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國總統即位21天,就進了監獄,臨死前他說:每一句話都是多餘的

此國總統即位21天,就進了監獄,臨死前他說:每一句話都是多餘的

希特勒的大名我們都耳熟能詳,但是德國還有一個非常智慧的將領,當希特勒在二戰結束後力不從心之時,他想到自己不能後繼無人,必須得找一個稱職的人當上這總統的位置,於是他想到了鄧尼茨,他對於法西斯的熱情和希特勒想比只強不差,在某些地方和希特勒有很大的相似處,於是在他的遺囑上,把鄧尼茨任為了帝國總統和軍隊的統帥。

這個讓希特勒如此信任的任到底有多大的本事?

我們先來介紹一下這個人到底是何方神聖。鄧尼茨出生在一個小鎮上,從小他就沒有母親的陪伴,而且他的父親對於他是非常嚴苛的,但是好在鄧尼茨並不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他因此愛上了讀書,而且喜歡普魯士的歷史,他對於這方面很感興趣,從小就愛讀書的這個習慣使得年輕的鄧尼茨與眾不同。

他除了喜歡看書,而且對於大海有很深的嚮往,所以他19歲就去加入了德國的海軍,好不容易能坐上大船朝著大海遨遊,但是他所面臨的卻是困難重重,作為一個見習水手,他必須要負責穿上最臟最累的活,就是燒鍋爐。

此國總統即位21天,就進了監獄,臨死前他說:每一句話都是多餘的

不過,年輕的鄧尼茨並沒有氣餒,反而把這項工作做的非常出色,甘願受苦,所以長官看到這個孩子,感覺是可以提拔的,所以兩年後他當上了海軍的候補軍官,在一次演習中,由於發動機因為故障停止運作,年輕的鄧尼茨立馬跳下水處理了麻煩使得演戲繼續進行,鄧尼茨也因此受到了表揚。

但是讓希特勒看重的人,怎麼可能就只有這點本事。在隨後,爆發了世界第二次戰爭,鄧尼茨擔任的是潛艇部隊的指揮官,在戰爭中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可以制約敵方海上的勢力。他在這場戰爭中發明了一個戰術名為「群狼戰術」,把各種小的潛艇集中起來,合力攻擊敵方的重型潛艇,由於小潛艇不易發現,所以他們在海上的進攻時出其不意的,突然發射魚雷使得敵人根本反應不過來。

此國總統即位21天,就進了監獄,臨死前他說:每一句話都是多餘的

希特勒看中了他的軍事才能,還發現這個人對於軍事竟然到了一種狂熱的地步,手下的每個行動必須由自己掌控,不能有一分一毫的差錯,所以他對於潛艇的要求非常嚴格,導致了德國的海軍實力在世界上都是領先。

所以鄧尼茨當上了德國的海軍總司令。不過我們知道法西斯勢力到了後來越來越不被看好,因為他們基本上是在和全世界作對的,隨著更多的反法西斯勢力的加入,鄧尼茨的海軍也顯得越來越乏力。

此國總統即位21天,就進了監獄,臨死前他說:每一句話都是多餘的

此時法西斯的勢力基本就剩下了德國和日本,面對西方強大的火力,很多德國的軍官都想賀他們妥協,保全自己的性命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希特勒不同意,認為這戰爭必須要繼續進行下去,投降認輸這輩子都不可能!

不過鄧尼茨清楚的明白,法西斯應該是完蛋了,畢竟敵方有十幾個國家,這樣的差距該怎麼打,但是他作為一個部下,況且和希特勒的關係還非常親密,所以他只能繼續服從命令,也不好多說什麼。

最終希特勒的會議室被炸了,鄧尼茨認為這可能是自己國家出現了叛軍,把位置泄露給了敵方,所以他主張要把動搖的人都抓走囚禁起來,現在最主要做的就是一起抵禦外界,只有團結起來才有一戰之力,要不然就是雞蛋碰石頭,自取滅亡,所以軍心一定要穩固。

這樣一番話讓希特勒聽到了心裡。原本希特勒的繼承人是戈林,但是戈林在一次重要的戰鬥中犯了錯,希特林把戈林的名字也在心中劃掉,而取代他的便是鄧尼茨。

此國總統即位21天,就進了監獄,臨死前他說:每一句話都是多餘的

任鄧尼茨作為總統,不僅他本人沒有想到,底下的官員們更是沒有想到,而最終確立鄧尼茨當繼承人的通報還是秘密傳的,鄧尼茨最終被任命為新一任的大總統元帥。

不過鄧尼茨接下來的做法卻讓德國的人大跌眼鏡,他上任後的第一個舉措便是慫恿德國人投降,和西方談定條約,他還想和盟軍談條件,不過僅僅上位20多天的鄧尼茨不久被盟軍抓進了監獄。

鄧尼茨被抓之後,一位美國的將領問他:「你在臨死前,還有什麼想說的嗎?」 鄧尼茨回道:「不用多說,現在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多餘,失敗了就是失敗了。」

此國總統即位21天,就進了監獄,臨死前他說:每一句話都是多餘的

不過他並沒有被處罰死亡的刑法,而是被關了十年的監獄,而且他在監獄中竟然還是表現良好,最終被放出來之後,竟然回家安度晚年了,並沒有東山再起再造軍隊,他的比任何一個德國元帥都死的晚。

鄧尼茨是一個聰明人,希特勒選他也是選對了,只不過他站在了一個錯誤的陣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都說呂后心狠手辣,若非戚夫人使出這一陰招,也不會被做成人彘
寡婦路過一店鋪進去喝水,老闆說了幾句話,她當場砍下手臂扔出去

TAG:靜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