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火星50載……
一群國家地理控,專註於探索極致風光
這些機器人來自地球
文 | 星球研究所
2018年5月5日
美國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
宇宙神5號火箭搭載著一艘飛船衝出雲層
怒火點燃了黑夜
光芒劃破了長空
飛船代表地球人啟程
入侵火星
(圖片源自@Cory Huston/NASA)
205個地球日之後
即2018年11月26日
它的核心船員
一位全副武裝的「地質學家」
將在火星地表登陸
並把一根長長的探針刺入地下
火星內部隱藏的秘密將被人類一一洞悉
這位地質學家也因此得名
洞察號(InSight)
一個來自地球的機器人
(洞察號在火星表面的想像圖,探針為熱流儀,另一個重要儀器為圖中左下方圓形的地震儀,圖片源自@NASA)
洞察號並非孤軍作戰
更多的機器人入侵者早已登陸多時
最早的一位於1971年到達火星地表
距今已近
50年
只不過
這些機器人有的已經粉身碎骨
有的則深陷沙地、絕望求生
仍在「堅持戰鬥」的少數也是飽經風霜
即便如此
它們仍是現今人類在地外行星上
最強大的「機器人軍團」
海盜1號、海盜2號、火星探路者
鳳凰號、勇氣號、機遇號、好奇號
無一不是戰績斐然、聲名赫赫
(火星上的著陸器和火星車分布圖,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如果再加上數量眾多的
飛掠和環繞火星運行的航天器
火星已是「人聲鼎沸」
(火星航天器家族,製圖@Jason Davis/The Planetary Society)
如此多的機器人
前仆後繼、集聚火星
它們是在籌劃一件大事嗎?
Ⅰ
火星的秘密
火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
位於地球與木星之間
(火星在太陽系中的位置示意圖,圖片源自@NASA)
在肉眼觀星的時代
火星在地球的夜空中
呈現出比周圍星辰更加顯著的紅色
中國古人稱其「熒熒如火」
(中間偏上的紅色亮星為火星,中間偏下的藍色亮星為角宿一,攝影師@P-M Hedén)
火星的目視亮度
經常發生變化、忽明忽暗
更為詭異的是
它還會在夜空中突然逆行(Retrograde)
令人難以捉摸
火星也因此得名「熒惑」
如果逆行發生在心宿(天蠍座)
占星術士們稱之為「熒惑守心」
意味著皇帝駕崩或者宰相失位
為大凶之兆
(2003年6月-10月發生的火星逆行軌跡,攝影師@Tunc Tezel)
當天文學步入望遠鏡時代
1877年
義大利天文學家
斯基亞帕雷利(Giovanni Schiaparelli)
發現火星地表有許多線條狀的地貌
他稱這些線條為「溝渠」
但是狂熱的大眾更願意相信
這些線條正是外星智慧生命開鑿出的運河
延續100餘年的「火星人」幻想
就此拉開帷幕
(1996年蒂姆·波頓執導的電影《火星人玩轉地球》劇照)
到了航天時代
從1960年起
人類的探測器開始在數千或上萬千米處抵近觀察
一個更加真實的火星被呈現出來
它擁有太陽系最大最長的峽谷之一
水手峽谷(Valles Marineris)
長約4000千米、深達7千米
橫跨大半個火星
如同被上帝之劍砍削而成
(海盜1號拍攝的水手峽谷,圖片源自@NASA)
它擁有太陽系最高的山峰
奧林帕斯火山(Olympus Mons)
高度超過2萬米
是珠峰海拔的2.5倍
(奧林帕斯火山,由火星環球勘測者號測繪的假色地形圖,火星沒有海拔的概念,山峰高度根據人為設定的基準面計算;圖片源自@NASA)
更令人興奮的是
它還擁有寬闊蜿蜒的河床
流水曾在此奔騰而去
(火星環球勘測者號拍攝的河道,圖片源自@NASA)
這意味著
看似荒蕪的火星
曾經有過濕潤的時光
人們禁不住好奇
這些水流是否也曾經孕育出
欣欣向榮的生命呢?
(海盜1號拍攝的形似人臉的火星丘陵,曾被誤傳為火星人的形象,實際是光影造成的錯視,圖片源自@NASA)
地球上的科學家也開始忙碌起來
他們在南極洲發現了一塊火星隕石
編號為ALH84001
其上有類似細菌狀的化石結構
極有可能是36億年前火星上的生命遺存
(ALH84001隕石上的結構,圖片源自@NASA)
科學界沸騰了
總統激動地在白宮南草坪發表演說
(1996年美國總統柯林頓關於發現火星隕石的聲明,引自@NASA)
「如果此次發現被證實,它將是科學所揭示的最令人驚嘆的認知之一」
「If this discovery is confirmed, it will surely be one of the most stunning insights into our universe that science has ever uncovered」
火星是太陽系中最近似地球的天體
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
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則與地球相當
有著與地球類似的四季交替
一個火星日幾乎和地球日一樣長
如果太陽系存在地外生命
火星一定是最有可能的那個
(地球與火星大小比較,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但是
想要發現外星生命
僅僅在地球上大海撈針撿拾隕石
或者遠遠地圍繞著火星拍照
都是不夠的
我們必須拿到最直接的證據
最好的辦法就是
派人到火星上找
Ⅱ
出發
1969年7月20日
宇航員阿姆斯特朗邁出了他的一小步
人類僅僅用了4天時間
便從地球登上了40萬千米外的月球
然而火星遠比月球更加遙遠
因為公轉軌道的不同
火星與地球的最近端相距約5600萬千米
是地月距離的140倍
最遠端更是高達4億千米
是地月距離的1000倍
(地球、火星公轉及距離關係示意圖,黃色為太陽、藍色為地球、紅色為火星,圖片源自@NASA)
如此巨大的距離變化
造成地球夜空中火星亮度差異顯著
距離近則又大又亮
距離遠則又小又暗
(地球與火星距離與火星視覺大小變化示意,圖片源自@NASA)
同樣也是因為這種距離變化
才會讓火星「看起來」突然逆行
(太陽系其它行星也會產生逆行,火星的逆行最明顯,圖片源自@NASA)
另一方面
在實際航行中
人類還沒有任何一個推進系統可以強大到
讓飛船沿著火星與地球的最短距離行駛
我們必須沿著一條橢圓形的軌道
藉助地球的公轉速度
將飛船「甩」到火星
軌道的一端與地球軌道相切
另一端與火星軌道相切
這便是著名的霍曼轉移軌道
1925年由德國數學家
沃爾特·霍曼(Walter Hohmann)
發現並命名
悲劇的是這條軌道長達4億千米
與火星到地球的最遠距離相當
(地球到火星的霍曼轉移軌道,圖片源自@NASA)
通過霍曼轉移軌道去往火星
僅單程就需要
6個月
比登月的4天長太多了
以20世紀人類尚顯稚嫩的航天技術
蘇聯和美國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
機器人
1971年5月19日、28日
蘇聯接連發射兩艘去往火星的飛船
分別攜帶
火星2號(Mars 2)、火星3號(Mars 3)著陸器
(火星3號,上方為著陸器,圖片源自@NASA)
以及兩輛只有4.5千克的機器人
Prop-M火星車
它的雙腿由兩個滑板構成
可以由無線電信號在地球上遠程操控
正前方的金屬條可以探測障礙物
如果登陸成功
Prop-M將成為漫遊火星的第一「人」
(Prop-M火星車,圖片源自@NASA)
1971年11月27日
在經歷半年多的星際航行後
火星2號進入火星軌道
但此時的火星上
一場行星級的沙塵暴正在肆虐
風速高達26米/秒
塵埃在大氣中瀰漫不散長達1個月
火星2號著陸器以每秒6千米的速度
一頭扎入風暴中
還沒有來得及向地球傳回數據
便和Prop-M火星車一同消失得無影無蹤
它是第一個到達火星地表的人造物
雖然是以粉身碎骨的方式
(2001年一場全球性的火星沙塵暴前後對比,整個星球都被蒙上一層「沙霧」,由哈勃望遠鏡拍攝,圖片源自@NASA)
火星3號的情況也不樂觀
1971年12月2日
它成功在火星實現軟著陸
十幾秒後
沙塵暴便摧毀了它的通訊系統
從此與地球失去聯繫
然而就在這十幾秒中
它向地球傳回了來自火星地表的第一張照片
照片中似乎是火星的地表與天空
但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清楚辨認
(圖片源自@Soviet Academy of Sciences)
科學的高峰
有時是擦乾眼淚後才攀登上去的
人類早期探索火星的任務
大約2/3都失敗了
但火星始終有一種特殊的吸引力
1975年8月20日、9月9日
美國的兩艘飛船
海盜1號(Viking 1)、海盜2號(Viking 2)
滿載著各種儀器向火星再次進發
(海盜號,上方為著陸器,圖片源自@NASA)
11個月後
海盜1號著陸器開始進入火星大氣層
地球上的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一片焦灼
沒有人知道它的命運如何
20多分鐘後
一張高清照片被傳至科學家面前
海盜1號「惡作劇」般地對著自己的腳墊區域
來了一張局部「自拍」
自拍顯示它已經安全抵達
且成像系統工作良好
(有裁剪,原圖為寬幅,圖片源自@NASA)
隨後
越來越多的圖像數據以光速飛向地球
伴隨著地球人的興奮、喜悅、驚訝
火星地表的真實面貌被展現出來
這是一個空曠、貧瘠、亂石遍布的世界
富含鐵元素的土壤因為氧化而顯得一片橙紅
連天空也被浮塵渲染
這就是地球人仰望了成千上萬年的紅色星球
火星
(火星地表的第一張彩色照片,海盜1號拍攝,圖片源自@NASA)
著陸後的第8個火星日
海盜1號開始分析火星的土壤
3份樣品、3次實驗
都檢測到了強烈的氣體釋放
這是生命存在的信號
第23個火星日
新的分析又表明
火星土壤中沒有任何有機物
矛盾
太矛盾了
與此同時
6400千米外業已安全著陸的海盜2號
也在進行著類似的實驗
結果同樣矛盾
對火星生命的勘察陷入困局
(海盜1號採樣後在土壤中留下的溝槽,圖片源自@NASA)
之後的海盜1號、2號著陸器
繼續其他方面的研究
它們使用核能作為電力來源
直到1980年4月11日
2號著陸器才因電池故障失聯
1982年11月13日
一次軟體更新錯誤地覆蓋了天線指向軟體
1號著陸器也陷入了沉寂
此時它已經工作超過六年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
它都是火星地表存活最久的機器人
這一紀錄直到近30年後才被一位新秀打破
(海盜1號著陸器拍攝的火星日落,圖片源自@NASA/Roe van der Hoorn)
Ⅲ
更酷、更帥、更好奇
1997年7月4日
一艘全新的飛船登陸火星
火星探路者號(MESUR Pathfinder)
這是一次新技術的全面預演
大型安全氣囊被應用於著陸過程
(之後勇氣號與機遇號也採用了相同的著陸方式,影片《Roving Mars》模擬了全過程,以下同)
氣囊以14米/秒的速度撞擊火星地表
第一次反彈高達15.7米
持續彈跳至少15次
(圖片源自@《Roving Mars》)
當彈跳停止
安全氣囊排出氣體
(圖片源自@《Roving Mars》)
再像蓮花瓣一樣打開
著陸器躍然而出
整個過程在數分鐘內一氣呵成
完美
(圖片源自@《Roving Mars》)
蘇聯人未能完成部署的火星車機器人
也在此次登陸中首次成功釋放
旅居者號(Sojourner)
擁有自主式導航系統
能靈活爬過岩石
前後輪獨立操控、可以就地轉彎
雖然個頭不大,體重只有11.5千克
但相比於之前固定不動的著陸器
卻更像是一個活蹦亂跳的地質學家
可以四處漫遊尋找有價值的圓卵石和礫岩
後兩者都與水源密切相關
(正在勘測岩石的旅居者號,圖片源自@NASA)
探路者號工作了83個火星日
之後通訊中斷
旅居者號也失去聯繫
如果它沒有損壞
想必還在執行人類提前預設的巡遊任務
東看西逛
(正在勘測岩石的旅居者號,圖片源自@NASA)
探路者號、旅居者號的成功
為更強更大的火星車鋪平了道路
2004年1月3日、25日
人類的火星入侵史上
最著名的機器人雙雄出場了
勇氣號(Spirit)、機遇號(Opportunity)
在大型安全氣囊的保護下
相繼成功登陸火星
(模擬圖,圖片源自@《Roving Mars》)
這是兩部雙胞胎火星車
每輛重達180千克
高1.5米、長1.6米、寬2.3米
攜帶全景相機、導航相機
以及用於分析岩石、土壤的各種儀器
依靠太陽能電力
火星車可以每小時180米的速度行駛
(勇氣號/機遇號在火星上的想像圖,圖片源自@NASA)
著陸之後
它們立即展開搜尋
從巨石表層研磨粉末
仔細檢查土壤的微觀細節
2004年3月科學家宣布
機遇號在岩石中發現液態水存在的證據
數天後
勇氣號發現了鹽層
極有可能是一條古湖岸線的遺迹
(勇氣號的研究對象之一,火星上的著名岩石阿迪朗達克Adirondack,圖片源自@NASA)
兩輛火星車的設計任務時間
都是90個火星日
而實際上
它們的工作時長超過6年
它們曾拍攝下遼闊的火星地表全景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機遇號拍攝的火星毅力谷全景,最右側可見火星車的車跡,圖片源自@NASA)
曾目睹火星「月亮」的升落交替
(勇氣號拍攝的火星衛星運動,左為火衛二,右為火衛一,圖片源自@NASA)
也曾回望地球
(勇氣號拍攝的火星星空中的地球,這是從月球以外的行星表面拍攝的第一幅地球圖像,圖片源自@NASA)
2009年5月
奔波了5年多的勇氣號
深陷沙地、無法移動
但它仍然通過對車輪攪出的泥土的分析
再次發現火星上曾存在水的證據
2010年3月
頑強的勇氣號用盡了最後的能量
終結了自己的一生
(勇氣號陷入沙地的想像圖,圖片源自@《Death of a Mars Rover》)
它的雙胞胎兄弟
機遇號
卻依然活力四射
一場風暴恰好吹凈了
太陽能電池板上沾滿的塵土
它煥然一新、電力充沛
(被塵土覆蓋的勇氣號太陽能電池板,機遇號的情況類似,圖片源自@NASA)
它下深坑、爬高山、越沙丘、穿平原
四處敲敲打打
截至2018年5月8日
行駛總里程已達45.16千米
創造了地球外無人探測車的最高移動里程
從少年英姿到老驥伏櫪
機遇號還打破了海盜1號的紀錄
在火星上存活了14年
堪稱全宇宙最堅忍的地質學家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NASA 2015年發布的機遇號跑完「馬拉松」的海報,圖片源自@NASA)
一代新人勝舊人
人類對火星的探索從不止步
2008年5月25日
鳳凰號著陸器(Phoenix)登陸火星
並接連發現水冰、火星降雪
(鳳凰號著陸過程最後一步的想像圖,當著陸器距離地面570米時,推進器啟動,避免與地面相撞,圖片源自@NASA)
2012年8月5日
歷史上耗資最貴的火星探測項目
火星科學實驗室(Mars Science Laboratory)
將一輛巨大的火星車
好奇號(Curiosity)
送上了火星
(三代火星車大小比較,左為勇氣號/機遇號,下為旅居者號,右為好奇號,圖片源自@NASA)
因為體型過大
安全氣囊無法承載
好奇號的著陸方式再次革新
一架天空起重機(Sky Crane Maneuver)
將它懸吊起來、緩緩下降
(模擬圖,圖片源自@NASA)
好奇號甫一落地
夾鉗即剪斷繫繩
天空起重機隨即飛走
(模擬圖,圖片源自@NASA)
現在
遼闊的火星荒原
都交給了人類蓬勃跳動的好奇心
(圖片源自@NASA)
它不需要食物
不需要水
也從不感到孤單
甚至非常善於自拍
(好奇號自拍照,有意思的是,NASA在發布這張照片時把它的「自拍桿」PS掉了,圖片源自@NASA)
2013年9月26日
好奇號發現火星土壤中的水分高達1.5-3%
完全可以滿足未來人類移民的需要
2014年12月16日
NASA宣布好奇號在火星岩石中
發現了有機物
這些都讓許多人相信
我們正在接近火星生命的真相
(好奇號在岩石上取樣後留下的洞,圖片源自@NASA)
Ⅳ
人類上場
近50年的火星地表探索
機器人戰功卓著
現在
該人類上場了
NASA宣布
將在2030年代把人類宇航員送上火星
SpaceX的埃隆·馬斯克
更是大膽提出最早在2024年就會實現這一目標
而中國幾乎可以肯定
也一定會實施載人登陸火星的計劃
(人類宇航員在未來拜訪海盜2號著陸器的場景,圖片源自@NASA)
未來並不遙遠
以現今的宇航員首次進入太空時
40歲的平均年齡計算
第一代火星人已經誕生
我們有生之年
將親眼見證
人類成為跨星球物種
(圖片源自@NASA)
P.S.本文主要參考文獻:弗朗西斯·羅卡爾等著《火星》、羅伯特·祖布林《趕往火星》、歐陽自遠/肖福根《火星探測的主要科學問題》、馬克·考夫曼《火星零距離》
... TheEnd...
一群國家地理控,專註於探索極致風光
※西方教育的遮羞布,終於明白精英和普通人的殘酷差別!
※「比P2P更狡猾!」,長租公寓的那點兒貓膩 爆倉了……
TAG:北美老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