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萬曆皇帝為何28年不上朝?他的陵墓被打開後,專家恍然大悟

萬曆皇帝為何28年不上朝?他的陵墓被打開後,專家恍然大悟

原標題:萬曆皇帝為何28年不上朝?他的陵墓被打開後,專家恍然大悟


萬曆皇帝朱翊鈞在歷史上頗具爭議,在其長達48年的皇帝職業生涯中,竟有近三十年不上朝,消極罷工的程度令人瞠目,以至於時人和後人對其評價偏低,其中最激烈的莫過於「明朝之亡實亡於萬曆」。沉迷酒色、怠政荒誕幾乎成了他的代名詞。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萬曆皇帝究竟如何呢,他在歷史上都曾干出過哪些大手筆?

奇特的留中



留中制度,指的是將大臣們送上來的奏疏放在宮中,即不理睬,也不批示,也不下發。對於當時另一個君臣溝通的渠道,經筵講義,萬曆皇帝也不參加,只是讓講官們將講義送入宮裡而已。


皇帝身為最高決策者,對重大政務不進行處置,又不將處理事務的權力授權給大臣,於是乎整個大明朝高層的政府的運作嚴重不暢。

以萬曆三十年(1602年)為例,當時北京和南京的尚書和侍郎(相當於現代的各部部長和副部長)缺員達到25%和42%,地方行政也出現了一個知縣兼任鄰縣知縣的現象。這從本質上說這是一種不負責,對自己的行政身份,對大明百姓的不負責。


貪財成



萬曆皇帝還是個貪財的皇帝,他聚聯財富的方式是派出礦監、稅監,四處搜刮。


對於農業自然經濟的國家,古時老子在《道德經》中有句名言「治大國若烹小鮮」,老子的意思是,自然經濟,春耕秋收,無為而治,政府不必過分干預。而萬曆的礦監、稅監四處攪和,除了皇帝那份,行政的腐敗,中飽私囊,大家恐怕也都不難想像。

拖延症:用15年立太子



萬曆皇帝因為偏愛三兒子福王朱常洵,而不冊封皇長子朱常洛。


這點或許現代人很難理解,但這是關係到大明朝倫理與政治穩定的一項行為,為此「國本」之爭進行了近20年,使得本就停滯的政局更加混亂。先後出現了「妖書案」、「梃擊案」等,對晚明的政治產生重大的影響。


關於不上朝這一點,我們需要聽聽其他觀點。

1958年吳晗、郭沫若等人開始對定陵進行挖掘,在打開萬曆棺槨的之後,「磚家學者和歷史穴家們」有了一個重大的發現。在《風雪定陵》這一書中有著這樣詳細的記載:


「不論是從棺內萬曆右腿蜷縮的痛苦之狀來看,還是將屍骨復原之後右腿明顯比左腿短的情形,都可以證明萬曆皇帝生前患有嚴重的足疾,不能走路的那種。」


原來萬曆不上朝的原因居然是因為他患有嚴重的足疾。



其實這點在萬曆朝首輔申時行的書《詔對錄》也曾經記載過。由於身體不適,萬曆皇帝不方便出席各種活動,被當時言官和大臣上書指責和謾罵,對此,萬曆經常向他們耐心解釋,說自己「腰痛腳軟,行立不便」「足心疼痛、步履艱難」。


可在言官們看來,這不過只是萬曆不想上朝的借口。直到萬曆「面目發腫、行步艱難」的時候,還有大臣說萬曆是貪酒好色所致,純粹咎由自取,搞得萬曆一氣之下把他趕回了家。


到最後萬曆也沒了耐心,就由他們去了。而這些材料到後來,便成了史學家們批評萬曆「不郊」「不廟」「不朝」的證據。


萬曆就真的那麼十惡不赦嗎?


清史評價萬曆皇帝「怠於臨朝,勇於斂財,不郊不廟不朝者三十年,與外廷隔絕」,事實上,「爭國本」、「妖書案」、「三大征」、「梃擊案」哪一件與萬曆不無關係。


平日的奏章經閣臣票擬後,萬曆基本都閱覽;「勇於斂財」好像有這回事,但「三大征」軍費開消沒用戶部一分錢,都是皇帝自掏腰包;「不郊不廟不朝者三十年,與外廷隔絕」,遂讓人想起老子《道德經》有言「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蓋天下之明君盛主,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哪一個不是家喻戶曉,唯有萬曆皇帝朱翊鈞在位48年,太上不知有之(至高至善的掌權者,人們彷彿感覺不到其存在),可他卻完成了平定蒙古孛拜叛亂、抗擊日本入侵朝鮮、平定苗疆叛變、減免了農業稅,使得土地得到開墾、民生得到自由發展、催生了資本主義萌芽。


有人說,假如萬曆皇帝再活幾十年,中國必將早於大英帝國成為首個君主立憲的帝國,也許就差這麼一點,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否定一個時代的催生者—萬曆皇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魯迅來了 的精彩文章:

溥儀一生最愛的女人,不是婉容文綉,也不是母親幼蘭,而是她?
劉備背叛曹操,曹操如何處置他兩個貌美的女兒?劉備至死不願提

TAG:魯迅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