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真實的袁世凱:這九件事居然無幾人知曉

真實的袁世凱:這九件事居然無幾人知曉

原標題:真實的袁世凱:這九件事居然無幾人知曉



本文摘自呂崢《中國誤會了袁世凱》


01


十三四歲時,袁世凱就曾作詩表露出亡清之志

13歲時,袁世凱曾霸氣外露 地寫成一聯道:「大野龍方蟄,中原鹿正肥。」由此不難看出,袁世凱絕非池中之物。而到了十四歲,膽兒更大了,「我欲向天張巨口,一口吞盡胡天驕!」,「胡 天」一語,矛頭直接指向了滿清王朝。


幸好此時已過文字獄入罪的高峰期,否則單憑這兩句,便足以讓袁世凱株連九族。



02


袁世凱愛兵如子,但對抽鴉片的兵痞見一個殺一個


袁世凱早年就對鴉片深惡痛絕,在朝鮮統兵時,手下抽鴉片的士兵凡被發現強令戒毒,再犯者格殺勿論。


然而平時對士兵的伙食日用,袁世凱非常重視,下令必須充分供給。遇有生病的,不顧傳染與否,都攜葯探視。


夜間巡營,見有在外露宿者,即招呼其入室休息。陣亡者,必視殮祭奠;負傷者,必監督救治。



03

袁世凱在朝鮮對抗日本人,險些被地雷炸死


1884 年,朝鮮發生甲申政變,親日派在日本駐朝使臣竹添的暗中策動下,殺進王宮企圖挾持國王發動政變。


此時在朝統兵的袁世凱當機立斷,身先士卒率兵攻打王宮,一 個地雷距他不過十步遠的地方爆炸,將他震翻在地,險些喪命。


最終,日本人的政變陰謀因袁世凱果斷進攻而未能得手。



04


為了推進改革,袁世凱險些被攝政王載灃一怒之下開槍打死


清末政改,袁世凱是最重要的實際推動者。為了不使變革流於表面,袁世凱不惜與當權滿清勛貴公開決裂。


一次在朗潤園的高層會議,袁世凱與攝政王載灃就「責任內閣的建立和軍機處的存廢」當場吵得面紅耳赤,兩人互不相讓,載灃一怒之下甚至掏出手槍作勢便要打死袁世凱。


05


袁世凱是近代教育之父


廢 科舉始作俑者且首席功臣是袁世凱,由他主持撰寫的《請遞減科舉專註學校折》中,他大聲疾呼:「如果十年後再廢,人才無法急切造就,則又要二十年才能見效。強鄰環伺,如何能等?」並未已受新式教育者安排好了出路,如大學堂畢業的,給進士功名,高等學堂畢業的,給舉人功名,等等。



06


袁世凱和日本人逐字逐句地力爭「二十一條」,保住了大部分的主權


1915 年,日本乘中國衰弱,列強忙於一戰之時,提出了企圖納入其保護國的「二十一條」,此時袁世凱深知如日本強行出兵中國絕對無力抵抗,於是從1915年2月2 日到5月7日,歷時105天。


袁世凱就「二十一條」與日方代表大隈重信逐句逐字力爭,殫精竭慮,終於耗到了美國出面干涉,日本迫於壓力,最終將威脅中國主 權的條款幾乎全部放棄。胡適稱:「二十一條,是弱國外交的勝利。」



07

宋教仁遇刺臨死前的遺囑,將立憲大業託付袁世凱


1913 年3月20日22時45分,宋教仁被槍手暗殺於上海火車站,臨終前,趁神志尚清,宋教仁掙扎著口述了兩句給袁世凱的遺囑:「伏冀大總統開誠心、布公道,竭 力保障民權,捭國家得確定不拔之憲法,則仁雖死之日,猶生之年。臨死哀言,尚祈見納。」希望袁世凱能夠竭力保障民權,自己則雖死猶生。



08


袁世凱是整個民國,最善待知識分子,對穩定統治最為有力


1912年冬天的一個早上,剛剛升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一科科長的魯迅在教育總長范源濂的帶領下進見大總統袁世凱。


進見持續的時間很短,周樹人一生也只見過袁世凱這一面。一向刻薄的他後來評價道:「整個民國期間,只有袁世凱略知怎樣對待知識分子,對穩定統治最為有力。」


1912年3月10日下午3時,袁世凱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09

袁世凱臨終遺言:「他害了我。」


1916年6月6日上午10時,五十八歲的袁世凱結束了他複雜的一生。臨終前,以手指天的袁世凱,最後的遺言是「他害了我」。至於「他」到底是袁克定還是楊度,抑或另有所指,則永遠無人知曉了。


歷史和歷史人物的千秋功過由後人評說,許多歷史人物在重大歷史關頭的選擇,往往令人扼腕,近代歷史上的幾個悲劇人物所造成的悲劇,可以給現今人們帶來啟示, 袁世凱就是很好的例子。


隨著歷史的發展,或許後人或對袁世凱的歷史評價發生變化,但現今的評價似乎已經蓋棺論定,竊國大盜的惡名幾乎成其別名。但如果他沒有做出面臨重大歷史關頭的那個最後決定的話,他就會名垂青史、光照萬世。


袁世凱無論從實力、能力和威望等各方面來講,其實是民國建立後眾望所歸的總統人選,當時人們曾把他稱為「中國的華盛頓」。


袁世凱在軍事、經濟、教育、文化、政治等方面各有建樹,他和平逼迫清帝退位,以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避免流血衝突的方式結束了清王朝的統治。


他領導的北洋政府開放黨禁,新聞自由,使中國在思想領域上出現自春秋時期後第二個「百家爭鳴」時期。


經濟上確立「私有產權」制,推行「自由經濟」,使中國經濟在晚清後出現快速發展的「黃金時代」。在袁氏稱帝前,中華民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中央政府是一個可以駕馭全國的政府。


袁去世後,中國才真正進入軍閥割據的混亂之中,直至蔣介石日後的成功北伐以致抗日爆發,中國都一直處于軍閥割據狀態,蔣介石的南京中央政府,真正能控制的也就是江、浙等少數幾個省區。


袁世凱的稱帝也絕非一句「一意孤行」那樣簡單,當時,全國的所謂「勸進」已經形成風趨勢,比如後來起兵討袁的蔡鍔當初多次勸進袁世凱君主立憲制。


袁世凱最後選擇稱帝除了個人野心之外,也有誤判形勢被人所誤的因素存在。遺憾的是,袁世凱最後選擇了邁向深淵的一步,被民眾拋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館 的精彩文章:

1945年的今天,報紙頭版上有什麼新聞?
烈士紀念日|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陣亡將領名錄,敬請轉發

TAG:國史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