
大三就很早的把GRE考了下來,剛好趕上系裡有美國讀研的名額,我馬上發郵件給美國學校提出了提前就讀申請,於是在大三就去了美國讀研究生。
我的學習一直還算輕鬆,因為不打算走學術路線,所以只要達到自己心裡的目標就可以了。直到研究生快畢業時,身邊的朋友都開始在美國找工作,我感覺好像忽然一下子失去目標了。
我也開始隨大流不停地去面試,不停地失敗,這個過程讓我很受挫,開始思考是不是應該回國。回頭來又想,如果僅僅是以普通留學生的身份回國,那也會和應屆畢業生一樣立馬投入到找工作的大軍里去。
對當時的我來說,一方面能留在美國工作是最好的選擇,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不讓爸媽失望。
所以我瘋狂地找工作,終於,矽谷的一家硬體公司通過了面試並解決了我的簽證問題。那時我的感覺就像是完成了一場人生大考,身上的負擔頓時小了很多。
第一批拿到融資的90後創業團隊
研究生時,我和2個朋友做了一個推薦服裝搭配的演算法項目,後來參加了學校的創業項目,我作為唯一的女生代表團隊參加演講競選。
隨著項目雛形的完善,學校推薦了我們參加矽谷的創業比賽。我們在比賽後收到了矽谷孵化器的邀請,正好趕上當時我的實習工作也在矽谷,所以我跟著項目一起過去了。
在矽谷,按部就班的工作非常無聊,對公司的硬體產品我也絲毫提不起興趣。於是,我就經常去孵化器看之前的項目進程,那種創業的熱情非常感染我。後來,我索性辭職,連簽證也不要了,和項目的人一起投入到創業中去。
一開始爸媽非常反對,認為我沒有經驗做好創業這件事。第二是認為創業太累,擔心我太吃苦。一心只想創業的我,認為年紀輕輕沒什麼好失去的,便不顧父母反對,堅持選擇了自己喜歡的事情,開啟了一段特殊的創業時光。
我算是同齡人里最早一批創業的,當時身邊的創業者大都比我年長。這導致我跟身邊的同學狀態很不一樣,完全不在同一個圈子裡。
在孵化器里,我們開始摸索可行的商業模式,找了很多種子用戶來測試流程。最開始我們想做租衣服,於是我在微信上尋找願意體驗的用戶,並得到了一些用戶的認可。
3個月孵化結束後,我們就開始找融資。孵化器邀請了很多投資人來,包括一些國內投資人都在尋找有潛力的創業項目。
我代表項目開始接觸各種各樣的融資人,雖然在面投資人的過程中屢次碰壁,但我的心態很樂觀,即使面前坐的是身家數億的投資圈大佬,我依然侃侃而談。
我覺得我運氣比較好,正趕上創業的井噴時期,而90後又是屬於創業大軍里最顯眼的一批。因為在最開始就打算把項目做到國內,收到國內的投資意向後,我便開始了回國找融資的歷程。
周周轉轉幾波投資人後,我接觸到了一位投資經理,第一次去他辦公室時,這位經理還以為我是去應聘前台的實習生。一番了解之後,他對我們的項目很感興趣,第二天就幫我約了一位天使投資人。
沒想到在短短的一次會面後,這位投資人就決定拿出一百萬美金支持我們創業,也就是我們的天使輪融資。投資經理後來說道:「第一面見你,就覺得你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女生,充滿自信。」
深陷創業的泥沼里
回國之後,我慢慢感受到這跟在矽谷的環境已經完全不一樣了,離投資人更近,離這個行業更近。我感覺自己還沒有把創業這件事縷清,就開始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推進了創業的激戰里。
剛融到錢的時候,很多媒體過來採訪,身邊的同學、親友都知道了我在創業。當時整個創業圈的熱錢特別多,圈子的氣氛非常浮躁。
每天除了工作,還會參加各種聚會、路演,結識了創投圈裡各種各樣的人物,這種社交讓我整個人的狀態開始飄起來。
家裡人也都只看到我很光鮮的一面,會在茶餘飯後討論,然而這對我來說又像是小時候遭遇壓力的一種回滾狀態。
公司產品這塊的進度就相對慢了很多,我們的計劃是做跨境電商,美國作為供應鏈,國內作為市場。拿到投資後,我和小夥伴在北京五道口租了一間民居就開始搭建團隊,同時還有美國的一位合伙人也加入進來一起開展業務。
那位投資經理對我很好,他經常給我介紹新的合作夥伴,但其實也給了我很大壓力。那時候剛回國,我沒有任何國內資源,招人也很困難,因此當時招來的團隊不是特別理想。
見合作夥伴、招人、搭建產品架構、公司管理,每天24小時掰開了都不夠用。團隊的流動很高,項目的推進很費勁。作為CEO的我,也沒有清晰的方向,短時間內嘗試了很多模式,都沒有完全堅持做下來。
一開始租衣服模式,國內對二手衣服接受程度低便放棄;後來做美妝時尚社區,也不了了之。大家心裡很清楚產品應該教育市場,但我們時間緊任務重,短時間內看不到效果的產品沒有繼續去深入。
我跟合伙人也吵過很多次,團隊的融洽度還有配合度都不夠。和美國的對接一直效率非常低,一方面是時差原因,另一方面是雙方互不理解。
項目在摸索階段經常有變動,他那邊跟不上我的變動,美國那邊需要做運營,還需要談供應鏈及品牌合作。
我個人認為他進度很慢,還養著一個不小的團隊,希望能夠回國和我磨合一段時間。他不希望我插手太多,於是兩人經常吵架。
特別嚴重的一次,是我連續3天找不到合伙人,手機打不通,辦公室沒有人,甚至我讓他的女友去他家敲門都沒有人。幾天後,才得知他生病住院了。
氣頭上的我根本無法顧及他的狀態,指責他為何如此不負責任。他也十分委屈,認為自己為公司辛苦工作,生病了也得不到體諒。最終,他選擇了離開。
創業過程很掙扎,雖然我們也慢慢積累了一批早期用戶,每個月有幾十萬流水。然而,這個收入完全不能支撐團隊融資的需求。
我基本上一周五天可能就一天在辦公室,剩下時間都在外面見投資人,記得那年冬天特別冷,我天天往返於五道口、國貿、望京。
其實公司的產品還沒完全成熟並不適合見投資人,但沒辦法,公司快沒錢了,必須要談下一輪投資。
每次見投資人,對方都會給不同的意見。每次聊完我就很心動,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回公司後就會動搖,考慮是不是應該換個方向。
在這種反反覆復的變動中,我的心態很不好,非常急於求成,忽略了一些重要的東西。首先,我沒想清楚自己要做什麼,其次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創業。
因為最開始創業也是被人拉進來這個項目,從來沒認真想過創業是為了什麼,一直是被推著走,直到後來變成了一種騎虎難下的狀態。已經走到當前這一步,沒有辦法直接停下來。
作為項目的主心骨,我自己都不知道要往哪裡走,所以更不可能去找到能和我站在一起的人。沒有人能夠分擔我的壓力,也沒有人能理解我所面臨的處境。
那段時間,我每天睡不好,胸口很悶,整個人像生病了一樣,我漸漸覺得自己快撐不下去了。在項目後期,我花了很長時間做抉擇。其實,放棄也不容易,因為要和投資人、團隊、合伙人有一個交代。
在這種焦灼的狀態下,我和那位天使投資人聊了一次。他用非常簡單直白的道理開解我說:「你看桌子上的東西是不是很多?你現在就跟這張桌子一樣,心裡東西太多了。你現在需要把這些東西全扔掉,去旅行一下。」
聽完他的一席話,我突然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他知道我現在的狀態做什麼都做不好,不如就不要做了。其實,他是給了我一個台階下,讓我內心的愧疚感稍微緩和了一些。
我從小到大一直都比較順利,這便算是一個較大的挫折了。我覺得自己創業的運氣成分更多,但在運氣好的時候會有一種錯覺,覺得這是自己的能力。但其實不是,能力只佔一小部分,主要還是運氣成分。
記得那段時間我還跑去算命,現在想來覺得也挺可笑的,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幹嘛,別人怎麼能告訴你方向?
回顧自己這段創業經歷,我覺得做事前一定要明確自己的目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是很重要的。
另一個就是要懂得堅持,把大家的成長經歷放到十年的框架里來看,在最初跑得快一點也沒有什麼了不起。幾年之後,身邊的朋友也開始創業了,大家仍然是在一個起跑線上。
回歸正軌,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在休息了一段時間後,我開始了自己第一份正式工作,在一家電商公司做產品經理,摸索工作的流程和團隊運作的過程。
和同事之間的溝通,我也會更注重聽取別人的意見,不會把關注過多放在自己的意見上,學會傾聽。
目前,我任職的這家公司也處於創業初期,作為產品經理的我需要調配UI、設計和技術,並幫助供應鏈選品。公司項目有贏利點,所以並不著急融資。沉下心來優化供應鏈,每個品類都一步步做好才是最核心的要務。
在這兩年的打磨里,我的性子也變得慢下來。不急於去追求所謂的事業,花一點時間去想透自己要做的事情。屏除了不必要的社交和壓力,拿出些時間學會和自己相處。
有一位和我關係很好的表姐,她在我最困惑的日子裡給了我一些引導:「迷茫的時候,你就想自己做什麼事情是開心的。找到了這件事情,然後把它放大,你才能夠找到自己適合的事情。」
我想了想,覺得寫東西時候的自己很開心,能沉下心來。她說,「那不就是了嗎?」
於是閑暇時間,我開始在豆瓣和公眾號上寫文章,沒想到寫了一段時間文章被推薦了,有了一批固定的粉絲,慢慢找回了一些簡單的快樂。
所以,我覺得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適合的事情,對不適合的領域就不要去強求,像創業之於我,寫稿之於我朋友。
不再因為周遭的環境所干擾,專註於內心的聲音,這是我現在應該做的事情。成功於現在的我來說,就是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狀態。
現階段,我還會和朋友做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極簡計劃,每個月控制開銷在1千以下,這對於在北京生活的人來說並不容易。但當我真正去做時,發現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以的,還可以讓自己的飲食更健康。
雖然,現在做的事情很慢,但還都挺有能量的。漸漸地,就像慢慢可以找回自己一樣,摸索到自己最愉悅最喜歡的事情,然後往那個理想的方向靠攏。
記得項目結束後,我過了一段很封閉的時光,不願意和其他人聊這個事情,也不願意再去接觸那些創業的小夥伴,很刻意地跟之前的人保持距離。
就好像大家平時都是一塊上學,結果我高考失敗了,他們上大學了,後來發現其實他們也沒上大學。想明白了,我會再去嘗試跟這些朋友溝通,雖然也都是萍水之交。
在這個圈子裡競爭是無處不在的,比較的感覺一直都存在。之前,我很鄙視回家結婚帶孩子的人,現在會覺得大家都有自己的選擇,不是所有人都要活在那個世俗標準裡面的的成功。
別人眼裡的成功也只是別人眼裡的,每一種選擇都沒有對錯,我也是慢慢才理解了這個道理。放下這些包袱之後,我知道自己不想成為女強人,不想做一個高管,不想對很多人負責。
畢竟,對別人負責的能力是有限的,我承擔不起那個壓力,工作上的抗壓能力確實沒有那麼強。我只需要對自己負責就好。
現在的我,看待這次創業失敗的經歷已然釋懷。這世上也沒有白走的路,走的每一步都算數,即使走偏了也好,那也是你在走的路。總會學到東西,看到的東西也不一樣。
現在這個社會已經不是由短板決定,而是由長板決定。如果你的長板足夠長,總會有一些能夠做下去的事情。所以現在看到了自己寫作上的能力,就堅持寫下去,看看能寫成個什麼樣子。
處於我這個年齡的人應該都是在尋找階段,很少有人會很篤定自己就要做這件事情,所以我不會再著急,而是慢慢尋找適合自己的生活節奏。
TAG:網易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