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夢想著成為畫家卻最終成為惡魔,那個人就是希特勒

夢想著成為畫家卻最終成為惡魔,那個人就是希特勒

多災多難的20世紀過去了,如果有人問,有誰曾經給這個風雲變幻的20世紀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毫無疑問,阿道夫·希特勒當是其中首屈一指的一個。在20世紀,恐怕再也沒有一個人像希特勒那樣,給德國人民、歐洲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帶來過如此之多的恐怖、災難、血腥和死亡。

阿道夫·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奧地利裔德國人,政治家、軍事家,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元首、總理,納粹黨黨魁,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 希特勒是一個舉世駭然的歷史人物。他曾將日耳曼人帶到他們從未經歷過的權力和征服的巔峰,把卍字旗從挪威一直插到高加索山脈和非洲,他的納粹精神在德意志颳起了一陣種族主義的狂飆,給世界人民帶來野蠻、瘋狂、殘暴的深切體驗。人類在犧牲了數千萬條生命之後,才把這頭野獸制服。

1905年,16歲時的希特勒就對於凡是日耳曼民族的一切,都有著同樣強烈的熱愛,成為了一個死不悔改的狂熱的日耳曼民族主義者,之前夢想著成為畫家的希特勒,忽然喜歡起讀書來。他參加了林茨的成年教育圖書館和博物館學會,大批大批地借閱圖書。1907年和1908年,他曾兩度被維也納藝術學院拒絕。在他的父母雙亡之後,希特勒的生活日益窘迫,之後因為奧匈帝國這個他憎恨的多民族國家徵兵,他逃到慕尼黑,不得不流浪到維也納街頭行乞,靠賣畫為生,有時被僱傭來掃雪、扛行李。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希特勒志願參加了德國巴伐利亞預備步兵團第16團,並在西線與英法聯軍作戰,先後參加了第一次伊普雷戰役、索姆河戰役、阿拉斯戰役、巴斯青達戰役。1917年,他由"傳令兵"晉陞為上等兵,且因作戰勇敢而獲得一枚"一級鐵十字勳章"和一枚"二級鐵十字勳章"。

曾跟希特勒在一個部隊的士兵介紹說,他在軍中不愛與人交談,收到的信件寥寥無幾。希特勒在1916年的索姆河戰役時,大腿被炮彈炸傷,在1917年3月1日返回戰場。1918年10月14日,在威爾維克村附近,希特勒遭芥子氣攻擊而短暫失明,在此養傷期間,德國向協約國宣布投降。

「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劇情出現了,1919年9月,希特勒接到陸軍政治部的一項命令,要他去調查一下一個自稱"德國工人黨"的小政治團體的情況。就這樣,希特勒的命運從此得到了改變,他以一個可以說是特務的身份,第一次結識了當時只有54名黨員的這個黨。這個黨的綱領是社會主義、國家主義、反猶太主義。

由於希特勒在旁聽這個小黨的開會發言時,痛斥了一個主張巴伐利亞脫離普魯士,並跟奧地利組成一個南德意志共和國的言論,他立即引起了與會者的注意和興趣。兩天後,希特勒突然接到一張明信片,通知他已經被受邀加入了德國工人黨,開始他覺得"又好氣、又好笑"。但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希特勒決定成為這個黨的第96名黨員,並擔任了黨的主席團的第7名委員。從此希特勒邁出了他人生中最具決定性意義的一步。

在希特勒加入德國工人黨後,他在履行偵查員職責的同時,就滿腔熱情地投入到德國工人黨的工作中去。他從事多方面的社會交際,在國家主義者刊物《慕尼黑觀察家報》上刊登黨的啟事,組織群眾集會,發表演說宣傳自己,竭盡全力擴大黨的影響。

不得不承認,希特勒的確是位演說天才,他在群眾集會上施展演說才能,竭力向到會的大學生、小業主、軍官們煽動對"凡爾賽和約"、"11月的罪人"、"猶太人的仇恨"。他的演說通俗易懂,因此其聽眾,特別是一次大戰中的士兵們倍感親切,從而也使他們始終保持高度的狂熱。

就這樣,希特勒組織的群眾集會不久便聞名遐邇。他演講的內容、語言的才華、雄辯的論據很快吸引了大批追隨者,納粹黨對他頓時刮目相看,隨後納粹黨的主席力排眾議,遂將希特勒任命為"宣傳部長"。希特勒大權在手,就著手進一步鞏固其在黨內的地位,他重新安排了工人黨的日常管理工作。接著又跟工人黨的主席起草了新的25條黨綱,基調是反猶主義、國家主義、社會要求,其內容,除了猶太人,幾乎所有人都可以從中嘗到一點甜頭。為吸引群眾,他利用德國當時盛行的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兩股潮流,將德國工人黨正式改名為"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這便是納粹黨。

1921年7月,希特勒前往柏林,準備同北德的民族主義者建立聯繫,把納粹運動擴大到全國。這時,工人黨內有人反對他的領導,希特勒立即趕回慕尼黑以退出納粹黨相威脅,迫使工人黨同意他當元首,並享有指揮一切的權力。他還對黨章作了修改,取消了黨的委員會,廢除了選舉制度,確立了領袖原則,發展獨裁統治,並把黨名改為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簡稱納粹黨。不久,希特勒為納粹黨的黨首。

1938年3月11日,希特勒在奧地利的親德份子和納粹份子的幫助下,兵不血刃佔領了奧地利,走出了他在中歐侵略擴張的第一步。英法、蘇等國對希特勒的這一行動又只是聽之任之,蘇聯想將德國這個禍水西引,而英法則企圖將這個禍水東引,雙方就這樣看著納粹德國座大。

在吞併了奧地利之後,希特勒就策劃向捷克斯洛伐克開刀。他瞄準英法等國不願承擔戰爭風險的心理,通過1938年9月30日凌晨英、法、德、意四國首腦簽署的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協定》,一槍未發地又把蘇台德地區佔為德國所有,其實當時如果英法等國稍有作為,希特勒就會本分些,也許就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了。

在希特勒主政後,德國經過兩個四年的計劃發展後,使德國的經濟在一戰失利後基本得到了復甦,1933年國民生產總值(以1928年價格計算)約為737億帝國馬克。以不變價格計算,1938年的德國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了1,264億帝國馬克,這就使德國的經濟得到了質的飛躍和量的發展,而希特勒「要讓德國每個家庭的餐桌上都有牛奶和麵包」極具煽動性的承諾,更把德國人民的心牢牢的抓住了。

希特勒在取得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催生了他擴大「生存空間」野心。不過這次希特勒顯然是玩大了,「他的奮鬥」最終成為了他的末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墓手札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西伯利亞戰俘營:德國戰俘看不起日本戰俘,原因讓人啼笑皆非
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人,惹出了三國之亂的大禍

TAG:刀墓手札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