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孩子的生長正常嗎?高矮胖瘦並非衡量孩子的標淮!

孩子的生長正常嗎?高矮胖瘦並非衡量孩子的標淮!

孩子和成人之間最大的不同,就是孩子們會每天一個變化,看著孩子一天一天的長大,父母充滿了喜悅和成就感,無不期待著逐漸成長中的美好模樣,但事實有時候與想像有差距,門診經常見到父母為孩子太瘦、太矮而擔心不已。

怎麼才能知道孩子生長正常?我們看生長曲線百分點陣圖,說生長指標在3-97百分位之間都是正常範圍,若超過了97百分位或低於第3百分位就是過低,按照這個標準,1歲的樂樂80公分(第97百分位),鄰居的多多72公分(比第3百分位稍高),兩個孩子都正常,但是兩個孩子之間相差8公分,樂樂的父母這個時候難免思考,是不是沒有餵養好孩子?否則樂樂怎麼會比多多矮這麼多。

孩子的生長正常嗎?高矮胖瘦並非衡量孩子的標淮!

生長其實是跳躍式

心怡一向偏瘦,最近爸媽更擔心,這兩三個月體重都沒有太多變化。雖然孩子看起來充滿活力,很少生病,但是這讓爸媽覺得心怡潛在是不是有問題,應該做一些檢查。

孩子的生長是具有跳躍性的,有成長期和停頓期,快速成長一段時間之後(平均8周),就會進入停頓期(平均18天),每一時期的高矮因人而異,有些孩子的停頓期可能長達3個月之久。生長也受季節影響,春夏長得較快,秋冬較慢。

爸媽也有類似這樣的經驗,一段時間沒覺得孩子有什麼變化,但是衣服突然間穿著這麼小;相反,在某段時間,卻有覺得時光好像在他身上停頓了,令人擔憂焦急。

一般而言,如果孩子活潑健康,沒有明顯的疾病徵兆,並不需要因為成長暫時停頓而接受不必要的檢查。

生長速度會隨著年齡而變化

小高一歲以前,長得非常快,隔一段時間就是一個變化;可是一歲過後卻變了樣,二、三個月來體重幾乎沒有什麼動靜,以前肉嘟嘟的小臉也瘦下去了,爸媽焦急。

小高的情況其實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如果將孩子的生長紀錄畫成一條線,它並不是一條直線,而是略呈S形的一條曲線。一歲以前和青春期是兩個快速的成長階段,其他時候成長都只是緩慢的進行著。

新生兒的體重大約3公斤,身高50公分,一年之中體重增加到10公斤,身高增長到75公分左右,真的是速度驚人!如果繼續這樣的速度,不到上小學的年齡,孩子就都長大成人了。幸虧自然現象自有節制,一歲以後成長速度立刻緩慢下來,一直到上小學以前體重每年都只增加2-2.5公斤左右,所以二、三個月才增加0.5公斤是很正常的。上小學以後體重增加得稍快一些,每年約有3-3.5公斤,一直到青春期才又開始另一段快速的成長。

身高在第二年中雖然也減速了,但比起體重相對的仍然較快,約有11公分,所以一至二歲的孩子有明顯的抽長現象,加上皮下脂肪也逐漸減少,臉頰顯得比較有稜角,父母們都會誤以為孩子變瘦了,其實這是每個孩子必經的過程。兩歲以後減少到每年7-8公分,四歲以後更慢一點,一直到青春期前每年都只長5-6公分。

父母的平均身高是決定性因素

張先生各方面都很出色,唯一遺憾的是自己的個子太矮,因此不希望孩子步他的後塵,太太也是中下身材。張先生認為自己因為小時家境不好,營養狀況太差,以致發育不良,因此對兩個孩子的營養非常注重,奈何兩人卻仍然是小小的個子,張先生覺得困惑又失望。

人天生就有高矮的差異,這種差異從何而來?影響的因素很複雜,其中最有力的一個因素,就是父母的身高,也就是遺傳。這一點很令小個子的父母失望,但卻是事實。

每個人都希望高人一等,所以不只是矮小的孩子受到父母關注,有些中下、甚至中等身高的孩子也會被帶去內分泌門診求診,其實他們的生長大部分是正常的,只是父母覺得他們不夠高而已。很多父母都認為下一代的營養比上一代好多了,孩子也應該比自己高才對,的確根據統計這一代孩子的平均身高是比上一代高了4-5公分,但是不要忘了大家都高了,所以在排名上,高矮的差異仍然是存在的。

所以當父母擔心孩子不夠高時,不必急著去看醫生,應該先考慮一下夫妻兩人的身高,如果都不是屬於高大的體型,可能就必須調整一下自己的期待了。個子高固然佔了某些先機,個子矮也並非不正常。

孩子的生長正常嗎?高矮胖瘦並非衡量孩子的標淮!

高矮差異是在出生時就決定了嗎?

於先生夫妻很慶幸小熊出生時體格並不輸別的孩於,4-5個月大以前,他的身高、體重也都在中等左右,夫妻倆鬆了一口氣的感覺。可惜好景不長,5個月以後小熊開始厭奶,輔食也不肯吃,成長也變得非常緩慢。兩人焦急得抱著到處找兒科醫生,開了益生菌、開胃藥、營養品等,仍不見效。小熊到了一歲左右,和同年齡的孩子比起來也是個小個子。

人與人之間高矮的差異,是在出生時就決定了嗎?NO,通常是在出生後的一年中逐漸顯現的。出生時的高矮胖瘦稍微受到母親身高的影響,但和以後的身高排名幾乎無關,以後體格較高的孩子,一出生後就快速的增高,4-5個月大後排名就比較前面了。相反的,造物者跟體格較小的孩子開了一個玩笑,他們在出生時和頭幾個月成長都還不錯,但3-6個月後,逐漸慢下來,以致排名漸漸下降,大約在一歲左右到達自己該有的體位之後,才再恢復正常的成長速度(平行某一條曲線生長)。

一歲以後,身高的排名已經大致穩定,尤其是兩歲以後,即使有變動,幅度也不至於太大,因此另一個未來身高的計算公式是:女孩一歲半時或男孩兩歲時的身高乘以2。

在孩子的體位下降期,身體需要的熱量相對減少,自然胃口變得比較差;家長們常因為孩子胃口差,而變得焦慮,強迫孩子進食,或者像小熊一樣被帶到各處求醫、喂葯或進補,不但徒勞無功,還造成很多飲食問題。其實只要耐心地等待,就會發現當成長恢復正常的速度以後,孩子的胃口就會自然改善。

胖瘦並非衡量健康的唯一標淮!

小布丁從嬰兒期起就一直瘦瘦的,身邊的親朋好友不斷提醒,並熱心的提供增胖秘方。爸媽心理明白,小布丁雖然瘦,倒是滿活潑健康的,媽媽還解釋說小布丁像自己,因為自已也是從小到大都很纖瘦。

其實人除了體型有所不同之外,高矮也有差異,大致可以分成三種基本的體型:纖細型的人骨架子細,脂肪和肌肉都較少;圓胖型的人皮下脂肪較多;不胖不瘦勻稱型的人最多,這類人肌肉比較發達。

高矮和體型一樣與遺傳有很密切的關係。過去的貧窮使父母深信,營養的問題讓自己矮小,現在有條件了,必需把孩子養的胖胖的,營養充足,孩子稍微吃飯差、長得慢,都會引起家長關切。這種觀念在現代社會必須修正了,胖不是健康,瘦並不一定不健康。胖瘦並非衡量健康的唯一標淮。只要孩子攝取了足夠的營養,活力正常,身體沒有什麼疾病,瘦一點沒有關係,尤其父母一方甚至雙方都偏瘦的話。

孩子的生長正常嗎?高矮胖瘦並非衡量孩子的標淮!

營養如何影響生長?

孩子的生長不如預期,家長都會擔心孩子是不是營養跟不上,在吃飯上面,孩子無疑承擔著壓力,造成飲食問題和親子對立;有的家長不懂中醫的食療的情況下,給孩子胡亂進補,使孩子的健康蒙受傷害而不自知。

這麼說不是營養不重要,而是營養確實重要;尤其是嬰幼兒期如果沒有攝取足夠的營養,對身材的影響是會持續一生的,可是營養並不是決定身材唯一的要素,運動、睡眠等因素,也不可忽視;所以說營養並不是攝取越多,孩子就長得越高大,營養只要適當和足夠就好。

老一代有一種觀念就是為了身高把孩子先養胖一點,將來再減肥;肥胖的孩子是比同齡孩子高一些,但他們的青春期也會提早,最終身高並不一定贏過別人,更何況肥胖對健康有重大的影響,這種做法絕對是得不償失的。

孩子的身體需要多少營養表現在食慾上,家長要尊重、信賴孩子的食慾,提供適當、足夠的食物,是幫助孩子成長的簡單辦法。以現在的生活水準,每個家庭都有能力提供給孩子足夠的營養,只是,要多注意營養均衡,而且要減少零食、快餐、垃圾食品的攝入,才是健康之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鴿子醫生育兒 的精彩文章:

坐月子勿過早葯膳食補,少量多餐忌生冷!
爸媽都想知道,孩子幾歲該可以不用紙尿褲?

TAG:鴿子醫生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