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一座古橋竟然讓「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成為現實,它還是揚州的標誌

一座古橋竟然讓「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成為現實,它還是揚州的標誌

一座古橋竟然讓「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成為現實,它還是揚州的標誌

如果說天安門是北京的標誌、東方明珠是上海的標誌、五羊雕塑是廣州的標誌、解放碑是重慶的標誌,那麼五亭橋則是揚州的標誌,因為它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建在揚州最著名景區——瘦西湖之中,歷史上不乏墨客騷人的讚歎。

一座古橋竟然讓「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成為現實,它還是揚州的標誌

揚州這座有著「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稱的江南名城(雖在江北,但其文化卻是真正的江南),它不僅有過「揚一益二」的輝煌,有過「中國運河第一城」的美譽,也是歷史上眾多文人墨客爭相吟頌的地方,諸名「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其中不乏李白、杜牧、蘇東坡、 黃庭堅、柳永這樣的大家作品,也不乏眾多膾炙人口的詩詞名句。

一座古橋竟然讓「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成為現實,它還是揚州的標誌

五亭橋始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因建於蓮花埂上,從空看看又恰似一朵盛開的蓮花,所以又名蓮花橋,是瘦西湖的標誌 ,在全國園林中亦有一席之地。其最大的特點是陰柔陽剛的完美結合,南秀北雄的有機融和。

一座古橋竟然讓「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成為現實,它還是揚州的標誌

據說,當年乾隆南巡到此曾感嘆它象瓊島春陰之景,它的確是深受北京北海五龍亭的影響,五龍亭的五亭臨水而建,中日龍澤,重檐下方上圓,象徵天圓地方;西為涌瑞、浮翠,涌瑞為方形重檐,浮翠為方形單檐;東為澄祥、滋香,澄祥為方形重檐。五亭皆綠琉璃瓦頂,亭與亭之間有石樑相連,婉轉若游龍,另龍澤、滋香、浮翠三亭有單孔石橋與石岸相接,珠欄畫棟,照耀漣漪。

一座古橋竟然讓「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成為現實,它還是揚州的標誌

但是揚州五亭橋所在的瘦西湖並沒有北京北海的開闊水面,自然無法照搬北京五龍亭的設計,於是揚州當地的工匠便別出蹊徑,將亭、橋結合,形成亭橋,分之為五亭,群聚於一橋,亭與亭之間以短廊相接,形成完整的屋面。

一座古橋竟然讓「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成為現實,它還是揚州的標誌

橋的造型典雅秀麗,黃瓦朱柱,配以白色欄杆,亭內彩繪 藻井,富麗堂皇,具有南方建築的特色。而橋下則是具有北方建築特色 的厚實橋墩,和諧地把南北方建築藝術,把園林設計和橋樑工程結合起 來。五亭橋有15個橋洞,十五月圓之夜,每洞各銜一月,15個圓月倒懸 水中,爭相輝映,於是便形成了「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的景緻。

一座古橋竟然讓「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成為現實,它還是揚州的標誌

五亭橋之所以能成為揚州的標誌,不僅是因為他歷史悠久,它的設計真的是非常精巧,連中國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都說:中國最古老的橋是趙州橋,最壯美的橋是蘆溝橋,而最具藝術美的橋就是揚州的五亭橋。五亭橋的橋身由大小不一形狀不同的卷洞組成。空靈的拱頂卷洞配上敦實的橋基,橋基在直線配上橋洞的曲線,加上自然流暢的比例,就取得了和諧統一的視覺效果。

一座古橋竟然讓「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成為現實,它還是揚州的標誌

五亭橋在二百多年的歷史煙雲中已經數度損廢,我們現在看到的建築是1933年重修的,解放後又有多次小的修整,但都沿用了最初的設計方案。

一座古橋竟然讓「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成為現實,它還是揚州的標誌

煙花三月下揚州,揚州必游瘦西湖,而瘦西湖更是不能錯過最為耀眼的五亭橋,現在不僅是瘦西湖的各種宣傳冊上印著五亭橋的畫面,就連揚州城的標誌也是一個五亭橋的形狀。

一座古橋竟然讓「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成為現實,它還是揚州的標誌

五亭橋建築年代稍晚,錯過了李白、杜牧、蘇東坡這樣的大家,否則一定會有很多千古名句流傳,但清代詩人黃惺庵也曾有詩云:「揚州好,高跨五亭橋,面面清波涵月鏡,頭頭空洞過雲橈,夜聽玉人簫」,雖然並不是描寫揚州最有名的詩,卻是描寫五亭橋最經典的名句,至今仍被人們傳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