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夢想但不懂經營,馬斯克最大的敵人是他自己
Elon Musk是太空旅行、清潔能源、解決人類問題的大規模工程的忠實擁躉。因此,那些Tesla的反對者們——Tesla一直困於生產、勞動力和債務問題——總是讓他心煩意亂。8月7日,他宣布了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私有化。「我考慮以每股420美元的價格將Tesla私有化,」他在推特上寫道,然後分析師、記者、投資者和粉絲們都懵了。420美元對於當天的股價來說溢價夠高,但問題是他是認真的,還是開玩笑的?
但這似乎不是開玩笑。Musk在隨後的推特和博客文章中證實了自己的計劃,暗示交易已經完成,就等著董事會投票了,而個人投資者可以保留自身的所有權。但根據美國證券交易監督委員會的說法,本次私有化沒有給出任何合法的計劃。在對此事進行調查後,美國證監會指控Musk犯有欺詐罪,罪名是在槓桿收購問題上誤導投資者。
證監會的備案文件稱,推文中的所有內容幾乎都是虛假或有誤導性的。Musk曾與一家主權投資基金進行過非正式討論,該基金已經大量買進了Tesla的股票。而私有化的資金沒有落在實處。根據起訴書中的描述,在Musk宣布此事之前,Tesla高層對此事一無所知。
後果可能會很嚴重。證監會的訴訟旨在迫使Musk放棄從涉嫌違規行為中獲得的利益,並面臨民事處罰,以及禁止他擔任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或董事——最令人擔心的就是這個,有可能讓Musk徹底從Tesla走人。
無論在公開宣布將Tesla私有化時的想法是什麼,很難想像會Musk如此魯莽。儘管不乏雄心和遠見,但Musk可能沒有經營上市公司的經驗或氣質。
蘋果、亞馬遜、Facebook和谷歌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這很了不起,但這些公司終究是通過挖掘你的個人數據來製造手機、運輸商品和兜售廣告的。這並不是所有人夢想中的未來。
這也是Elon Musk吸粉無數的部分原因。他不是整天想著把智能手機做得越來越大,而是想著讓電動汽車如何商業化,讓可重複利用的火箭商業化,並希望利用它們將人類送上月球和火星。他還想在城市地下挖隧道,以提升交通效率。這些是值得實現的夢想。
Musk實現這些夢想的方式讓他在美國證監會遇到了麻煩。他在推特上有2200萬粉絲,跟他們還有直接的聯繫。2016年12月,他發推說:「這交通快把我逼瘋了。我打算建一台隧道挖掘機……」大家都想這麼干,但Musk卻打算兌現承諾。「我將付諸實踐,」幾小時後他補充道,然後Boring Company橫空出世了。
像這樣的舉動已經讓Musk封神了——既是發明家,也是瘋子。這也是為什麼大家嘗嘗把他和Tony Stark相提並論的原因。唯一的問題是, Tony Stark是一個虛構的人物。但在這樣的造神之下,大家只會更加相信這些神話。
1999年, Musk的第一家公司Zip2被康柏公司收購,他從這筆交易中獲得了2200萬美元。Musk的下一個項目PayPal上市後,於2002年以15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eBay,他獲利1.65億美元。SpaceX是私人公司,Boring Company是SpaceX的子公司。所以你看,Tesla是Musk第一次管理上市公司。
毫無疑問,Tesla肩負著把電動汽車從夢想變成現實的重擔。但該公司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儘管已經超過了通用和福特等公司的市值,但其汽車產量仍難以達到傳統汽車製造商的水平。公司燒錢太多,負債纍纍,還面臨著勞工權利問題。
像SpaceX這樣的私人公司是不會像Tesla這樣的上市公司一樣把矛盾公開化的。Musk憤怒異常,和報道特斯拉問題的媒體爭執不休,在公司的財報電話會議上相當好鬥;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個人痛苦。
或許最重要的是,Musk似乎被那些做空他公司的投資者激怒了。「上市意味著有大量的人有動機攻擊我們公司,」他在一封給公司全體員工的電子郵件中寫道。
其實我們可以理解。儘管所有的公司都或多或少地被做空,但到今年早些時候,Tesla的空頭頭寸遠超規模大得多的公司——100億美元。排在空頭頭寸第二位的是蘋果公司,94億美元,但蘋果的價值是Tesla的16倍多。
這種情況會讓任何一位CEO感到不安。但Musk的處理辦法和其他CEO不一樣。他在推特上嘲諷賣空者。而一些人可能覺得,他要是把這些精力用在解決生產和債務問題上會更好。另一些人可能會注意到,證監會的指控證明了做空者是正確的——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Tesla的股價已經從8月7日的最高點下跌了30%。
沒人能知道Musk到底在想什麼,但我想知道,他對未來的承諾是否與他在一家上市公司擔任CEO起衝突。對投資者來說,做多做空很正常,它是一種金融工具。但Musk似乎不這麼覺得,他無法將公司的業績和投資者的反應與他自己對企業幫助實現未來的願望區分開來。
Musk可能並不覺得自己凌駕於法律之上,而是覺得自己被愚蠢的法律法規所阻礙。所以有人覺得,Musk未來還會再次違反法律法規。而證監會一再強調的是,「不管你是名人還是為了技術創新,都不能免除法律責任。」
大多數人都不喜歡金融,因為它永遠不會像技術人員那樣表示要「改變世界」,它只想賺錢。相比之下,如今的科技公司往往會對自己的改變世界的願景深信不疑。Elon Musk同樣如此,他相信自己的遠見甚至到了瘋狂的程度,而且對任何不支持自己事業的人表示不解。
對技術的神化或許可以解釋這種情況,但Musk缺乏經驗也有推波助瀾之嫌——畢竟在此之前他從未領導或管理過一家上市公司。
但諷刺之處就在於,Musk的願景確實是合理的。到2022年,賓士將使其所有的汽車生產線實現電動化;福特也正在投資110億美元做同樣的事情。大眾汽車在未來幾年將在電池領域投資250億美元。Tesla證明了電動汽車不是遙不可及的夢。只是由於Musk愚蠢地將願景置於經營之上,他可能永遠也無法實現自己想要的未來了。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做下沉市場情侶主題民宿,「秘密空間」完成Pre-A輪融資
※轉型路上,「美國大學入學考試」服務商 ACT 投資了一家測評平台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