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濟寧出土甲骨文字析

濟寧出土甲骨文字析


濟寧出土甲骨文字析

關於甲骨文,人們都知道它出自河南安陽的殷墟,但卻少有人知道它與山東的淵源,更少有人知道它與濟寧的關聯。

1899年甲骨文被山東福山人時任大清國子監祭酒王懿榮先生首先發現並斷代為商卜文字以來,在安陽殷墟經公私發掘,出土了約計15萬片甲骨文。殷商甲骨文的發現是中國文化史上驚天動地的一件大事,他改寫了中華文明史,將有文字可考的歷史上推一千多年,不僅確認了商朝的信史時代,證明了《史記·殷本紀》記載商王室世系的可靠性,而且同時也證明了《史記·夏本紀》中有關夏的世系的可靠性。

此後,在河南輝縣、偃師、洛陽、鄭州等地的商代遺址又發現少量有字甲骨。因其數量無法和15萬片的殷墟甲骨文相比,所以較少引起人們的關注。

2003年被國內稱之為考古六大發現之一的濟南歷城區王舍人鎮大辛庄商代遺址發現並出土了距今約3200年前的商代甲骨文。經專家研究認為其甲骨的修整、鑽鑿及其字形、文法等都與河南安陽殷墟之卜辭同屬一個系統。濟南甲骨文的發現,證明了大辛庄在商代已不是普通的區域,而是商王朝一處重要的中心聚住區,應是一處方國都邑。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專家李學勤先生曾高度評價濟南大辛庄甲骨文的發現,他說,「104年以來在殷墟之外首次發現商代甲骨文,必將改寫中國古代文明史」。

其實,在濟南大辛庄發現商代甲骨文之前,在濟寧任城區張山窪商代遺址也曾出土了有字甲骨。該遺址位於濟寧市任城區長溝鎮張山村東南約1000米處。1999年12月,為配合濟寧運河電廠工程建設,任城區文管所在進行文物勘探時發現了該遺址,並進行了科學發掘。出土文物頗豐。計有蚌器、骨器、陶器、石器、銅器等,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同時出土了卜甲和卜骨。

任城張山窪北接城子崖遺址,南連鳳凰台遺址,是濟寧市原生態的歷史遺存富集區、多元複合的文化遺址。上有一萬年前的細石器文化和七千年前的北辛文化,中歷商周至戰國,下達秦漢而明清。承載著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浸潤著夏商周三代文明,蚌刀石鐮、青鼎銅鏃、龜甲卜骨等一系列文物的出土,為「夏商周斷代工程」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濟寧出土甲骨文字析

張山窪出土的卜甲和卜骨各為兩件。卜甲為上下甲,均已破碎。下甲約為整塊甲骨的三分之一大小,鑽、鑿、灼、痕迹明顯,無字。卜甲兩件為牛肩胛骨,上半部骨臼處較為完整,均經修整,鑽、鑿、灼俱全,鑿窩大小、深淺不一。灼痕累累,焦黑的鑿窩歷歷在目,透露出歷史的滄桑。令人欣喜的是,其中一件牛肩胛骨在靠近關節處刻有一長1厘米、寬0.6厘米,清晰、完整的字元。有學者疑為「斤」字或「斥」字,無說。我們認為該字為「厈(音hàn或àn)」字。

「厈」字,《甲骨文字詁林》(於省吾主編)、《甲骨文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輯)和《新編甲骨文字典》(劉興隆編著)等書均未收錄該字。這塊有字卜骨,為濟寧市首次發現的甲骨文實物,意義重大。

「厈」字的字體演變流程見下圖,其意有二:

(1)同「廠」;

(2)同「岸」。


濟寧出土甲骨文字析

這件牛肩胛骨為什麼獨刻一「厈」字,我們認為有可能為具體地名,或者就是指堤岸。如西周青銅器遣尊銘文載:「佳十又三月辛卯,王在厈,……。」

濟寧(任城)古稱任,為太昊伏羲直系後裔風姓任國封邑。據《左傳·僖公二十一年》載:「任、宿、須句、顓臾,風姓也。實司太昊與有濟之祀,以服事諸夏。」意指任等風姓四國代表周天子主祭人文始祖太昊伏羲和四瀆之一的濟水之神。

濟寧處於中國古代主要河流「四瀆八流」之濟水、沂水、泗水流域,水系發達,土地豐沃,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和華夏先民的主要聚集區。

唐李白在《任城縣廳壁記》中稱任城為「青帝太昊之遺墟」,在出土甲骨文的張山窪東南數千米,即為著名的任城鳳凰台,該遺址是風姓任國祭祀先祖太昊伏羲的祭祀壇。

濟寧地處東夷核心地帶,是中華商文明的發祥之地。盤庚遷殷(河南安陽)前,商朝國都在奄(山東曲阜)。殷墟甲骨卜辭中有商王在濟寧的曲阜、兗州、魚台、鄒城、梁山等地建都、居住、田獵、省田等活動的記載,商代的濟寧已是一處重要的都市居落,有了較多的人口、發達的農業、手工業和占卜文化。

綜上所述,我們得出三個結論:

(1)商都於此,在濟寧發現甲骨文是歷史的必然;

(2)水脈所系,濟寧甲骨文「厈」字應與古之四瀆的濟水有關;

(3)文脈所系,這塊卜骨或與古任國「太昊與有濟之祀」的祭祀有關。

甲骨文自出土並為人們認識以來,究竟出土了多少字?的確是一個很難確切回答的問題,一般認為有15萬片,單字5000個。而據陳煒湛先生《關於殷墟甲骨文的兩個基本數字》一文的統計,認為「到目前為止甲骨文單字總數為3950個;約而言之曰,甲骨文單字4000個可也」。「百餘年來,已考釋過的甲骨文字2000字左右,其中可以與《說文》收錄的小篆對應的近1000字」。真正能確定的不到1000字」。目前,學者們以計算機統計到3950個,濟寧張山窪出土的這個「厈」字則為後來者,可謂「殷墟之外遺契文,濟寧一字入史冊」。

濟寧出土甲骨文字析

作者簡介:

孫家臣,工藝美術師,濟寧市書畫協會副主席。

郭焰,孔孟之鄉地域文化研究和傳播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