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古書中「荼」=「茶」?

古書中「荼」=「茶」?

一般認為, 「荼」字有兩種讀音,分別為「屠( tu)」、「茶(cha)」。

偶讀《班馬字類》,發現「荼」字另有讀音為「舒(shu)」,並附註云:「茶: 《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荊、荼是征,音舒。」

《班馬字類》由宋婁機編撰,稱為《史漢字類》。「班馬」指班固、司馬遷。本來司馬在前,班固在後,倒稱「班馬」起於杜牧之詩,因音韻之故。

史家稱其書采《史記》、《漢書》所載古字、僻字,以四聲部分編次。而考證訓詁,辨別音聲,於假借、通用諸字,臚列頗詳。


古書中「荼」=「茶」?


一、《史記》記有以「荼」(音舒)為名之小國、人名

查到「荊、荼是征」出自《史記》卷二十《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之序言:太史公曰:匈奴絕和親,攻當路塞;閩越擅伐,東甌請降。二夷交侵,當盛漢之隆,以此知功臣受封侔於祖考矣。何者?自《詩》、《書》稱三代「戎、狄是膺,荊、茶是征」,齊桓越燕伐山戎,武靈王以區區趙服單于,秦繆用百里霸西戎,吳楚之君以諸侯役百越。況乃以中國一統,明天子在上,兼文武,席捲四海,內輯億萬之眾,豈以晏然不為邊境征伐哉!自是後,遂出師北討強胡,南誅勁越,將卒以次封矣。

【集解】《毛詩傳》曰:「膺,當也。」鄭玄日:「征,艾。」【索隱】「荼」音「舒」。「征」音「澄」。

其中「戎、狄是膺,劑、荼是征」意思是:抵禦抗擊北方的戎、狄,討伐懲罰南方的荊、荼等小國。可見其中「荼」或「舒」為小國之名。「索隱」即唐司馬貞所撰《史記索隱》,指索引,對古籍的注釋考證。


古書中「荼」=「茶」?


在《史記》卷二十《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中,筆者還看到另一處元狩四年(前119年)欄記到「荼」字:四年六月,丁卯,侯董荼吾元年。【索隱】劉氏「荼」音大姑反,誤耳。今以其人名余吾。余吾,匈奴水名也。

此處董荼吾為人名。 「索隱」則寫到「荼」通「余」,匈奴有水名名「余吾」。

據相關記載,西漢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六月丁卯,封匈奴降將董茶吾為散侯,置散侯國,在陽成。散侯國傳三世:侯董荼吾一一安漢——賢。征和三年(前90年),董賢有罪,散侯國除。董荼吾又稱董舍吾,說明此「荼」與「舍」音相近,可能通舒。

二、《周禮》之「荼」(音舒)與「舒」同義

列為儒家經典十三經之一的《周禮》,在「冬官考工記第六·弓人」有以下記載:凡為弓,各因其君之躬志慮血氣。豐肉而短,寬緩以荼,若是者為之危弓。危弓為之安矢。

筆者理解此「荼」音舒,義通「舒」,作舒緩、徐緩解,與句中「寬緩」字義相吻合。


古書中「荼」=「茶」?


三、《荀子》、《禮記》之「荼」(音舒)意為玉佩、玉板

作為玉佩、玉板解的,筆者查閱到兩則:一是《荀子·大略》記載: 「天子御埏,諸侯御荼,大夫服笏,禮也。」

楊驚註: 「荼,古舒字。玉之上圓下方者也。」此處之「荼」,系古代官員上朝時佩帶之玉板。

鄭玄註:「荼,古文舒假借字。」可見古代兩字通用。二是《禮記·玉藻》記載: 「天子搢挺,方正於天下也;諸侯荼,前詘後直,讓於天子也;大夫前詘後詘,無所不讓也。」

四、多義字莫搞「泛茶論」

以上足見「茶」在古代是常用字,多義且多音。如漢印「張荼」之「荼」等,很難考證其真實含義,不能輕易認定此「荼」即茶。

古書中「荼」=「茶」?


本文似乎與茶文化無關,但對從事茶文化研究的專家、學者來說,無疑可打開視野和思路。在閱讀、梳理古文時,多加甄別,莫搞「泛茶論」,不能以「荼」代「茶」。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此文章為英德姐妹茶莊的懂茶妹整理髮布,轉載請說明,特此聲明!】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加私信我懂茶妹交流哦~

喜歡喝茶和懂茶是兩回事,喜歡並不代表一定懂,你愛喝茶,那麼請你也要懂得如何正確挑選茶買茶,正確泡茶喝茶。喝茶不是一種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會自然的懂你

( 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加私信我交流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茶源地理 的精彩文章:

喝茶有癮,您到了哪一步
細說中國茶道——潮州功夫茶

TAG:中國茶源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