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毛澤東寫了一封親筆信,蔣介石讀了整整半小時,只說了四個字

毛澤東寫了一封親筆信,蔣介石讀了整整半小時,只說了四個字

原標題:毛澤東寫了一封親筆信,蔣介石讀了整整半小時,只說了四個字


1956年的一天,周恩來總理在中南海西花廳接見了全國政協委員章士釗,兩人興緻勃勃地談論了許久。章士釗是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因此在中國教育問題方面,周總理聽取了章士釗的不少意見,不時面帶微笑、頻頻點頭。


談話接近尾聲時,兩人的話題轉到了兩岸關係方面。周總理談到了他對台灣國民黨當局以及蔣介石的一些看法。言談中透露出對於希望台灣回到祖國懷抱、實現兩岸統一的強烈意願,並對蔣介石回到大陸持開放態度。


這時,章士釗點了非常讚許忽然帶著探詢的口氣說道:「總理,我的第三任妻子殷德珍解放前去了香港,後來移民台灣,在那邊已經六、七年了。我有一個想法,不知道有沒有可行性。」


「有什麼想法?儘管講。」周總理饒有興趣地說。


「是這樣的,我打算以探親的名義去一趟台灣,想辦法與蔣介石見一面,或者託人轉達,探聽一下蔣介石有無回歸大陸,以及早日促成兩岸統一的意願。總理您覺得這個想法是否可行呢?」章士釗說。


「可行、可行,完全可行,」周總理非常高興地說:「這個想法非常好,就這麼辦!我把你的想法立即向毛主席反映一下,聽取毛主席的指示後再與你商談下一步的計劃。」



沒過多久,周總理果然把章士釗的建議上報給毛主席。時年63歲的毛澤東聽了十分高興,專門安排時間與章士釗見了一面。最後他表示,可以由他親自寫一封信,讓章士釗在赴台期間設法送到蔣介石手裡。


不過,毛澤東考慮到,章士釗現在的身份畢竟已經是全國政協委員,不但他很有可能見不到蔣介石,很可能連把這封信送出去的機會都沒有。斟酌再三,毛澤東想到一個解決方案,在章士釗和蔣介石之間,尋找一個合適的中間人,由中間人把信直接送到蔣介石手裡。


最後,這個中間人的人選也確定下來了,他就是許孝嚴。許孝嚴的身份無疑是非常適合做這件事的:他與章士釗同為湖南善化(今屬長沙市)人,而且幼年相識,互相知根知底,可說是志同道合的莫逆之交。最重要的是,毛澤東不但了解他,而且信任他。總之,許孝嚴在當時是能找到的最合適的的人選。


這件事就這麼定了下來,毛澤東把信寫好之後,章士釗當即帶著它前往香港,在那裡找到了許孝嚴。兩位老友作了一番懇談,章士釗將此行的想法和盤托出,並把毛澤東的親筆信鄭重地交給了許孝嚴。


許孝嚴深感這件事非同小可,絲毫不敢怠慢,很快就動身前往台北。值得慶幸的是,他沒費太多周折就獲得了面見蔣介石機會。蔣介石在台北士林官邸接見了許孝嚴,當他聽說毛澤東居然給自己寫了一封親筆信時,大為訝異。


那麼,毛澤東在這封親筆信里到底寫了些什麼呢?概而言之,就是歡迎蔣介石有空回祖國大陸去走一走、看一看,尋求國共兩黨第三次合作的機會,以促進祖國統一。


應當說,毛澤東的出發點是非常好的,他在信中的措辭也是非常誠懇真摯的。蔣介石看完這封信後有什麼反應呢?當時那一幕時隔多年後仍深深銘刻在許孝嚴腦海中,終其一生都無法忘記。



蔣介石把毛澤東的信拿在手裡,讀完第一遍之後並未發話,接著又一個字一個字輕聲讀了一遍,讀完仍然一言不發。這位已經69歲的老人似乎早已沒有了當年睥睨天下的雄心壯志,就連動作、說話都緩慢了很多。他僵坐在座位上很長時間,似乎忘了還有一位客人正坐在那裡等著他發話。

差不多半個小時之後,蔣介石輕輕地把信放在茶几上,然後緩緩站起身來,走到許孝嚴面前並伸出右手,對他說出這樣四個字:「你辛苦了。」


從這四個字的字面意思來看,這根本不是蔣介石對這封信的正面回復。然而,從他的反應當中,許孝嚴已經明白了一件事:自己的使命已經完成了,自己已經不需要再說任何話、再說任何事了。



完成這次會面之後,許孝嚴就回到香港,並把自己捎信給蔣介石經過寫了一份報告,上交給了周總理、毛主席。


1975年,88歲的蔣介石在台北去世。他在1949年離開大陸之後,在台灣生活了26年,據說他一直有一個心愿,就是即便不能活著回到大陸,死後也希望後人把自己安葬在故土。不知道他臨終之前有沒有回想起毛澤東邀請他回大陸的那封信,如果曾經想到過,不知道他心中是否會因為當初沒有接受這一邀請而後悔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喵星人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謝富治做錯了什麼?死後八年骨灰被移出八寶山
關羽手下有哪些謀士,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他們有沒有幫忙

TAG:喵星人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