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比袁世凱更有實力稱帝,卻因受到這個思想的影響,一生沒敢造反
說起李鴻章這個名字,第一時間聯想到的一定是那些年他在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上籤下名字的舉動——「賣國賊」、「漢奸」等一系列的標籤紛紛貼在他的身上,只好在晚年之時背負一身罵名默默離京。
後世在回顧歷史時很快發現,李鴻章代表清政府簽訂《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是歷史客觀的必然結果,而不是李鴻章個人的主觀行動。縱觀李鴻章的一生,也許你會感嘆他的能力,卻出現在了錯誤的時代。
李鴻章,1823年(道光三年)生於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東鄉磨店鄉,由於在家中兄弟姐妹間排行老二,所以大家又叫他「李二先生」。自幼開始讀書,天生聰慧,後拜名師,滿腹詩書的他在17歲時就中了秀才,三年後被廬州府學選為優貢。當時在京城任官的父親期盼他能到自己身邊發展,參加第二年順天府的鄉試。於是他北上入京,一切都發展地極為順利,通過鄉試之後,同年與周氏完婚。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入京會試失敗時,他以「年家子」的身份投拜在湖南大儒曾國藩門下,學習經世之學,也正是這些經歷,奠定了他一生事業和思想的基礎,影響了他的一生。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中進士,後為翰林院庶吉士。
李鴻章以書生帶兵,不逞匹夫之勇,善於變通。外交時儘力維護中國的利益,回國後想要洋務奮發圖強,卻早已經來不及挽回局面。對於各國列出的不平等條約,他拖著年邁的身體跟對方據理力爭,只是無奈國家沒辦法給他更堅強的依靠,只好最大限度地盡量減少損失,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條約。
那麼這樣一個有能力的人,為什麼卻一生甘於為皇帝賣命,毫無野心呢?
當時的正統思想理論還是始終都在清代當時的儒理論框架里。太平天國的出現,就是因為它的思想理論是在清朝儒家發展之後的理論。清朝的儒家思想具有極大的保守性,是在明朝的儒家思想的基礎上再次修正過的。所以,真正綁住李鴻章的,是他自幼接受的、清朝的、沒有進取性的儒家教育,具有一種奴性的教育。
參考文獻:《清史稿》
※古人被株連九族時,那些親屬為何不逃跑?其實逃跑的都是傻子
※唐朝國力強盛,對外戰爭幾乎戰無不敗,為何老百姓卻不如宋朝過得好?
TAG:無風起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