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高層次的人生,都把興趣變成了本事

高層次的人生,都把興趣變成了本事

我們以為他們艱苦奮鬥,其實他們是興趣盎然;我們以為他們毅力卓絕,其實他們是樂趣無窮。

-01-

直覺興趣和自覺興趣能解釋為什麼有些人興趣廣泛,玩什麼像什麼,而有些人什麼都不感興趣也做不好。你如何解釋那些持續一生的興趣?那些推動丁俊暉打出上百萬次桿、巴菲特讀了50多年的年報、豐子愷長達46年畫出《護生畫集》的強烈而持續一生的興趣,僅僅來自主動的學習嗎?

不,這群世界級的高手在自覺興趣之上,發展出一種更加強大而持久的興趣,去對抗高手之路上世界級的重複和倦怠。

這就是人類最高的興趣等級:潛在興趣,也稱為志趣。志趣的秘密不僅在於有感官和認知能力,還加入了更深一層的內在發動機——志向與價值觀。

前面提到過,持續投入的樂趣帶來知識和能力,而這些能力為我們帶來更多的樂趣。知識越來越多,能力越來越強,能夠做的事情越來越多。一個人越是強大,誘惑也就越多,那麼到底哪一個樂趣能夠真正成為永不會滿足的樂趣,帶領我們穿越無常的一生?

答案就是:符合你志向與價值觀結合的那個。

惠運禪師立志成為一位偉大的禪師。他遇到了一個嗜煙的行人,兩人共同走了很長一段山路,相談甚歡。那個行人給了惠運禪師一袋煙,惠運禪師高興地接受了。同那個人分開以後,他想:這個東西令人很舒服,肯定會打擾我禪定。於是他就把煙管和煙草全都扔掉了。

幾年後,他迷上了《易經》。過了一段時間,他想:易卜固然準確,但如果我沉迷此道,怎麼能夠全心全意地參禪呢?從此以後,他再也不接觸易經之術了。

後來,他又迷上了書法,每天鑽研,居然小有成就,有幾位書法家對他的書法讚不絕口。他轉念又想:我偏離了正道,再這樣下去,我很有可能成為書法家,而成不了禪師。於是,他又將書法放在一邊。

從此他一心參悟,放棄了一切與禪無關的東西,後來成了一位禪宗大師。

-02-

我們再在愛迪生身上看看這種志趣——愛迪生無疑是被小學生引用次數最多的名人。如果愛迪生有微博,一定會推鍵盤罵,怎麼又@我,刷屏哪?在他最常被提及的燈泡的故事裡,他和他的團隊嘗試了1600多種耐熱材料和600多種植物纖維,最後才製成第一隻能夠發光45小時的碳絲燈泡。

當別人問他失敗這麼多次為什麼還能堅持時,他說:「我沒有失敗,我只是找到了1000多種不適合做燈泡的材料!」

能把這麼痛苦的事當樂趣,我小時候真心覺得愛迪生牛。我也時常這樣激勵自己——我只是試出來三四個我不喜歡的運動,找到五六個不喜歡我的女生,發現了七八所分數線比我高的大學。

但是,你有沒有好奇愛迪生的毅力來自何處?在受挫1000多次後依然興緻勃勃的動力,絕不是來自文字遊戲,也不是自嘲,而是他的志趣。愛迪生說:「我的人生哲學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奧秘,並以此為人類造福。在我們短暫的一生中,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比這種服務更好的了。」

我對「為人類造福」這個部分有點保留,因為他晚年為了保護自己發明的直流電,不顧一切地打擊自己的前助手——交流電的發明者特斯拉。但是我深信,他的志向在於工作與揭示大自然的奧秘。

志向如小孩的臉,雖然不同年齡有不同樣,但是你總能一下子認出來。從小開始,愛迪生就在干「揭示大自然的奧秘」的事情:去雞窩蹲著孵小雞,捅野蜂窩眼睛被蜇得像包子,在木棚研究「火的力量」時不小心點了房子,上學那年因追問老師為什麼1+1=2而被開除——要是生在中國,愛迪生小朋友簡直就是我們班主任口中典型的害群之馬、湯里的屎,要麼他走,要麼老師亡。

還好,他的母親決定自己來教育這個特殊兒童。她給愛迪生講授各種課程,並鼓勵他做自己的試驗,保持他探索自然的興趣。在他12歲那年提出要去賣報紙的時候,母親雖然生氣,但也答應了。

愛迪生用了最有效的方式——晃蕩,來了解這個社會。在火車站當了三年報童後,15歲的他學會了無線電發報技術,開始在鐵路局任話務員。為了避免員工偷懶,話務員需要每小時發個信號給中心。愛迪生自己發明了一台定時信號機,能夠每小時按時給中心發信號,但因為實在太準時,終於暴露而被開除。愛迪生繼續他的探索之旅,四處走走,發明些小玩意兒並嘗試賣掉——不為了賺錢,也不為了穩定,就為了到處看看新奇的世界。

愛迪生就這樣一直晃——幸好他沒讀大學,沒有在同學會的攀比中開始安心賺錢,也沒有被親戚「結婚了嗎」的關心淹死。28歲那年,他終於在紐約安定下來。

愛迪生在那裡的第一個發明是「愛迪生普用印刷機」,本想賣5000美金,卻不太好意思說出口,沒想到對方經理抬手就給了四萬,成為他人生的第一桶金。這在當時是筆巨款,據說像特斯拉這樣的牛人,當年周薪也就20美金。他開辦自己的工廠,組建自己的團隊,之後,讓他成名的發明接踵而至。30歲那年,他發明了留聲機,技驚世界。

試驗失敗1600多次才成功時,愛迪生已經33歲。從4歲那次放火開始,他「探索自然的奧秘」已經近30年,與他的失敗總次數相比,1600隻是個很小的數字。在這之後,他遇到過更難的發明,比如蓄電池,試驗近五萬次,試驗筆記有150多本。

愛迪生身上表現出非常明顯的志趣的三大特徵——內控的興趣、明確的方向與強大的動力。

-03-

他不為錢工作,因為如果是個商人,這時投身其他的發明更加賺錢;他也不是為了家庭和後代,因為他被兩任妻子稱為「工作蟲」,幾乎不管家事;他也不是為了過上更舒適的生活才努力。他終生過著在我們看來痛苦的生活——每天超過12小時的工作,晚間在書房讀三至五小時的書。

因此,愛迪生在79歲生日那天,驕傲地對人們說:我已經是135歲的人了——以工作時間來看,他的確活了兩輩子。

所以現在我們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愛迪生的那句回應:「不,我沒有失敗,我只是找到了1000多種不適合做燈泡的材料。」愛迪生感興趣的不是成功,也不完全是燈泡,他的興趣指向「了解大自然的奧秘」的終極價值。

這讓他興緻勃勃地把每發現一種不能做燈泡的材料,都看作一種回報與強化,就像登山家看到險峰、極限單車運動員見到陡坡一樣。他的助手覺得無趣,因為他們的興趣在於成功,而愛迪生的興趣在於奧秘。當他一點點展開自然的圖卷時,他越來越興奮並覺得有趣——這才是他的動力之源。

愛迪生最後死得也很有趣,死前幾天他午睡醒來,向上凝視,說:「那邊的世界竟那麼美!」(Itisverybeautifuloverthere!)幾天後,他興緻勃勃地死了。(註:很多資料認為這個是他被宣布正式死亡後突然說的神秘遺言,甚至作為天堂的證據四處傳播。其實這是他死前幾天說出的話,由他的醫生HubertS.Howe公之於眾——見《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一書。)

重新審視我們的勵志故事吧,我們以為他們艱苦奮鬥,其實他們是興趣盎然;我們以為他們毅力卓絕,其實他們是樂趣無窮。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者不如志之者。上天給了我們有限的時間、有限的天賦,卻留給我們無數的機會與誘惑。志趣讓我們堅定地專心。

心理學家羅傑斯(CariRogers)說:「這種人的行為出於自己的決定或選擇,他試圖在內外的激勵中,尋求一種最簡潔有力的行動途徑……健全人格的人不僅能體驗自在、自願選擇以及矢志不渝的絕對自由,並且能加以運用。」

嚴格說來,志趣已不僅僅是興趣,那是我們把感官興趣通過學習變成能力、通過能力尋找平台獲得價值、在眾多價值中找到自己最有力量的一種生涯的管理技術,是一個人在不確定的命運中能跳出的最堅定的舞步。

如果一個人能夠有這樣一個興趣,無論成敗、認不認同、生死,都無法動搖他的樂趣,這是我們養大一個興趣的終極目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職場視界Jobsight 的精彩文章:

什麼樣的公司才叫優秀?彼得·德魯克給出了這5個標準
世界各國偏見地圖

TAG:職場視界Jobs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