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牙疼真的是病!牙周病原體或導致老年痴呆症

牙疼真的是病!牙周病原體或導致老年痴呆症

原創編譯,轉載須註明來源!

不要再被「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這句民間流傳的俗語所誤導了。因為,牙疼真的是病。

根據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一項新研究,長期暴露於牙周病細菌會引發小鼠炎症,甚至還會導致其大腦神經元退化,這與人類阿爾茲海默症的影響相似。這項發表在《PLOS ONE》上的新研究表明,牙周炎與認知障礙和阿爾茨海默症密切相關。

研究通訊作者,伊利諾伊大學牙科學院的牙周病學教授Keiko Watanabe博士說:「已有研究表明,牙周炎和認知衰退之間存在密切關聯,但是這項研究首次表明,暴露於牙周病原體會導致腦內細胞外老年斑(senile plaques)的形成,從而加速阿爾茲海默症患者的神經病理學癥狀的發展。」

Keiko Watanabe博士(左)。圖片來源: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Watanabe說:「這非常令人驚訝。我們沒有想到牙周病病原體會對大腦產生如此大的影響,更沒想到這種影響會與阿爾茲海默症如此相似。」

為了研究這種細菌對大腦健康的影響,Watanabe及其同事在10隻野生小鼠中建立了慢性牙周炎,其癥狀包括軟組織損傷和口腔骨質流失。另外10隻小鼠作為對照組。在對實驗組小鼠連續22周口服該細菌之後,研究人員對它們的大腦組織進行了分析,並與對照組比較了大腦健康狀況。

研究人員發現,長期暴露於細菌的小鼠大腦中積累的β澱粉樣蛋白水平明顯更高,這是阿爾茲海默症患者大腦組織中的一種腦內細胞外老年斑。由於變性,實驗組小鼠也表現出更嚴重的大腦炎症,而未受影響的神經元也因退化而數量減少。

圖片來源:《PLOS ONE》

β澱粉樣蛋白和RNA的分析進一步證實了這些發現。該分析表明,實驗組中與炎症和變性相關的基因表達更高。牙周疾病細菌的DNA也出現在了實驗組小鼠的大腦組織中,並且在其神經元內部觀察到細菌蛋白。

Watanabe說:「我們的數據不僅顯示了細菌從口腔到大腦的轉移,還表明慢性炎症會導致類似阿爾茲海默症的神經作用。」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發現之所以重大,部分原因在於他們使用了野生小鼠模型,而大部分關於阿爾茲海默症的研究模型都依賴於轉基因小鼠。這些小鼠經過基因改造,更容易表達出與腦內細胞外老年斑相關的基因,從而導致阿爾茲海默症的發生。

Watanabe說:「使用野生小鼠模型使我們的研究更具說服力,因為這些小鼠並沒有患阿爾茲海默症的傾向,而且使用這種模型使我們的發現更有份量,即牙周疾病細菌可能會導致阿爾茲海默症的發生。」

研究人員們說,理解阿爾茲海默症的因果關係和風險因素對於開發新療法非常關鍵,尤其是對於偶發性或晚發性的疾病來說,這類疾病佔了95%以上的病例,而我們對其原因和機制卻知之甚少。

Watanabe說,這些發現不僅對於科學界有重大意義,而且應該引起所有人的關注。她說:「口腔衛生是很多疾病的一個重要預測指標,甚至包括那些發生在口腔外的疾病。仔細對待口腔健康問題對於個人健康來說非常重要。」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新研究:想要減脂,應該早飯晚吃,晚飯早吃?
驚人發現!你的腎結石可能正在「譜寫」每天的健康史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