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前三季度銀監系統「送達」2091張罰單 商業銀行亂收費痼疾猶存

前三季度銀監系統「送達」2091張罰單 商業銀行亂收費痼疾猶存

罰單或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商業銀行無疑需要為自己的違規行為「買單」。

據《證券日報》記者獨家統計,今年前三季度,銀監會系統披露的罰單合計已經達到2091張:10張罰單來自銀監會,680張來自各銀監局,1401張來自各銀監分局。

具體而言,罰單來自34個派出機構(另有2個區域性監管機構並未披露罰單),其中山東和河南監管系統披露的罰單最多,均為220張。鑒於罰單披露必然的滯後性,9月份的監管處罰目前並沒有充分披露,按已經公布的前三季度已經開出的日均罰單數額估算,可能有逾200張罰單依舊在途。

罰單區域分布不均

山東、河南並列榜首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今年前三季度,開具罰單最多的是山東和河南監管局(含分局,下同),均開出220張罰單。值得一提的是,山東監管局的披露工作可謂十分高效,8月22日開具的罰單,9月5日就已經掛於網站進行公示;陝西排名第三位,監管系統合計開具的罰單數量也達到了168張。此外,四川和廣西的監管系統披露的前三季度罰單數量均為147張,排名並列第四位。其餘監管局披露的前三季度罰單並不均衡,數量分別為0至98張不等。

對比去年前三季度的罰單情況來看,監管局排名變化較大。去年前三季度,開具罰單最多的是江西監管局,湖南排名第二位,排名第三的是新疆監管系統。

當然,上述數據的統計時間節點均是以行政處罰作出的時間為標準,並不代表違規行為發生在罰單所在季度。從部分明確了違規行為發生時間的罰單內容來看,有的罰單雖然是今年開具的,但相關的調查或檢查工作應該是今年之前就已經進行;另一種情況是多年前的違法違規行為由於某種原因,在今年前三季度被查實並處理完畢。因此,罰單數量並不能簡單地與限定時間內違規行為高發直接劃等號。但是,如果部分地域的銀行業機構在較長時間內持續收到高於全國均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且監管部門的披露口徑相差不大(目前多數監管機構是『分開式』罰單——向違規機構與對應責任人各自作出處罰;少數監管機構採用『一攬子』罰單——將對違規機構與對應責任人作出的處罰披露在同一張罰單上),也可以大致判斷罰單數量與違規行為正相關。

強監管給力

「潛規則」浮出水面

由於不同區域監管機構對於行政處罰案由披露的詳細程度不盡相同,因此,乍看之下,罰單涉及的違規手法可謂五花八門。

不過,如果拋開披露口徑的細微差別,商業銀行的違規套路也不外乎信貸業務違規、同業業務違規、票據違規、違反審慎經營違規銷售、違規流入股市、資金被挪用、違規收費、存貸掛鉤、違反國家宏觀調控、違規保管、信披違規、公司治理不達標(高管任命不合規、不盡責、關聯交易違規等情況較多)、信息科技風險管理存在缺陷等幾個大的類型。

其中,信貸業務違規所受處罰的數量最多,該種行為也包括部分罰單中的以貸轉存等方式虛增存款、違規授信等案由;同業業務違規是今年監管的核查重點之一,之前很多的「潛規則」——例如隱性擔保、借同業資管通道違規處置不良資產等行為也浮出水面;票據違規行為則是2016年和2017年監管處罰的重點,不過,經歷了持續的強監管後,今年此類違規行為的數量和佔比明顯減少;而違規銷售行為通常涉案金額較小,但是違規行為針對的客戶群體可能比較廣,對於銀行商譽的影響也比較大。

某股份制銀行今年4月份被罰款5870萬元,其12項違規行為包括了「重大關聯交易未按規定審查審批且未向監管部門報告」、「非真實轉讓信貸資產」、「無授信額度或超授信額度辦理同業業務」、「內控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多家分支機構買入返售業務項下基礎資產不合規」、「同業投資接受隱性的第三方金融機構信用擔保」、「個人理財資金違規投資」、「個別董事未經任職資格核准即履職」、「向四證不全的房地產項目提供融資」、「變相批量轉讓個人貸款」等等,可謂是包含了商業銀行「最主流」的違規行為。

還有一些銀行違規的「主觀能動性」較強,屬於「故意犯規」。例如,9月30日披露出來的一張罰單顯示,某被處罰主體的主要違法違規事實(案由)是「偽造存單」,該當事人受到的處罰是「取消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終身,禁止終身從事銀行業工作」。

亂收費痼疾仍存

多地銀行捲入

瀏覽今年三季度銀監會系統披露的罰單,《證券日報》記者還發現,部分商業銀行亂收費、存貸掛鉤的「痼疾」猶存,而且此類違規行為在多地發生。

例如,山西平遙農村商業銀行因「將經營成本以費用形式轉嫁給客戶,開展信貸業務不審慎,相關高管被警告和罰款。

黑龍江同江農村商業銀行也因「向借款人轉嫁成本股東股權管理不合規」被罰款50萬元。

陝西銀監局4月18日開出罰單,長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西安曲江新區支行因「未按照規定承擔抵押物評估和登記費用,轉嫁經營成本」被罰款10萬元。

此外,還有部分銀行因為「存貸掛鉤」、「提供服務質價不符」等違規行為收到監管罰單。

近年來,監管部門一直要求商業銀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去年銀監會提出,銀行業要堅決治理「幹活不彎腰」、「坐地收錢」現象,引導銀行業主動減費,確保全年向客戶讓利不少於440億元。

今年上半年,有區域監管部門負責人表示,針對不當收費行為將「發現一起、查處一起」,責令清退違規收取的費用,或者沒收違法所得,同時對銀行業機構處以罰款,對相關責任人員警告並處罰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評媒 的精彩文章:

多管齊下,監管全面封堵ICO
和信貸2019財年Q1凈利潤2968萬;湖北發文明確互金整治重點;百銀金融集資詐騙案主犯獲刑15年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