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意做作業的孩子不是催出來的,而是怎樣做
文|金桔子
放假開心的是孩子,愁的卻是父母,這話一點都不假。
長達7天的假期,鵬鵬終於解放了 自己,開心的與小朋友在家裡打鬧。
姐見到鵬鵬玩性大發,就開心擔心:
「你今天都玩了一天,作文想想要怎麼寫啊。」
「別忘了,做完作業才可以玩。」
「動畫片看完後,別忘了要寫今天的作業。」
「作業啊,你今天又沒有寫作業。」
「英語,作文,你要趕緊補上來,不懂的地方,你在問我。」
在姐的眼裡,只要兒子的作業沒有做,鵬鵬與小朋友一起玩都是罪。
孩子放假何止是愁,還要上演 一場催作業的口水戰。
問題是催促的次數多了,孩子的耳朵已經開始退化,不再接受你的信息了。
歸根結底:
不是孩子出了問題,也不是作業出了問題,而是你們之間的溝通出了問題。
在孩子的眼裡,爸媽關心的不是自己,而是作業。
關注作業勝過關心孩子的爸媽。會讓孩子開始討厭起寫作業。
孩子不是不喜歡寫作業,而是不喜歡我們的溝通方式。
1不催不凶,態度很重要
電視劇《虎媽貓爸》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畢勝男回到家裡,看到女兒茜茜正在看動畫片,二話不說就催著女兒去寫作業。
茜茜哭著說:「我不想寫作業,我要看動畫片。」
面對女兒的訴求,媽媽並沒有跟孩子好好解釋,而是說:「信不信我會把家裡的電視賣了。」
我討厭媽媽,壞媽媽。
我討厭媽媽,媽媽你走!
孩子的話讓畢勝男傷心欲絕,她不明白,自己為了孩子,連工作都辭了,換來的卻是孩子的「厭棄」。
尹建莉老師說:一個人不可能既討厭一件事,又會把一件事做好。
她指出,孩子天生不反感寫作業,一些孩子之所以後來變得不愛寫作業,是因為在上學的過程中,尤其是小學階段,寫作業的胃口被一些事情弄壞了。
事實上,一回家就急吼吼地催促孩子寫作業,的確是一件敗興的事情。
孩子抵觸的不是作業,而是家長的態度。
2給孩子自由 ,學會管理自己
朋友晶晶說有一次女兒忘記了寫作業,臨睡前才發現作業沒做,會影響第二天上學。當時在一旁的爸爸知道了,大聲說道;
「快點做作業,今天晚上必須做完。做完了再睡覺。」
聽到爸爸的話,已經很累的女兒開始有些不情願了。
晶晶知道:孩子吃軟不吃硬,溝通不到位,孩子只會越催越累。甚至對作業產生厭惡。
靜下心來的晶晶對女兒說了一句:
「你已經長大了,要自己管理自己,今天忘記寫作業了,明天記得把作業補回去。」
當給予孩子自由,自己做決定的時候,孩子更願意自覺寫作業。
我們不要「催」,也不要「陪」,我們要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
尹建莉說:孩子需要父母給予信任,自由,愛。
孩子你是要精心把他教育大,還是只把他養活大,就看父母對孩子教育的態度了。
3家長適當示弱,「你來教我」
記得妹妹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對學習的求知慾居高不下,有一次放學了,妹妹在教媽媽長兒歌,說英語,做遊戲。
在妹妹的眼裡。媽媽是小朋友,自己是老師。
因為媽媽的積極配合,適當的示弱,妹妹感覺自己被需要了。每次都會回家教媽媽學習新的兒歌。
現在想想,教媽媽讀書的日子,其實就是自己又一次把所學知識點複習一遍的過程。
孩子感覺自己被需要,可以讓他變得更自信,從而激發他主動思考、主動去完成作業的潛能。
讓孩子自己養成一個主動寫作業的習慣,才是一勞永逸的好辦法。
海清在教育孩子上,採取的是 「示弱」的方式。
事實上,海清曾以文化課第一名的高考成績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可以說是一位「超級學霸」。
她在兒子面前之所以表現得如此「弱智」,只不過是想用「此消彼長」的方式,弱化自己的角色,讓孩子學會自己管理自己,主動去學習,去寫作業。
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寫作業的習慣,才是智慧父母的首選。
你對孩子寫作業態度上和觀念上的改變,也許影響的將是孩子的一生。
你的眼裡有孩子,孩子的世界才會有光。
————————————————————————————
十分媽媽:一個有溫度的親子育兒公眾平台,在這裡,為你分享提升媽媽寶寶幸福指數的一切好文。
微信公眾號:shifenmama8


※養出巨嬰的父母,最後苦的都是自己
※當媽太累,是因為你對孩子太「親密」了
TAG:十分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