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真愛粉的「成功」追星指南
並不是所有的英雄都能被我們記住,萬古留名這麼牛逼的事情,三分靠本事,七分靠運氣。有時候是因為政局變動,有時候是因為典籍流傳的中斷,人們總會被選擇遺忘掉很多東西,所以清朝人編四庫全書的時候感慨說:古往今來的文獻浩如煙海,能流傳到今天的,都在「幸與不幸之間」。
多少作家兢兢業業寫了一本書希望立言流芳百世,結果遇見梁元帝蕭繹這種騷操作收藏家,徒有野心家的心眼兒,沒有長治久安當皇帝的命,臨了了把一生坎坷總結為:「我學習這麼優秀卻依舊如此倒霉一定是讀書無用」,於是一把大火將南朝典籍一併焚毀,給千千萬萬個作者送上一曲涼涼——指望用寫書被後人記住真的很有風險。
立言不成,立功也不容易。三國東吳名將朱然,出身江東四姓「顧陸朱張」之朱氏,跟孫權是好同學,但是並不只是靠關係上位,戰功赫赫,順利接班呂蒙,關鍵是搞死了關羽,替東吳解決了荊州大問題。但是這位在《演義》里連台詞都沒幾句,倒是關公,按照《三國志》的說法,關羽論出身論官銜論功業都比不過朱然,結果後千年間穩坐「武聖人武財神剃頭匠祖師爺」等一系列寶座,你讓老朱找誰說理去?
所以大英雄該如何留名,這是個長久不能解決的技術難題,作為當世愛豆算來算去可能有一個大腿可以依靠,那就是自己的粉絲也牛逼了起來。普通粉在公元前再怎麼為你搖旗吶喊,公元後兩千年的人也聽不到,但是如果是高端粉呢?這麼看來,信陵君就是培養出了成大器粉絲的典型案例。
戰國時候的信陵君雖然早已名滿天下,活著的時候鮮花掌聲哪樣都不缺,干過一票竊符救趙的大事之後,雖然不敢回家了,但是迅速成長為戰國千萬少男的夢,當世第一偶像實至名歸。不過能夠成為後代男女青年的夢,那得從漢高祖說起。
雖然身為西漢開國之君,但是算一算劉邦的出生年月,其實他出生在戰國年間。那時候雖然信陵君已經去世,但是江湖上還流傳著他的傳說,信陵君門下門客上千,坐中皆是英豪,劉邦的遊俠夢就從信陵君的傳說中開始了。其實《史記》中的劉邦形象是鬥雞走狗,吃喝嫖賭,正是遊俠風範。最後,劉邦當然沒有當成大俠,做了皇帝之後幾次去魏國舊都大梁祭拜信陵君,臨死前還去了一次,為信陵君立祠堂,享受國家祭祀。
信陵君的另一個小迷弟是太史公司馬遷。垂名青史的捷徑就是跟史官搞好關係,而且得是純潔的關係,不然像陳壽搞《三國志》那樣子去威脅人家後人是反而會被舉報的。
話說司馬遷在「戰國四公子」里最青睞信陵君,在平原君列傳、孟嘗君列傳、春申君列傳里表現的都比較冷靜,偶爾還能辯證地看待這種好養士的戰國風氣,但是到了信陵君的本傳里,便連名字,連封號都不叫了,直稱《魏公子列傳》,一口一個公子,實在是親切得不行。因為在司馬遷心中,魏公子跟孟嘗、平原都不一樣(跟給老闆戴綠帽子的春申君更不一樣),他不是個八面玲瓏的大豬蹄子政客,是個內心純潔、性格溫柔、敢愛敢恨、正直善良……的真·俠士。《史記》的影響力自不必說,有了司馬遷打call,兩千年也能躺贏。
所以是希望自己的粉絲當皇帝好呢,還是寫史書好呢?
王羲之和陸機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這是唐太宗最愛的文藝工作者,所以親自為愛豆的傳寫了評語,因此唐修《晉書》被叫做《御撰晉書》。太宗在《晉書》中另外兩個作品奉獻給了司馬懿和司馬炎,皇帝論皇帝嘛當然比較官方,稱不上什麼喜歡。但是在王、陸二位的傳後,李世民很直白地表達了「我真的好喜歡他啊」的態度,並且以此為指標來確立唐代文藝界發展方針,王羲之為啥能成聖,除了靠自己真的很努力,也得靠李世民大聲疾呼:「你們看不到他有多美多努力嗎?!」
粉絲不當皇帝,當太子也很不錯。在南朝埋沒多年的陶淵明,到了梁代,昭明太子表示:「哈!我在他還沒有出名的時候就粉上了他!」不但為陶淵明立傳,而且在《文選》里選了一堆陶詩。雖然昭明太子沒有熬過老父親,臨死還是個太子,可是繼任的他兄弟,簡文帝蕭綱,雖然自己文風浮華,卻也是陶淵明的死忠,簡文帝雖然死得也早,可是又繼任的元帝蕭繹,還是陶淵明的死忠——所以想要愛豆位子坐得穩,還得要一家人齊齊整整地入坑才行。蕭繹雖然臨死把書都燒了,可是他大哥哥的《文選》還是太有名了,所以陶淵明的詩歌順利流傳下來,熬過唐朝,熬到宋朝,終於在宋人心中C位出道,成功成為蘇軾最愛的詩人。
所以,都要謝謝昭明太子蕭統下的這盤大棋。
即使是當時就成名的大詩人也會受委屈,但如果粉絲夠拽,總有翻本的那一天。元和年間朝廷打了勝仗,皇上要求刻石紀功,先由韓愈寫了一篇,皇帝不滿意,因為沒有重點突出皇帝家親戚的功業,所以命人將韓愈碑文塗掉,由段文昌重新寫。結果此事被喜歡韓愈的李商隱大書特書,寫了一篇長詩嘲諷,大概就是說韓愈是如何的有才華,寫的文章如何漂亮,但是「句奇語重喻者少,讒之天子言其私」:你們這些垃圾(包括皇上你)根本看不懂他的美。韓愈因為曾經做過科舉考官,牛逼的門生大把抓,段文昌即使有皇上加持也不成,到了宋朝,蘇東坡也嘲諷了一回,只有四句:「淮西功業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千載斷碑人膾炙,不知世有段文昌。」
知音不一定非要等到身後數載之後,活著的時候相互吹捧就很重要。張祜放在唐朝好像也不能被稱之為大詩人,他的詩風在當時頗受爭議,關鍵是大詩人元稹不待見他。可是另一位大詩人杜牧喜歡他,寫下名句叫做「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你們這些渣渣有什麼資格說我的張公子?於是,排擠過中小型唐朝詩人張祜的事兒,反而成為了元稹一輩子過不去的梗。
所以為了自家愛豆,也一定要變優秀呀!
參考文獻:李開元《秦崩》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慈禧御膳一頓要吃一百多種菜?
※成為王妃之前,一個不一樣的黛安娜
TAG:時拾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