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一場戰役的現場
上海外灘美術館2018年度特別項目RAM HIGHLIGHT 的主題為 「誰的身體?」身體,一個龐大又具體的話題;「誰的」一個詰問,則直指「控制」。放佛是一種呼應,兩年前2016年首屆RAM HIGHLIGHT 是「張鼎:風捲殘雲」,一座金燦燦的華麗監獄,社會控制「全景監獄」的視覺外化。
在20世紀之前,對於很多思想家而言,身體不過是一塊物質、一組機體而已。20世紀在理論上製造了身體,身體成了胡塞爾口中「所有意義的最初搖籃」;到了1970年代,身體更是成為少數派爭取權利的解放場所。而在虛擬身體激增、機械與身體的邊界日益模糊的今天,有學者則提出詰問:「我的身體還一直是我的身體嗎?」
這個詰問也是策展人謝豐嶸的初衷。「身處於消費文化高度發展的時代,我們的生活充斥著各種符號建構而成的社會景觀,特別在智能手機普及後,更是加速催化了視覺中心主宰的思維模式,相對地弱化了對身體的認知與想像。」
「誰的身體?」選取四組作品,試圖從不同層面的反思身體議題:比如身份認同政治、文化經濟下的標準化身體、機能不全的身體、身體的消耗、身體與空間、腦科學與身體的關係、次文化群體的身體、控制與被控制的身體等。
勞動中的身體,如何完成跨越與取悅
艾薩·霍克森的作品《公主研究》,用一場扮演公主的演出完成了幾次跨越。
「皮膚像雪一樣白」,這是白雪公主(Snow White)名字的由來,這個流傳於歐洲的古老童話,對美貌給了三段式的定義:膚白、唇紅、烏髮。當故事的傳播離開了最初的土壤(單一種族敘事),被全球兒童閱讀時,悖論產生了:公主一定是白色皮膚的嗎?膚白是美貌的標配嗎?2005年香港迪士尼樂園開業,大批菲律賓的舞蹈家被僱傭,然而他們被排除在主要角色之外,只能去演一些無名的配角,比如《人猿泰山》里猴子或是《小美人魚》里的海星。這個社會景觀,被艾薩·霍克森敏銳的捕捉到了,正如設計師斯泰西·麥伊做出了深色皮膚的芭比娃娃,但《公主研究》並沒有停留在「換膚」層面。
RAM HIGHLIGHT 2018:「誰的身體?」展覽現場圖,上海外灘美術館,2018年
艾薩·霍克森的作品很多都在探討「勞動中的身體」。職業舞者被放置於迪士尼樂園的消費場景中,重複著單一的、標準化的動作,取悅遊客。「包括一種情緒性的表演,也成為一種勞動,比如在現場演出的裡面,演員會跟觀眾互動,塑造一種親密感。」 艾薩·霍克森說。
基於對演員生態的田野調查,艾薩·霍克森在作品中萃取並強化了「勞動感」。首先是用身體做了一個從虛擬到現實的轉譯,增加身體表達的難度。動畫片邏輯里的真實與愉悅:嘴唇弧度勾勒出完美的微笑,走路的步子是小鹿般輕快跳躍,笑容是能在空氣中蕩漾出漣漪的清脆……用肉身演繹時卻成了艱難。一個過長的停頓,屈身,你能看到藝術家下肢局部細微的顫抖;長時間的奔跑,面部泛起汗水,喘氣;長時間高音頻的笑容,在現實空氣中縈繞時是刺耳的。在演出的末尾,藝術家如蛻蟬一般,假髮、衣裙逐一褪去,露出了 「公主面具」下的勞動者真容:疲倦的、被汗水弄髒妝容,廉價的肉色打底褲……「這個勞動是造成疲勞的,這些流汗是勞動的顯性特徵。」 艾薩·霍克森說。
艾薩·霍克森《公主研究》在上海外灘美術館演出現場
(攝影PL)
為了凸顯跨越效果,艾薩·霍克森邀請男性藝術家做了「雙人版」,一旦被置於公主體系下(模式化的外觀、身體語言),男性便能輕易完成性別轉換(Across Gender)。而這一轉變在《菲律賓猛男學院》中成了人人都可以完成的教程。
猛男舞,色情消費場景下的身體語言,動作的核心要素是凸顯男性魅力,一種性的魅惑:比如站立是兩腳張開,比臀寬;身體打開並下身前傾,置於視覺中心,胯部扭動。艾薩·霍克森濃縮了這些要素,編寫成「猛男舞教程」。不需要面具和異裝,身體的馴化成了最高級的cosplay 。藝術家著重展示男性的「情感勞動」(affective labor),當她穿上緊身背心、短褲、皮靴,身體有韻律地扭動,在身旁觀者的注視下,空氣中漸漸升騰起了性的張力。
艾薩·霍克森《菲律賓猛男學院》
「教程」是馴化,也是遊戲規則。當我們將日常生活中最簡單、基礎的人際溝通元素也視為一種遊戲規則,並自創出一套新的規則時,會發生什麼呢?韋努里·佩雷拉和鄭金亨將目光的接觸、躲避編碼成了一套遊戲,藉助於日常勞動中的小道具,演繹出了一場權力的修羅場。
韋努里?佩雷拉與鄭金亨,RAM HIGHLIGHT 2018:「誰的身體?」展覽現場圖,上海外灘美術館,2018年
控制:從生物層面達成的「科技身體」
陸揚的最新作品《電磁腦神教!腦制御士!》探討了技術控制大腦。腦制御士中的「制御」一詞意為控制,也就是「控制大腦的人」,而能控制大腦,便能主宰一個人。
一面是現實世界的最新科技(日本NTT DOCOMO 與大阪大學共同開發研究的「前庭電氣刺激技術」(Galvanic Vestibular Stimulation),一面是御宅文化中的動漫美少女。陸揚讓日本少女偶像天照大桃子(ちゃんもも)化身美少女戰士,在一個看似不真實的世界(二次元)里演繹真實(行為邏輯的真實),完成了對「技術身體」的推演、想像。
陸揚《電磁腦神教!腦制御士!》展覽現場圖,
上海外灘美術館 (攝影PL)
吳艷丹的作品著重於探討人體最基礎的生物本能。《萃取》主要任務為收集人體水分(汗水)。為達到此目的需使身體機能通過一定方式進行排汗,且需以主動性運動進行排汗,為使成功收集大量汗水,參與者需通過完成由藝術家特定設置的高強度心肺運動方可達到最終的「萃取」過程。《多項失靈》則意在探討注神經感知(第六感知)的先導性和可塑性,使以改變生理學而改變腦功能(意識)。
吳艷丹,RAM HIGHLIGHT 2018:「誰的身體?」
展覽現場圖,上海外灘美術館,2018年
RAM HIGHLIGHT 2018: 誰的身體?
展期:2018年9月29日–2018年10月04日
地點:上海外灘美術館
藝術家:艾薩·霍克森、吳艷丹、陸揚、韋努里·佩雷拉和鄭金亨
策展人:謝豐嶸
撰文:暖大人
編輯:PL
※音樂節上嗑藥過量致死頻發,各國如何破解?
※美顏濾鏡算什麼?非洲人美起白來更「要命」
TAG:iWeekly周末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