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印度解決吃飽飯的問題,光有袁隆平還不夠,還缺一場革命

印度解決吃飽飯的問題,光有袁隆平還不夠,還缺一場革命

原標題:印度解決吃飽飯的問題,光有袁隆平還不夠,還缺一場革命



印度國土面積比中國小,但是可耕地面積要比中國大。不僅可耕地面積比中國大,而且耕種的自然條件也遠比中國要好。但吃飽飯的問題中國在四十年前就已經解決了,印度卻至今也沒有解決。雖然不少人認為,印度將會崛起,但直到現在,餓死人在印度仍然是常態化的,超過一半以上的人口每天只能吃一頓飯。即便如此,印度還是國際排名比較靠前的大米出口國。

印度現在人口已經超過十三億,超過中國已經不是問題。對於這樣的人口規模的國家來說,解決吃飽飯的問題,必須首先立足於比較高水平的糧食自給率,而不能完全依靠從國外進口。原因很簡單,對這個人口規模的大國來說,如果糧食供給比較依賴進口,就會改變國際糧食市場的基本格局。所以,前幾年奧巴馬將國際糧食價格上漲的原因歸結為印度人都開始吃兩頓飯了。


那麼中國是怎麼解決吃飽飯的問題的呢?首先是土地革命,平均分配土地,耕者有其田,讓種地的人先有飯吃。其次,普遍而深入的社會革命,打掉一切舊社會的枷鎖,每個人都擁有平等的吃飯的權利。第三,在此基礎上推動合作化,以合作的方式來進行基礎水利設施建設和基本農田建設,增加土地,改善土地種植條件。第四,大力發展工業,現代農業是建立在現代工業的基礎上的,沒有化肥等工業產品,糧食產量不可能大幅度提高。



在這些基礎上,袁隆平的種子改良才能發揮作用。實際上,以今天的世界來說,種子改良並沒有那麼難,只要能夠先解決那些前提性的基礎條件,沒有袁隆平,也一樣可以解決吃飽飯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世界上任何國家都不缺乏袁隆平這樣的人,缺的是像中國這樣深入而普遍的土地制度革命和社會革命,以及以國家計劃的形式來推動工業化的能力。

中國完成這些基礎建設,是在1949年到1979年的三十年間。在此之前,中國人也沒有解決吃飽飯的問題。而在完成這些建設之前,中國也想了許多辦法。比如1970年代初期,中美恢復外交關係之後,中國與美國之間的貿易,最大宗的就是糧食,也就是中國從美國大量進口糧食,來緩解國內糧食產量增速與人口增速之間的矛盾。直到今天,中國從美國進口的最大宗的貨物,也仍然是農產品,主要是糧食,比如大豆、玉米和小麥。


而中國這些建設開始見效,發揮作用,並解決了中國人吃飽飯的問題,實際上就是在1980年之後的那幾年。正好那幾年中國搞了聯產責任制,包產到戶,所以以前一直把解決中國人吃飽飯的功勞算在包產到戶頭上,其實是搞錯了。沒有前面三十年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化積累,包產到戶也沒用,也解決不了中國人吃飽飯的問題。袁隆平也是一樣,沒有前面三十年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化積累,再多的袁隆平也解決不了中國人吃飽飯的問題。



由此,就不難理解,印度至今仍然沒有解決吃飽飯的問題,並不是因為印度缺一個袁隆平,而是缺一場像中國這樣深入而普遍的革命。確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科學技術要發揮作用,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首先需要解決制度環境的問題,而解決制度環境就要通過革命。也是在這個意義上,革命才能被稱為歷史前進的第一推動力。而吃飽飯首先是一個歷史進步的問題,其次才是一個科學技術進步的問題。

其實,不止是印度如此,現在亞洲、非洲和拉美等廣大第三世界國家都是如此,很多國家都還沒有解決基本溫飽的問題,尤其是非洲的一些國家,至今仍然經常會出現大規模的饑荒。即便是一些看上去已經解決了基本溫飽問題的國家,因為過度依賴進口,實際上也非常脆弱,一旦遇到稍微嚴重一點的政治動蕩或者經濟危機,馬上就會出現比較嚴重的糧食供應危機,老百姓吃飽飯就會成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蕭武有話說 的精彩文章:

蕭何與曹參不和為何還推薦他繼任?這才是蕭何老辣之處
漢朝的萬戶侯很少,為什麼越往後萬戶侯越多,越不值錢?

TAG:蕭武有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