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的毛澤東:我放長假,主要干這三件事
全文共3716字 | 閱讀需7分鐘
導讀
走親訪友?出門旅遊?學習充電?無所事事?剛過去的國慶小長假,你是如何度過的呢?相信大多數人的選擇,不外乎上面羅列的這些。
今天我們要來看一下:在近一個世紀前,一位在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他又是如何過長假的?看完後,也許你就會明白,這位年輕人為什麼會成為偉人。
作者:李栩然 | 來源:栩先生(ID:superMr_xu)
01
1917年的夏天,天氣悶熱,萬事萬物都在這種悶熱中躁動著。
一大早,已經70多歲的鄉紳劉翰林剛走到院子里,就聽到了大門外急促的敲門聲。
他驚疑不定地聽了一會兒,確定不是聽錯了,這才緩緩悠悠地走到門口,拉開門栓。
門口站著兩個風塵僕僕的年輕人,穿得衣服都有些破舊,但精神頭很好。
看到他出來,其中一個年輕人快速地道明了來意。
原來這兩人都是省里師範校的學生,趁著假期四處遊歷,但又沒錢,於是一路「打秋風」,吃百家飯。
劉翰林是個老讀書人,非常爽快地給了他們一個紅紙包,裡面有40枚銅幣,足夠這兩個年輕人解決一兩天的飯錢了。
臨走前,他盯著另一個瘦瘦高高、沒怎麼說話的年輕人的背影看了許久。
不知怎的,心裡總隱隱覺得,這個人和他見過的所有年輕人都不太一樣。
他抬頭看了看天,幾片雲朵正在緩緩聚集,一副風雨欲來的樣子。
悶了這麼久,終於有什麼事情要發生了。
02
現在我們都知道了,那個瘦瘦高高的年輕人,正是24歲的毛澤東。
和他在一起的年輕人,是他的同學蕭子升。
長假無事可做,他們約著幹了一件極其瘋狂的事情:窮游。
和現在許多大學生號稱窮游,卻到處搭順風車、刷卡吃飯不一樣的是,他們的窮游是實實在在的窮游。
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窮,據《毛澤東年譜》記載,他們當時沒有帶一分錢,用遊學的方法或寫些對聯以解決食宿,而且據說「所到之處,受到農民友善的歡迎和款待」。
但據我推測,這種說法很可能是「為尊者諱」。
因為,在蕭子升晚年寫的回憶錄里,他把這段經歷非常直白地定義為——行乞。
更過分的是,在書里,蕭子升清清楚楚地記錄了去劉翰林家「打秋風」前毛澤東說的一句話。
毛澤東說,「我們開始行乞吧,我已經餓得要命了。」
……
另一個方面是「游」。這種游不是遊山玩水的游,不是一日游、情侶游、體驗游、休閒遊,而是一步一步苦游。
從7月中旬到8月16日,他們步行漫遊長沙、寧鄉、安化、益陽、沅江五縣,歷時一個月,行程900餘里。
看到這裡,你大概就能明白,為什麼毛澤東能走完長征了。
03
在遊歷中,他們沿途接觸城鄉社會各階層的人。據統計,這些人包括農民、船工、財主、縣長、老翰林、寺廟方丈等。
了解了很多風土民情。
這種邊遊歷邊調查的生活極大地影響了毛澤東的很多觀念和想法。
我猜測,那句經典名言「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最早的雛形就產生於此。
這以後,毛澤東幾乎一有機會就會親自搞調查。再從這些調查到的情況中,抽絲剝繭地發現規律、研究規律,並最終利用規律。
除了最著名的《尋烏調查》,他還搞過長崗調查、興國調查、才溪鄉調查等等。
每一個調查的背後,都是數十天的實地查看,數十人甚至上百人的訪談交流,以及無數個夜晚的細緻梳理、思考、總結成篇。
這才是真正的「行萬里路」。
值得一提的是,24歲的毛澤東之所以選擇在假期遊歷,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同學和師長的影響。
在毛澤東就讀的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的校訓上,清楚寫著:
國民教育趨重實際,宜使學生明現今之大事,察社會之情狀。
大白話就是不要死讀書,不要只知道刷抖音,要知道這個世界都在幹什麼,以後你又能幹什麼。
就這一句,我敢說,今天的多少985/211或者雙一流都做不到。
毛澤東在一師的很多老師都是這條校訓的忠實踐行者,其中對他影響最大的,就是恩師和日後的岳父楊昌濟。
在一師的時候,毛澤東經常會到楊昌濟家裡去,交流討論。
甚至假期也不放過。
於是,在徒步遊歷湖南5縣的前一年。暑假裡,毛澤東曾獨自一人步行到長沙縣東鄉板倉楊昌濟家訪問。
在楊昌濟家裡,他和他的老師廣泛地討論學術問題和社會問題,並瀏覽楊昌濟的藏書。
也是在這裡,楊昌濟向毛澤東介紹了一個留學日本的體育愛好者和倡導者,名叫柳午亭,曾執教日本陸軍士官大學。
毛澤東專程去拜訪了他,並認真地聽了他幾堂體育理論課,據說柳還教了他幾招「王(八)拳」。
這個叫柳午亭的人並不出名,但他有個兒子,叫柳直荀,是個烈士。
很可惜,這個叫柳直荀的烈士現在似乎也不太有人記得了。
在柳直荀去世25年後,他的遺孀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並在信里附上了自己一九三三年悼念丈夫柳直荀的詞《菩薩蠻·驚夢》。
這個遺孀的名字叫李淑一。
毛澤東看後非常感傷,提筆寫下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詞《蝶戀花·答李淑一》。
開篇第一句就是:我失驕楊君失柳。
這裡的柳,就是柳直荀。
歷史,總是在萬千看似完全不相干的事情背後,冥冥中留下了千絲萬縷的聯繫。
04
第二年的春天,著名憤青刊物《新青年》上發了一篇體育論文,叫《體育之研究》。
署名「二十八畫生」。
如果你熟悉繁體字的話,應該能猜出來,這個「二十八畫生」就是毛澤東。
他寫的這篇文章,很顯然的受到了柳午亭的影響。
毛澤東認為,一個人的精神是和他的體魄分不開的,所以「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
有趣的是,幾乎就在同一個時期,還有一個人得出了另一個結論,他認為,如果不改造人的思想,那麼無論身體再強健,也不過只是麻木不仁的看客。
一年後,這個憤怒的中年人,首次用一個筆名寫了一篇驚世駭俗的文章。
有意思的是,這篇文章也發在《新青年》上。
文章的名字叫《狂人日記》,這個首次使用的筆名叫「魯迅」。
歷史總是在這種細節的地方,充滿了想像的空間。
05
《體育之研究》這篇文章和毛澤東後來洋洋洒洒的大文章相比,並不出彩。
但對毛澤東而言,卻具有非常獨特的意義。
因為,這是毛澤東公開發表的第一篇文章,時間是1917年4月1日。
是的,你沒有看錯,後來成為舉世矚目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的毛澤東,第一篇公開發表的文章是關於體育的。
讀到這段史料的時候,那荒誕的感覺就跟我第一次知道數學家玻爾(有兩個玻爾)曾經是丹麥國家足球隊隊員時一樣一樣的。
雖然這篇文章是毛澤東第一次公開發表,但「二十八畫生」這個筆名卻不是毛澤東第一次使用。
早在1915年,他就用這個筆名搞了一次公開的交友徵集。
最後,徵集來了「三個半」人。一個是羅章龍,另外兩個人的名字,毛澤東後來忘記了。
而那「半個」是李立三,之所以說半個,是因為他去了,但在聽完毛澤東的一番話之後,沒有表態就走了。
就在這段歷史裡,還藏著一個驚人的細節。
我後來從另一本書里讀到了。
李立三自己後來說,當時他之所以一言不發就走了,是被毛澤東的博學所震撼,感到自己讀書太少,在談話時竟一句也接不上來,因此,只好自慚形穢地離開了。
一開口,就能讓人因讀書少而自慚形穢,難以想像,那時候的毛澤東就已經讀了多少書!
事實就在於,那時候的毛澤東確實讀了很多書。
我在看史料的時候,曾經看到過毛澤東在1917年前後給他的表兄文運昌寫的一張便條。
便條的主要內容是還書。
「書十一本,內《盛世危言》失布匣;《新民叢報》損去首頁,抱歉之至,尙希原諒。」
從這個便條里,我們也能得出兩個結論:一、毛澤東確實很愛看書;二、毛澤東並不十分愛惜書。
但在這個便條之外,我還讀到了第三個結論:毛澤東在假期里,也廢寢忘食地讀書。
因為我查了一下,毛澤東寫這個便條的時間是春節。
是他回韶山過春節後,看完書寫的還書便條。
讀到這裡的時候,我非常慚愧。
因為大學裡,我也曾在每年的寒暑假訂下非常嚴密、牛逼的讀書計劃,並且不厭其煩地跑到圖書館裡借來七八本厚厚的「大部頭」,比如希羅多德的《歷史》,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等,裝入行李箱帶回老家。
然後又在假期結束後,不厭其煩地將這些大部頭書帶回學校。
看起來很勤奮,但事實上,我只是做了回這些書籍的搬運工。
因為書里的內容我幾乎沒看幾頁。
什麼叫差距,這就叫差距!
06
從上面各種史料中摘出來的內容可以看出,毛澤東過長假,主要就幹了三件事: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交萬千友。
看起來也沒什麼特別的——如果,不對比來看的話。
比如像今年的十一長假。
我們絕大多數人,在這樣的長假里一般也主要干三件事:
睡飽了吃;吃飽了玩;玩累了睡。
循環往複,周而復始。
當然,我寫下這樣的文章,並不是鼓勵大家效仿毛澤東,在長假里到處遊歷、天天看書、廣交朋友。
我只是突然很好奇:在近一個世紀前,一個在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他又是如何過長假的?
但當我寫完這一切以後才明白:毛澤東為什麼會成為偉人,而我們又為什麼更適合做普通人。
因為,他做到的,我們大部分人都做不到,更沒有想過去做到。
在史料里,還記載了另外一件事。
1921年7月,時隔兩年後,毛澤東和曾與他一道窮游的蕭子升見面了。
他們一起乘船離開長沙,徹夜暢談。
蕭子升回憶說:「那是最後一個夜晚,我們同床而睡,一直談到黎明,毛澤東一直勸說我加人共產黨,他說,如果我們全力以赴,不要一千年,只要 30年至40 年的時間,共產黨就能夠改變中國。」
毛澤東之所以說這句話,是因為在這之前蕭子升曾說過他願意「等一千年」,以實現自己的無政府主義理想。
蕭子升最終沒有被說服,中途兩人分道揚鑣,從此再沒有見面。
蕭子升不知道的是,毛澤東此行的目的,是去上海參加一次重要的會議,而這次會議,就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76年,主席毛澤東病逝於北京。
非常巧合的是,蕭子升很快也去世了,而他去世的地方是烏拉圭。
兩個原本志同道合的朋友,從做出不同選擇的第一步起,就決定了今後的人生相隔萬里。
現在來看,毛澤東在1921年的那個晚上做出的預言極為精準。
「不要一千年,只要 30年至40 年的時間,共產黨就能夠改變中國。」
因為,就是在大概30年的時間裡,他最終干成了那件改變中國的、開天闢地的大事。
這件事,至今仍影響著神州大地上的十幾億人民。
---------------------
· 有一種愛叫做點贊 ·
※「國家名片」的塵封往事
※花榜選秀——清末報館與妓寮合演的一場鬧劇
TAG:中國國家歷史 |