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廣元朝天六旬大爺一生七次搬家 要數這次最幸福

廣元朝天六旬大爺一生七次搬家 要數這次最幸福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

張玉偉 封面新聞記者 劉彥谷

9月30日,對廣元市朝天區大灘鎮自然村七組的陳雲貴家來說,意義非同一般。當天,61歲的他正從交通閉塞、條件落後的大山深處搬到山下的易地扶貧集中安置點,這也是他一生的第七次搬家。

「我們就住在那個白雲罩到的大山後頭。」陳雲貴的家住在直線距離約三公里以外的大山裡,雲霧在山間繚繞,一塊巨大的裸露岩壁若隱若現。

家境從小貧寒的他,加之父親體弱多病,從12歲開始當家,當時的「家」就建那座大山背後的一個懸崖根處,破爛、擁擠、危險。

為了能讓一家人住上安全踏實的房子,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他家先後在山上修了六次房,每次都往外挪一點,但始終沒能走出大山,更未能改變貧窮的命運。

住在山裡最大的問題就是不通公路。2009年,為了想有一條通到家門口的路,陳雲貴想方設法籌集近4萬元,周圍四戶鄰居出工出勞,在懸崖絕壁間劈出一條機耕道。坡陡、路窄、毀損大,那條辛辛苦苦刨出的機耕道,至今通過車的次數都不到十次。「要從山上走到這(安置點)至少需要兩個小時。」

說起大山深處的家,陳雲貴感慨萬千,村民們經歷的艱難故事更是說也說不完。「現在這兒弄得好呀!地方又大又平,房子亮堂,交通方便……再也不過以前那種肩挑背磨的日子了。」陳雲貴眯著眼睛,環顧著安置點四周,「這是黨的好政策,讓山裡的群眾切切實實感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天還有10戶群眾和陳雲貴一樣,也從大山深處搬到了自然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餘下25戶也於近日陸續搬入新居。

近年來,朝天區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443」菜單式易地扶貧搬遷新路,2016年至2018年以來,2682戶9086名貧困人口按照自己意願,通過分散自建、規模集中、城鎮購房、政府兜底等4種安置「菜單」,統規統建、統規聯建、統一代建、農戶自建等4種建房「菜單」,自由選擇安置方式、自主開展住房建設。鼓勵和引導集中安置戶積極發展鄉村旅遊、生態種養、現代服務業「三大產業」,分散安置戶發展庭院經濟、休閑經濟、紅利經濟「三大經濟」,對城鎮購房戶實施就業促進工程、創業扶持工程、政策增收工程「三大工程」,實現了搬遷戶穩定增收,預計2018年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人均收入可達4500元以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七旬藝術家姜公醉作50萬字巨聯 意在資陽設碑林
未來「人工智慧法官」會成為正式法官嗎?聽聽法官和專家怎麼說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