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趣說大荔,各有來頭的鄉鎮

趣說大荔,各有來頭的鄉鎮

最難「認」的漢字集中在人名和地名里,不僅是讀音,更難在寓意。大荔現有17鎮辦、272個行政村,最早最多時33鄉鎮、415個行政村,可以說個個名字都是文化「活化石」。

趣說大荔,各有來頭的鄉鎮

趣說大荔,各有來頭的鄉鎮

趣說大荔,各有來頭的鄉鎮

大荔大縣,源遠流長,地名既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產物,又是地域文化傳播弘揚的載體。「大荔」一名本身就有民族、地理、人文等多重意境,所轄的鎮村名稱更為璀璨奪目。現在的東、西城街辦原來統稱城關鎮,一個縣不管多少個鄉鎮多少種情況,這城關鎮總是全縣第一鎮,這不光因為城關鎮乃一縣之都、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還因為它的經濟實力往往是全縣各鄉鎮的龍頭老大。城關在國內是最常見的地名,它與我國古代軍事有相當大的關係。歷史上每個縣城重要的軍事設施叫做鎮,而每個城市都有關卡,於是城市的關卡名為城關,建國後亦隨政治經濟的區域劃分沿用至今。大荔還好,周邊一些縣市縣治遷移,城關鎮不再是縣城,但是治所遷移後還是保留著歷史原有的稱謂,比如鄰近的富平。朝邑和平民也曾經是縣的建制,也都有城關的設置。

趣說大荔,各有來頭的鄉鎮

趣說大荔,各有來頭的鄉鎮

趣說大荔,各有來頭的鄉鎮

說起歷史和文化,似乎精華盡在大鎮,東邊的朝邑、趙渡,西邊的羌白、下寨,南邊的官池、韋林,北邊的許庄、安仁。這裡面,始於西魏大統六年(540)的朝邑西據朝坂,朝邑老縣城一時在原上一時在原下,唯一不變的是橫亘於黃河西岸的萬年老崖,《漢書·溝洫志》載:朝坂,華原,山以朝日光射,層崖岸煙萬狀。西魏之名朝邑縣者,實取諸此,乃朝夕之義,非朝庭之謂。依此志所講,朝坂的「chao」應讀作「zhao」,是朝陽、朝夕的意思。「邑」是個會意字,甲骨文字形上為囗(wéi)表疆域,下為跪著的人形表人口,合起來表城邑。朝邑作為縣治存在了1418年,固若金湯的城池、臨河靠原的地理以及朝陽照耀的美景,讓朝邑的聲名一度傳播的好像比大荔還遠,就連文藝作品也跟著加熱鬧,晚清譴責小說代表作《官場現形記》開篇便道朝邑。如今的趙渡是四鄉合一(趙渡、平民、雨林、魯安),頭枕黃河的趙渡是老鎮,早在春秋戰國便因趙姓人在村東河上設立渡口得名,不過講文化愛面子的大荔人硬要給它個上得了台贏得了彩的說是,於是便將宋太祖趙匡胤千里送京娘的史實嫁接過來,美了一方名一方人。黃河灘里的平民是新縣,民國十八年(1929)馮玉祥主陝時設置,意取推行「平民政治」,貫穿著先人以平民為主體的政治體制夢想。雨林和魯安是三門峽移民安置地,但老村名都是有的。雨林的得名源於三河匯流,充沛的水量、豐茂的植被,青霧罩頂、水汽欲滴的大環境小氣候與名稱倒也形神兼備。說到魯安必須提起「混世魔王」程咬金,他追隨唐太宗李世民忠心耿耿被封為魯國公,安享榮華富貴的封地便在豐腴的黃河灘。

趣說大荔,各有來頭的鄉鎮

趣說大荔,各有來頭的鄉鎮

趣說大荔,各有來頭的鄉鎮

羌白是荔西首鎮,封建社會裡一直管轄著大荔西南隅廣大區域,目下相對小多了,但依然纏沙帶水,把羌白、八魚的美好佔全了。東漢年間有了羌白,這裡漢羌民眾和睦相處,部族首領白納目希汗更是親民愛民深受擁戴,名字也便一代一代流傳下來作為最好的紀念。羌白是真實的,八魚是虛幻的。傳說天宮的八仙女貪慕美景私下凡間,挖井取水造福百姓,人民群眾感恩戴德取名八女井,後諧音為八魚。多年前曾做《八魚賦》兩首,其中便有「玉帝八女,迷醉凡塵而成八女井。後世銘誠,思恩不忘,取名八魚村」的語句。軍事注重防衛守護,屯營堡寨便是古代駐兵之所,下寨正因明潼關衛屯田建寨命名,至於周邊的上寨、新堡、南營等都是軍事存在的產物。張家是二十一世紀初合併到下寨的,當地人更樂於叫它奓村,十多個村子一字長蛇迤邐排開十數里,讓世居的張姓人家最是臉上有光。

趣說大荔,各有來頭的鄉鎮

趣說大荔,各有來頭的鄉鎮

趣說大荔,各有來頭的鄉鎮

聰明的大荔人把地名編成順口溜來記,「羌八下、蘇官張」,這個「官」指代官池,我嘔心服務過七年的地方。官池的歷史和沙苑同源,天設地造的沙苑水草豐美,自漢以來便為皇家馬、鹿豢養良所,唐置牧馬監、宋設牧龍坊,官家禁地、御池遍布,星星沾了月亮的光,沙窩窩裡的平民老百姓也沾染了官氣氣。現在的官池政府在石槽辦公,就跟入贅的女婿一樣,心裡有氣鑹不出說,但論起名字來官池人很自豪,畢竟因建村在牧馬監石槽旁得名的石槽要略遜一籌了。韋林是個有故事的地方,包括被它「收編」的西寨、迪村。大荔乃史上必爭之地,西魏大統三年(537)宇文泰與高歡大戰渭曲,此處水波蕩漾、蘆葦成林,西魏軍巧利用設伏兵大獲全勝,葦林也便在口口相傳中演化為韋林。西寨原名西王寨,是中石器時代「沙苑文化」的發現地。大荔出生的隋文帝楊堅篤信佛教,看中這一望岳傍河的風水寶地建起輒置寺,先是元代王姓村民由山西遷居寺西,再是清代防暴治亂修起城寨,最後便成就了大荔人口最多的村子。迪村的歷史始於元代,先祖姓遆故稱遆村,民國時期一度文化興盛,富含啟蒙開導之意的「迪」於是堂而皇之地取代了源出明朝皇室姓氏的「遆」。

趣說大荔,各有來頭的鄉鎮

趣說大荔,各有來頭的鄉鎮

趣說大荔,各有來頭的鄉鎮

大荔有山有水,北境的鐵鐮山又稱龍首原、許原,貴為同州「父親山」。千百年前,山南沼澤鹽鹼遍布,以致到了南北朝時期人煙才漸漸旺起來,周明帝武成二年(560)許姓人從山西搬來融入,許原許姓即在這個莊子里相通相興。比許庄成名早的是漢村,漢武大帝發卒萬餘修築龍首渠,渠成後部分民工定居於此,為紀念功績取朝代名命名,這是《大荔縣誌》上的記載,不過從東邊的渠頭到西邊的義井一路數來,還確實都與水緣近。處在大荔「白菜心」的戶家也沒有逃脫合併的命運,更不幸的是原來的戶家政府也沒有設在村上,都說戶家的「戶家」是明代從戶縣遷來的,如今戶縣都變成「鄠邑」了,咱也就不再為此糾結了。孔子曰:「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告誡人們不能安處困境就不能長處樂境,學問修養到了仁的境界才能樂天知命、安之若素。有大學問的安仁秉承了這一思想,尊賢倡禮,已是方圓聞名的文化之鄉、文明之鄉。與母鄉一脈相承,取意「步步昌盛」的步昌多年來飽嘗創新進步的甜頭,黃河灘區種花生、鹽鹼地里種水稻、沿黃公路載冬棗,終是用實力證明了發展的硬道理。

待續……

(作者:王小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