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季念:《倫敦新聞畫報》中的晚清中國遊記

季念:《倫敦新聞畫報》中的晚清中國遊記

英國的《倫敦新聞畫報》是19世紀世界上很有影響的以圖像為主要特色的新聞周刊,也是將新聞性與藝術性結合得比較好的新聞周刊。《倫敦新聞畫報》十分注重對於中國的報道,創刊不久就向中國派遣了記者和畫家。這些記者和畫家,一方面親歷戰爭前線,及時地報道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等重大歷史事件;另一方面,又遊走於中國民間,體察風俗民情、遊覽山水美景,創作多篇中國遊記。這些遊記作品具有較強的文學性,可以當作人物特寫、風景散文來欣賞。

《倫敦新聞畫報》描繪了生動逼真的中國風景畫、風情畫、風俗畫。這些中國遊記所描寫的風景美,最有代表性的是長江。《揚子江的風景》《中國的風景》描寫的都是長江風景。前者描寫的是長江上游三峽在「急」和「變」中呈現的奇絕:宜昌上游江面變窄,兩岸高山遮蔽,「水流湍急,深不可測」,水位急速升降(沈弘編譯:《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倫敦新聞畫報〉記錄的晚清1842—1873》(以下簡稱《畫報》)(下),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4年版,第532頁)。後者描寫的是長江下游南京附近的孤兒島在「峭」和「崎」中呈現的險峻。兩篇遊記從不同角度對長江的奇絕險峻所產生的崇高美進行了描繪。

《倫敦新聞畫報》中晚清中國遊記所描寫的風情美,最有特色的是《中國速寫:北京街景》和《中國的家庭生活》。前者表現了19世紀北京八旗貴族舒適悠閑的生活。作者以第一人稱敘述了在北京街頭的所見所聞。「我」到北京街頭畫速寫,看到北京人「里三層外三層地把你圍住」,「街上幾乎每一個男人手中都持有一隻停在小棍子上的鳥」,「是一種隨身相伴的寵物」(《畫報》(下),第601頁)。《中國的家庭生活》第一段描寫三代女子做針線活的親切畫面,「坐在前面的那位老婦人正在縫褶邊,而左邊那位年輕女子在納一雙小女孩的鞋底,後面那兩位小姑娘正在編織細長的絲綢穗帶」;第二段描寫中國男性的家庭生活,「有幾位滿族男子正在下棋,有點像廣東巡撫在他花園裡所下的那種跳棋」(《畫報》(下),第455、460頁),生動再現了中國家庭的溫馨和諧。

《倫敦新聞畫報》中晚清中國遊記所描繪的風俗美,在《中國的春節》《台灣漢族人的禮儀風俗》中得到了很好的呈現。前者以廣州的龍宴為例,描寫了中國的春節盛況,「人們想盡辦法尋歡作樂」,開懷暢飲。舞龍,更是中國春節的一種狂歡儀式:五顏六色的龍身波動起伏,樂隊演奏「震耳欲聾的音樂」,「每個人都開心不已」(《畫報》(下),第461—462頁)。後者重點描繪了一場「跳神的把戲」。兩篇遊記選材精當,代表性強,通過廣州春節舞龍和台灣跳神把戲,動態地展示了中國不同地區的風俗畫。

《倫敦新聞畫報》中的晚清中國遊記,側重於關注下層社會的普通民眾,如勤勞的農家女子、好客的山村鄉民、可愛的陽光少年等。在對日常生活的敘述中,展示了他們獨特的精神面貌和個性特徵。

在《中國速寫:婦女髮型、洗衣方式》中,作者對鄉村女孩洗衣活動的敘述展示了她們的生命活力與勤勞美麗。「這條溪溝里到處都是岩石和鵝卵石,一群小姑娘就在這些石頭上搓衣服,擦肥皂,沖水,以及往石頭上用力甩衣服」(《畫報》(下),第382頁)。這段描寫,人在畫中,畫隨人動,人景共美,賞心悅目。

《中國速寫:翻山越嶺和藝術表演》描繪了作者在九龍附近村莊旅行的見聞,活靈活現地展現了山村鄉民禮貌、殷勤、友善的形象。作者對山村轎夫的「好脾氣」大加讚賞,為林崆村村民的友好熱情倍加感動。村民們「看到任何有趣的事情就放聲大笑,和顏悅色,面帶笑容地跟著我們在村子裡到處走」;他們邀請作者一行共進晚餐,在被謝絕後仍然真誠地請他們吃蜜餞;晚飯後,「一位長得很英俊的小夥子」用四弦琴為客人們演奏歡快樂曲(《畫報》(中),第385頁)。這些描寫,將村民熱情好客、注重禮數的形象鮮活地呈現出來。

《北京速寫》則描繪了一群在冰上嬉戲的中國少年將「一種用玉米杆子做成的冰鞋」「踩在腳下(但並未綁在腳上),然後那些男孩子手裡拿著一根棍子,撐著冰面往前飛快地滑行」,避閃無常,即使「不時地跌倒在冰面上,但很快就站起身來,哈哈一笑,又開始滑行起來」(《畫報》(下),第468頁)。這段動作描寫將北京少年敏捷的動作、快樂的心情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使他們栩栩如生地站到了讀者眼前。

《倫敦新聞畫報》里的晚清中國遊記,綜合運用了對比、襯托、比喻等多種文學手法,敘事情節生動,寫人如在眼前,取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

對比是《倫敦新聞畫報》晚清中國遊記常用的一種敘事方法。《中國的家庭生活》對男女在家庭生活中的日常活動作了巧妙對比,在女人忙於針線與男人閑適棋局的對比中,讓讀者自然而然地認識到當時中國特定階層的家庭生活中男人和女人的不同地位。

襯托在《倫敦新聞畫報》的晚清中國遊記中也有較多運用,分為正襯和反襯。正襯,是將兩種性質相同或相近的事物放在一起比照,以突出作者所要重點表達的對象,如《中國速寫:翻山越嶺和藝術表演》以山路的崎嶇艱難襯托轎夫們的敏捷矯健,「崎嶇的小路有時候就在懸崖邊上,一不留神就會掉入幾百英尺下的激流之中」。但轎夫們「抬著他們的顧客在這種一般人空著手都走不穩的岩石上面健步如飛,正是一種奇妙而令人難忘的景觀」(《畫報》(下),第385—386頁)。反襯,是將兩種性質相反或相逆的事物放在一起參照,以突出作者所要表達的對象,如《中國速寫:在中國旅行——中途歇息》先是以「臭名昭著」的海盜村傳說製造出令人恐懼不安的緊張氣氛,繼而描寫作者一行人受到友好對待並平安出村(《畫報》(下),第388頁)。這些手法的運用更加突出了中國百姓的知禮守節。

比喻在《倫敦新聞畫報》的晚清中國遊記中也得到了廣泛使用。如有的作者將中國婦女髮型比喻為「酷似一把茶壺的柄」,將下雨和淋雨比喻為「天空又開始哭泣,我們躲過了淡水的洗禮」。這些比喻生動有趣,使遊記更具可讀性。

《倫敦新聞畫報》中的晚清中國遊記,儘管在一定程度上滲透著英國人的價值觀念和審美情趣,但這些作品通過對中國風景、風情、風俗的形象描繪,通過對中國普通人形象的細緻展現,通過對比、襯托、比喻等文學手法的運用,在細緻展現普通中國人形象的同時,表現出極強的文學性和可讀性,不僅向歐洲人介紹了中國,而且對今天的遊記寫作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作者單位: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何迪雅 排版編輯:何迪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2018年期刊評價同行評議及專家庫建設公告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