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語文教師的閱讀素養卡在哪兒

語文教師的閱讀素養卡在哪兒

語文教師的閱讀素養卡在哪兒

在基礎教育界,「核心素養」是一個熱度很高的詞。具體到語文教育,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高中語文新課標規定,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四個方面,即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這是經過分解的核心素養,而這四個方面,都離不開閱讀素養的養成,閱讀是達成這四個素養的根基。其實,語文教育,一言以蔽之,就是培養聽說讀寫的能力。而作為以漢語作為母語的學生來說,聽與說的訓練,可以從家庭與社會中自然習得,而讀和寫,需要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可以說,在整個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語文學習,很大程度上是讀和寫的訓練,特別是到了高中階段,更是如此。如果延伸到大學階段,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師範生作為「准教師」,其核心素養亦可歸結為以上四個方面,閱讀與寫作能力的訓練同樣是重中之重。

對於語文教師是否一定要閱讀大量課外經典作品,在這次研討會上,也有不同的聲音。首都師範大學的張彬福教授認為,語文教師的擴展性閱讀很重要,但是讀透教材是第一步。如果教材都讀不透,教學就缺乏針對性,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他說:「我們教師的讀書首先應該從研究課本文本開始,而不是在課本以外去讀很多的東西,那些東西固然可以反哺你的教學,但是你首先要把文本讀好。」他以部編本一年級語文教材里的一篇課文《荷葉圓圓》為例,舉例說明課文所蘊含的生活邏輯,如果讀不透文本,教師就會犯邏輯性錯誤。

回到閱讀出發之地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閱讀?讀書的方法是什麼?

目前的語文閱讀教學,有許多誤區。其一是迷信閱讀書目。誠然,閱讀書目很重要,在出版物多如牛毛的時代,在每年產生數千部長篇小說的年代,篩選過濾掉劣質的書籍是十分重要的。近年來,許多中小學、大學都有針對學生的閱讀書目,這是好事,說明整個教育界對閱讀都很重視,說明社會對閱讀有熱切的期待。問題是,琳琅滿目的書目讓我們的閱讀變得無所適從,變得越來越格式化,我們的閱讀已經變成了規定性的動作,我們失去了自由選擇的權利。許多語文教師天天盯著推薦榜去讀書,而不是按照自己的閱讀興趣去選擇,這樣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閱讀動力的持久性。

其二是迷信閱讀方法。語文教育專家們設計了許多種讀書方法,有朗讀法、默讀法、精讀法、略讀法、速讀法,等等。這樣一來,彷彿一下子學生和老師都不會讀書了,都需要接受各種指導,傾聽許多講座和培訓,才有資格打開書本,按照所謂的專家所規定的路徑去閱讀。像目前提倡的「整本書閱讀」,這本來是一個好的閱讀倡導,但是一旦把這個理念格式化,用培訓的方式加以推廣,宣講閱讀路徑、方法,就會束縛住閱讀者的手腳。語文教師學會了屠龍術,卻陷入了困惑中。人們不禁要問:在層出不窮的閱讀方法指導下,閱讀的從容和美感何在?

其實,閱讀需回到最原初的常識那裡,不應被所謂的閱讀方法綁架。以文學閱讀為例,閱讀的實質是一種美的享受,是和大師進行心靈的對話,是感受文字蘊含的無窮魅力。閱讀是沒有多少技巧的,真正有效的閱讀是進入一種境界,是不帶任何功利色彩的審美境界。譬如我們打開《詩經》,讀開篇的《關雎》,隨著眼睛掃過一行行詩句,由文字觸發的心靈震顫撲面而來,那個輾轉反側的青年男子,對窈窕淑女的思念填滿了我們的心胸。美好的愛情,兩千多年以來,依然讓我們每個人怦然心動,迷醉在其中,流連忘返。

在此,我想強調自由閱讀的重要性。當然,按照權威專家推薦的書目去閱讀固然是捷徑,但是自由閱讀,往往能夠真正激發起閱讀興趣,從而達到最佳的效果。溫儒敏教授在會議發言中說:「閱讀不要完全指向考試,也不要完全指向寫作,現在為什麼學生不喜歡讀書?因為目的性太強他不喜歡讀書。要給學生自由閱讀的空間,即使不能給80%、90%,也要給他20%、30%。沒有自由,就沒有興趣,你規定讀完以後寫一篇文章,你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他只要帶著這個任務,讀書的興趣就會減少一半。關於這一點,我們做過實驗的。」

只有解決了讀什麼、怎麼讀的問題,語文教師的閱讀素養才可以培養起來。而有了閱讀的根基,「腹有詩書氣自華」,語文教師的核心素養在此基礎上,才會有效地培育起來。

(作者王德領,系北京聯合大學師範學院中文系教授)

文章來源:《中國教育報》2018年10月08日第9版 版名:讀書周刊

本期編輯:項佳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烈士紀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在京隆重舉行
我更有本領了!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