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拿什麼拯救癌患危機?|李定綱說

?拿什麼拯救癌患危機?|李定綱說


?拿什麼拯救癌患危機?|李定綱說



「我有一個比喻,公立、民營醫院都是玩球類項目的。公立醫院就像是兵乓球、羽球這種小球,輝煌了很多年,有資源、有人才,但讓兵乓球管理團隊管足球這種大球項目,那就不靈了。」

——北京陸道培血液病醫院執行院長

李定綱


?拿什麼拯救癌患危機?|李定綱說



作者 嚴睿

「我們現在無法預測腫瘤未來在中國會爆發到什麼程度!」

北京陸道培血液病醫院執行院長李定綱無不憂慮中國持續的工業化之後,帶來的一個負效應就是腫瘤這樣的惡性疾病,發病率逐漸抬頭。

按照2018年2月間,中國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一期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惡性腫瘤新發病例數380.4萬例(全國腫瘤登記中心數據一般滯後3年)。中國新發癌症人口數約佔全球新發病例的1/4,並且以每年3%左右的速度增長。

除了官方的數據之外,2016年1月間,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國家癌症中心赫捷院士、全國腫瘤登記中心主任陳萬青教授等人撰寫的《2015中國癌症統計數據》,預估2015年中國約有429.2萬例新發腫瘤病例和281.4萬例死亡病例。

?拿什麼拯救癌患危機?|李定綱說


(此文發表在全球最高影響因子「神刊」《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jicians》雜誌上。CA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腫瘤學術期刊,論文內容涉及癌症診斷、治療和預防,刊物內容廣受膜拜。此文也是該刊1950年發刊以來,收錄的來自亞洲的唯二文章之一)

這個數字意味著,2015年的中國,平均每天就有1.2萬人罹患癌症,7500人死於癌症。但別忘了,這個觸目驚心得數字還是三年前的。

從醫者、學者視角,李定綱的憂慮更多是在中國加速進入老齡化之後,「我們還未到癌症高發的峰值階段!」

壹|峰值危機

實際上,目前中國的癌症發病率仍比歐美一些國家要低,其原因之一是很多歐美國家早已進入了老齡社會,而癌症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老年病。

截止2017年末,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1.58億人,總人口佔比11.4%。而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和標準,中國正在迅速從「老齡化社會」(即一國65歲以上人口佔比超7%)向「老齡社會」(65歲人口佔比14%)邁進。

預計2025年,中國老齡人口將達到3.1億人,總人口佔比迫近20%。而老齡人口的癌患率風險甚至超過30%。

巨大的人口基數、老齡社會進程、工業發展的遺毒以及經濟新常態等因素疊加,使得我們勢必要為腫瘤等惡性疾病的高發而付出代價。

「我們現在人均GDP還沒到1萬美元,正處在中等收入國家陷阱的階段。按照人口密度來講,我們比日本的經濟法發展還差很遠,理論上我們應該能實現日本所創造的人均經濟產值。」

?拿什麼拯救癌患危機?|李定綱說


與《多肽鏈》對談,李定綱院長用更為宏觀的視角,將腫瘤這個醫學範疇的問題置於社會經濟發展的情景之中,是為更顯性地表達它對我們深遠影響。

因病返貧的現象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病,即便是一線城市的中產階級,誰也不敢保證遭遇一場病變會是怎樣的下場。

超高的醫保覆蓋率,雖然為老百姓壘造起一條對抗疾病的「護城河」,但對發展中的中國而言,巨大的醫療保障支出也是國家賬簿上的一筆沉重赤字。

人口老齡化加速和出生率下降帶來的「人口峭壁」,給我們衝出中等收入國家陷阱蒙上了一層陰影。避免未富先衰,也使得推進全民健康的工程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

「工業化進程到今天,開始要讓全民健康在這個時候買單、支出,它會進入一個峰值,控制之後再平穩緩降下來。」

在李定綱院長看來,舊有的醫療模式很難承載腫瘤「峰值期」的挑戰,而以產業化發展來推動醫療服務水平的提升,卻是條必然的路徑。


?拿什麼拯救癌患危機?|李定綱說


深耕腫瘤多學科治療的李定綱也正在身體力行的踐行「腫瘤產業化」,同樣,這也是《多肽鏈》專註的醫療健康細分市場之一。

貳|萬億市場

全球腫瘤藥物市場規模,2018年將達1280億美元。

而在此前的五年時間裡,這個數字從2013年的729億美元攀升到了2017年的1106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高達12.8%。預計2030年左右,全球腫瘤治療以及輔助藥物支出將超過4000億美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2018-2023年全球腫瘤市場發展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

「腫瘤防治領域在中國很有可能會成為一個萬億級的產業市場,一方面因為它有龐大的發病人群,另一方面它已經形成了2500億元的存量市場」。

?拿什麼拯救癌患危機?|李定綱說


李定綱認為,中國腫瘤產業化的基本要素已經具備,而這其中,民營腫瘤專科醫院一定會成為市場和資本青睞的商業機會。

之所以說,民營醫院迎來機會就是因為公立醫院經歷了前一階段無序的、瘋狂的發展,包括腫瘤醫院,現在都進入了被嚴格管制的狀態,這也意味著其發展空間會讓位於民營醫院。

而市場增量空間來看,全國1.9萬家民營醫院中齒科、骨科、婦兒這些比較賺錢的專科醫院佔據了絕大多數,腫瘤專科醫院還不足100家,按照2017年的數據實際上只有60多家。

「這是因為腫瘤專科醫院門檻是很高的,尤其是技術壁壘。面對中晚期病患,如果沒有創新的技術來支撐,就無法形成民營腫瘤醫院的特色醫療優勢。」

創新的新技術往往需要配置新的設備,中子、質子治療設備動輒就是十幾億、幾十億的投入,資本門檻很高,公立醫院不可能輕易獲准斥巨資興建。這塊放給民營醫院,就會有發展機會。

「公立醫院還有很長一段時間的飽和優勢,它會繼續做早期的病人,而中晚期病人更多需要尋求新技術,所以更多可能會選擇民營腫瘤專科醫院。」李定綱說。

?拿什麼拯救癌患危機?|李定綱說


技術和資本壁壘又拉動了人才壁壘。由於市場逐步的開放,醫生多點執業和醫生集團的興起,都會使擁有技術的醫生願意去民營醫院施己之技。

不過,民營機構要介入腫瘤專科也並非易事,在整合技術、資本、人才這些要素之後,民營機構還需要進一步正規化其管理體系、人才體系、運營體系和市場體系。

這些體系的建立則需要優秀的市場化管理人才,而這卻是中國民營醫院眼下最匱乏的。

「從國外引援,從體制內公立引援,都行不太通。鮮有在大三甲醫院取得輝煌的管理者能在民營醫院繼續取得成功的。」咎其原因,李定綱認為是「體制不同,規則不同,評價體系也不同。」

叄|「公私」層次

按照李定綱的判斷,公立與民營腫瘤專科醫院會形成一個新的市場層次。

「我有一個比喻,公立、民營醫院都是玩球類項目的。公立醫院就像是兵乓球、羽球這種小球,輝煌了很多年,有資源、有人才,但讓兵乓球管理團隊管足球這種大球項目,那就不靈了。」

借用這個比喻,李定綱是要表明真正面對市場的腫瘤專科醫院,與傳統公立醫院定位不同,構成不同,服務內涵也不同,需要從早期篩查、預警,一直到連續的、終生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而這恰恰是公立醫院很難去完整做的,公立醫院就是看病治療,而腫瘤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這塊,尤其基因檢測、細胞檢測等方向是民營醫院要廣泛開展的。

晚防晚治、晚發現,腫瘤治療事倍功半,甚至於事無補;早防早治,早診斷,事半功倍,投入少,產出高。

「國家為什麼現在制定政策,讓第三方檢測、病理中心、影像中心統統分離出來,走向市場化,就是未來讓患者、亞健康人群看病方便,就近就醫。大三甲醫院就是彙集材料,用經驗智慧為患者出治療方案。」

?拿什麼拯救癌患危機?|李定綱說


在這樣的市場層次之下,就會形成一個腫瘤多學科協同發展的局面。在李定綱看來,這才是腫瘤產業化能夠持續發展,真正落實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為病人個性化治療提供最佳方案設計的不二路徑。

「根據歐美醫療體系的經驗,多學科的診治包括腫瘤內科、外科、放射科、病理科、檢驗科,還有像什麼微創、心理、社會志願者等,這才叫多學科聯合作戰。」

這裡面很關鍵的一點是,多學科聯合作戰,最終會給廣大病患提供在「防」上,在「治」上,以及在「康復」上的全程支持,這個體系的形成其實帶給了民營醫療無限商機的。

當然,正如前述所說,腫瘤專科醫院與齒科、骨科等專科醫院很大不同就是門檻和技術壁壘高得多。對於想介入這一領域的民營醫療機構而言,一定要以技術創新為特色來應對市場的挑戰。

因此,這也意味著前期依靠資本鋪墊,打通產業路徑,尤為重要。

「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我們看到了像王永慶、李嘉誠這樣的企業家開創了醫療機構的長庚模式、汕頭大學模式,但在大健康產業投資上,中國還沒有出像洛克菲勒、比爾蓋茨家族那種有情懷的,不計成本投入,造福萬眾健康的人。」

李定綱向《多肽鏈》表示,雖然市場潛力很大,國家政策亦有傾斜和支持,但民營醫療在腫瘤產業化的征途上依然任重道遠,也更需要出現「為善的,能長期戰略投入的資本」來扶植民營機構。


?拿什麼拯救癌患危機?|李定綱說



肆|重塑輝煌

「現在,需要一批從體制里走出來的,成熟的、懂技術、懂市場、懂管理,同時有激情、有進取心的人才,先在市場上去摔打磨礪,先以多點執業的形式滲透到民營醫院。」

創業型的醫生人才從多點執業的閘口「放出」,在李定綱看來是民營醫療機構發展最最重要的一步。而等民營醫院自己大批量培養成熟的市場型人才,還得10年、20年的時間。

用職業化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從體制內脫胎換骨進入市場中,才能夠真正讓中國民營醫療史重現當年協和、瑞金、仁濟醫院的輝煌。

如今的中國民營醫療,在李定綱眼中仍然是一段結構畸形,且污點不少的民營醫療史。

「快速的市場化突破了商業道德的底線,突破了健康要以人為本的體現。老百姓心目中,民營醫療絕大部分是騙子。你無法想像19000家民營醫院中,莆田系居然有6000多家。」

2018年民營醫院很可能會突破2萬家,繼續放大與公立醫院數量的落差,但尷尬的是民營醫院的社會承載力仍然很差,仍然只能服務15%左右的市場量。

?拿什麼拯救癌患危機?|李定綱說


「民營醫院的承載力上不去,甚至還下滑了。我們看前100位的民營醫院,其實大部分都是從原來企業醫院或者公立醫院改制而來。」

在李定綱看來,真正意義上的民營醫院屈指可數,北京道培、廣州復大、武漢亞心、三博腦科等幾家通過技術創新、市場運營、人才梯隊、運營管理形成了自己的品牌。除此之外,能被市場接受,被患者稱讚,被同業認同者寥若星辰。

廣義地講,民營醫療還應該包括國際資本運營的機構。當年協和的發端正是在國際資本的推動之下成長起來的。

但現在,歷史無法重現,李定綱認為基本上「沒有機會再複製一個協和了」。雖然現在市場上也有國際大醫院進入中國,但其生存現狀是長期的水土不服,甚至連生存都成問題。

「水土能服的是什麼呢?是本土化的人才,現在他們只是缺少市場化的實戰經驗洗禮。中國民營醫療中90%的骨幹,都是從體制轉出的,不論他們是中年下海、晚年退休還是青年學成,他們都是本土化的要素資源。」

實際上,對腫瘤的防治研究很早之前,中國就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老前輩,積澱了不少經驗,只可惜很多東西被後來者淡忘了。

在李定綱的記憶中,腫瘤多學科MDT模式早在1959年左右就被金顯宅教授、吳桓興教授、李冰教授等一批行業前輩,提煉成「四點方針」:預防為主、中西醫結合、科研與臨床結合、綜合治療。

?拿什麼拯救癌患危機?|李定綱說


「最終,腫瘤產業化在中國落地,還是要依靠我們的前輩、先賢開創、遺留的寶貴財富,通過現在民營醫院的有識之士再思考、再提煉,這可能比舶來國外經驗更好使。」

腫瘤產業化在當今中國的發展階段上,既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也是一次民營醫療崛起的機會。

「20年後,中國民營醫療里一定也會出現像華為、聯想、海信這種本土成長起來的機構。」

李定綱對《多肽鏈》說,未來腫瘤產業化在中國的發展,還是要以人民需求、患者需求所一致性的本土化人才來解決發展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顧事 的精彩文章:

從「如懿傳」中的「坐胎葯」解讀保胎用藥
舌頭上出現斑點可能是嚴重疾病的徵兆

TAG:醫學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